探索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2017-04-17 10:05高雪梅
消费导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价值增值内部审计途径

高雪梅

摘 要: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表明,增值型内部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提升管理水平重要手段。目前各商业银行内审部门更加广泛的参与到本行风险管理领域,公司治理领域和内部控制领域,对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绩效提升、发展战略、改进服务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探索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途径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分析

内部审计创造价值有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之分。从显性价值来说,包括预防、揭露和整改问题。通过运用审计方法,对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检查并评估存在的风险事项,防范风险隐患,保证资金安全,只要减少损失或创造的价值大于审计成本,内部审计就实现了增值。

从隐性价值来说,包括监督检查规章制度以及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向经营层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服务、建议和审计结果等。无论商业银行内审是否发现问题,只要内部审计作为治理结构中的独立存在,客观上就会对分支机构产生威慑,使之成为分支机构悬在头上的“利剑”,不得不主动的维持良好的内控秩序,以应对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这种行为客观上可使组织价值增加,是潜在的价值。隐性价值的发挥取决于显性价值的大小,如果内审人员公正严谨,能提出具有权威的审计建议,则隐性价值就会放大。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主要途径

(一)强化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观念

内部审计的提升必须以内部审计增值观念的植入为基础,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完善组织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完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商业银行无论内控评价、常规审计、专项审计,还是经济责任审计都是为经营层实现目标提供增值服务的,因此内审工作积极顺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制度和机构建设,创新工作理念,强化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逐步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深化增值观念,促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时刻牢记增值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效果。

(二)深入了解组织需求,为企业战略发展服务

了解组织需求是什么,风险偏好是什么,通过对组织的决策程序、管理流程、重大投资项目等进行监督评价,审查组织治理的过程是否科学、有效,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等等,推进组织科学管理,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要坚持突出发展重点,倡导合规管理,强化风险管控,把加强风险管理、确保稳健经营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内审工作力度,强化内审职责,有效杜绝各类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三)强化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一是设立独立的内审部门,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地位,由董事会或监事会垂直领导。二是加强审计结果应用,积极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结果在查处违规、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等方面的有效运用,增强审计权威。三是在授权管理上给予内审部门制度修订建议权,审计检查权,审计建议权,审计处罚权等;四是在考核管理上应将内审部门单列考核,以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实现。

(四)加大内审工作力度,履行内审工作职能,实现价值增值

1.创新审计手段。一是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搭建审计信息化平台,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能。建立一套贯穿审计业务前台和后台的审计信息系统,利用系统功能对分支机构进行全流程、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有效延展内审人员的力量,拓宽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以流程中风险控制环节为目标,实现对大量数据中异常信息的筛选跟踪和查证落实。突出对重点业务、关键岗位、重点机构、重点人员的重点监控检查,及时发现日常经营中的违规、违法交易或操作风险的蛛丝马迹,防范业务操作风险,实现审计“关口”前移。二是加强现场与非现场有效的联动,通过重要风险预警实时沟通机制和周例会制度,合理安排现场审计项目,非现场审计人员为现场检查提供较为准确的审计线索,快速提升监管效率及反应能力。三是完善系统监管指标体系,加强分析对比,通过表格和图形方式对各类指标变动状况的展示,直观识别、预警经营风险及风险等级,更好发挥内审作用。

2.建立内控评价长效机制。商业银行应每年对分支机构开展一次内控评价工作。重点从授信业务、存款及柜台业务、中间业务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定性与定量的方式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按照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审计管理,对风险级别低,内部控制状况较好、管理水平高的支行,进行一般性审计;对风险级别高、内部控制状况较差、管理水平低的支行,加大审计的频率。

3.开展多层次的监督审计。一是加强战略性内部审计。对关系商业银行发展的长远计划进行审计。二是强化高级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重视常规审计,适时展开“飞行检查”,全面促进商业银行合规、稳健经营。三是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审计资源对高风险业务、异地业务等领域进行专项审计,实现重点业务、重要环节的风险控制。四是强化业务条线审计,深度排查风险隐患。面对业务条线管理引起金融产品创新频率加大、技术化程度增强的趋势,在做好传统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业务条线决策过程及业务执行流程风险的审计,在源头上把控风险。五是定期开展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从总行层面对制度的建设体系进行检查,对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断,以推动制度建设的完善;从分支机构层面对制度的执行、落实进行检查,监督评价执行效果,确保制度的执行落实到位。六是加强后续跟踪审计,提升内审监督效果。通过后续跟踪抓落实,检查问题和审计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督促分支机构切实采取措施、纠正错误。

(五)强化内部管理,保证内审质量

1.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估机制,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细化控制措施,严格考核管理,落实质量责任。加强对计划立项、现场实施、报告撰写的全过程管理,严把审计质量关,为推动商业银行价值增值夯实基础。

2.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工作质量。商业银行内审人员履职审计职能时,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梳理、认真剖析问题主观、客观原因,分析存在的弊端和管理上的漏洞,深层次地揭示风险隐患,并定期针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提出更具系统性、预判性和价值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3.加强数据分析,突出内审前瞻性作用。商业银行内审人员通过掌握的内外部、现场和非现场审计风险数据信息挖掘,着力对数据进行认真具体的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找出数据之间关联关系和影响因素,准确评估、定性风险,合理确定审计重点,促进内部审计由事后检查向事中控制、事前预防转变。

(六)提升内审人员素质,打造一流审计团队

一是加大对内审人员的能力培养。商业银行内审人员应具备会计、财务、法规、税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应掌握各类专项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基本能力。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内审人员培训,加强内审人员对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的学习、工具的掌握,提升过硬的内审专业能力。二是优化内审人员配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应符合监管要求,应积极选用工作经验丰富,即懂审计专业又懂计算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积极实施提高素质战略,引导内部审计人员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努力提升专业知识结构、政策掌握水平和风险识别把控能力等,为业务提供增值服务。

猜你喜欢
价值增值内部审计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构建研究
内部审计:基于监督的增值功能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增值型内部审计初探
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