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浅探

2017-04-17 15:58宋艳红
师道·教研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情境

宋艳红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小,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新课程改革也进一步提出要使数学生活化。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在于找到数学学习的起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帮助学生内化所需掌握的知识,形成技能,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師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动易懂的事物,把数学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一、立足现实生活,整合数学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深入研究、解析教材,归根究底是为了给自己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新课改却是要求教师要把数学这一门课,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并真正地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老师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人教版教材呈现的是一家农舍,有鸡、鹅、农作物等。现在城里大部分的孩子对农村生活并不熟悉,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问题,我把情境图改为了动物园。城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去过动物园,在数学课堂上重游一次,学生很认真地观察,数一数,说一说,很轻易地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为了加深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手上的铅笔摆,数一数。学生通过看、数、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的概念形成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切身体会到数是从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理解了数的产生和作用。

二、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兴趣,加深认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拓展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情境呢?我认为可这样做:

1. 创设直观性的生活情境。教师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观察、交流、探究,得出结论,内化数学问题,发展为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出示一辆颜色鲜艳但轮子是正方形的自行车,问学生是否喜欢。学生回答说“中看不中用”,“根本骑不动”,我把正方形改为椭圆形,学生表示还是不喜欢,说骑这样的自行车,费劲又颠跛,建议我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这样,这堂课的突破口一下就打开了。

2. 创设描述性的生活情境。有些问题情境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但不能在课堂上真实地展现出来,为此,教师要通过语言等手段把问题情境生动地模拟出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如在教学《稍复杂的应用题》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课室走廊有一盏灯坏了,老师去商店买灯的时候发现商店里售卖两种灯:一种是5瓦的节能灯,售价30元,一种是50瓦的白炽灯,售价3元。这两种灯的照明效果是一样的,如果使用寿命都是2000小时,电费是1元/千瓦时,大家觉得老师应该买哪种灯?我抛出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争执不定,在争论中通过计算去证实问题,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而真切的应用价值。

3. 利用多媒体创设画面性的生活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就是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动机,享受学习的快乐。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新颖的、独特的事物来引起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欲望,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节约用水》时,我先播放大量生活中用水的画面,然后再播放大量的缺水图片,最后播放学校水龙头1分钟漏水量让学生在看得见的现实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新知,也激发了学生探究一天、一月、甚至是一年我校浪费的水量,以小见大,充分显示数据产生的真实性,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4. 创设体验性的生活情境。老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有情可感,有话可说,有理可解。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获知学生刚刚在音乐课上学完一段新节奏,我在讲授新知识前让学生根据节奏打拍子,通过亲自动手初步感知“依次不断重复”,引出“循环”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又如在教学《确定起跑线》时,我把课堂迁移到运动场上,让学生先观察运动场,了解跑道结构等知识,然后让学生分组行走跑道体验直道与弯道的差异,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体会怎样抓住问题的数学本质、回顾和明确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从而规划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步骤,提升了学生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三、加强数学实践活动,实现生活化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加强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把手和脑的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思维发展。

1. 设计数学活动方案。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利用的事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目的明确、引导学生自行设计相关的方案。如在教学《折扣》时,我提出要求:老师周末带领我们全班48位同学去公园游玩,门票20元一张,团体票满50张可打8折,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可行的购票方案。这样的活动,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案中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合理理财的意识。

2. 注重数学课堂实践。在开展数学课堂活动中,老师应该预先结合有关数学知识提供一些数据,在课堂上模拟生活情境设计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时,我在课室里开了一个小商店,陈列一些小商品,标出价格,让学生通过纸币学具购买学生想要的东西,并说出可行的购买方案。这样将生活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使数学的数字化往生活化转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识别商品、看价格、付钱、找钱等活动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使学生更深地理解数学的内涵和用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难题。

3. 设计数学游戏。数学游戏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有数学游园会、智力大闯关,数字密码,数学谜语等等。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是,我设计了一个数学谜语:有个娃娃真奇怪,身上穿衣三百多,一天脱一件,最后只剩一张皮,请你猜猜他是谁?谜语一出,学生争相回答。数学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之一,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积极地思考,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习了知识,理解了概念,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提升了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分享了成功的快乐。

四、课后生活化延伸,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要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反思课堂上的体验。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后,我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家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发现家里或者学校的桌椅坏了,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修理好;教学《最大公因数》后,让学生回家设计铺自己房间的地板方案;教学《节约用水》后,让学生设计一份合理的节水公约;在学完《折扣》后,让学生回家根据家人的实际情况,帮家人选择一款最合适的上网套餐等。这样就使数学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实施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数学课堂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服务生活。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