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嵘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经济呈高速增长的状态。在近些年的经济增长中,我们发现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带来了总量失衡现象的不断加剧,在这一系列的問题背后,有着深刻的结构性因素。且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需求管理来进行宏观调控,为此,就要在新常态的经济下对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进行完善与落实。基于此,本文在经济增长新常态的背景下,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进行论述分析,以期能为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经济增长 新常态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前言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以市场自身来进行,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其中供给和需求的管理都是我国政府运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侧重点是不同的。如,在改革开放以来,其宏观调控的管理主要以供给领域的改革与管理进行。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更多是通过货币政策来对市场进行监管,也就是需求性管理。在经济空前繁荣的背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总量结构不平衡,为此,要对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的结构改革进行强化。进而,解决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矛盾。
一、经济增长新常态下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形成因素
我国为什么要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实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呢?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对该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呈现告诉发展的态势。然而,其增长的内部结构并不完善。因此,要保证经济稳健、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供给侧结构进行完善,以此来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成“健康”状态发展。其促使我国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进行改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
(一)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未被挖掘
从2010年开始,我国经济的增长总量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段经济体。这不仅说明我国国民经的增长速度加快,更标志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种种经济的繁荣发展,让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体经济增长模式呈现出了工业化后期的状态。受到2000年到2010年代经济“井喷式”发展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第二产业不断下降,转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不断呈现繁荣的发展态势,并快速赶超第二产业。逐渐朝向主导产业地位发展。第三产业的崛起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更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也就是说,我国自2010以以来,无论是从国际化还是工业化角度看,都在不断成良好的方向发展。这种变化暗示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未被挖掘。
(二)中国经济增长新常态背景下存在着结构失衡
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空前繁荣,在此背景下。经济结构却呈现失衡状态,在需求管理的角度看我国经济。中国依然具备极大的发展空间,从供给管理角度看,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不是供给不足,而是产能过剩。只有对过剩的产能问题尽心整改,才能确保新常态下结构失衡的状况的已解决。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通过供给侧结构的调整以成为必然。只有不断优化结构才能让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区域科学化分配,进而让我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并非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是旨在对过剩的产能进行优化,仅此而已,不会对需求管理总的货币政策进行更改。
二、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
(一)完善我国各个区域之间生产力的不均衡现状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提出,要在我国实行区域带动整体的发展策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以期能够建立一定的经济特区来让局部地区的优先发展。然而,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当初制定的经济发展策略并没完全实现,我国进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带动整体的富裕,今天的中国沿海城市确实发展壮大起来。例如,背景、上海、深圳和广东等地,其经济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西部和东北部区域的发展还较为落后。造成了我国各个区域间生产力的严重失衡。这种现状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阻碍,更对城市企业的投资条件造成巨大困难。为此,就必须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与国家总体发展方针的协同实施,进而完善我国区域间的生产力发展。通过国家拨款和投资建厂,让部分落后地区的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尽快实现综合一体化的进程。此外,要注重改善人民的服务需求,不断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我国居民收入。
(二)强化社会企业融资模式改革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血液”,其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形式,若某地区的企业发展效益良好,各种大、中、小型的企业繁多,那么久会充分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速度。然而,我国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渐起到了主导作用。为此,不断强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行供给侧结构改革中,一方面对社会过程的产能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对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然而,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内源资金不足。因此,中小企业就必须通过融资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受银行传统“垒大户”观念和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其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时就会产生一定困难。为此,政府要作为“中间人”,强化我国社会企业融资模式的改革,进而,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加快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实现资本要素的改革,提高资源利用率
新常态下,强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要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益。为此,要充分对资本要素尽心改革,让投资者在高利润的驱使下提高投资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其成本的过大不仅是导致企业运行不畅的重要原因。更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伤所在。
(四)实现分配与再分配的均衡发展
新常态下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不仅要“减负”于企业,更要落实好居民收入机制。对劳动者分配与再分配机制进行改革,进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让可支配性收入增加。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这对我国经济结构的稳定形成了巨大的阻碍。为此,在实行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劳动者收入着手,处理好劳动之间的利益关系,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就会带动消费模式的改变,进而使我国经济流速加快。经济活动过热会对过剩的产能产生一定的“消费”,从而让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结构不断优化。
(五)降低“制度交易”,推进国企全面改革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發展如火如荼,为了能够尽快将供给侧改革形势进行落实,必须将我国的“制度交易”进行降低,即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让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问题尽量在市场中进行自主调节。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型作用。适当降低“制度交易”不仅能够让我国市场自身的调节提供良好的环境,更能减少政府腐败条文的出现,保证了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值得注意的是,降低“制度交易”并非“放弃”,而是要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进行适当的发挥,唯有如此,才能让为国供给侧结构改革保持稳健的步伐向跟深层次迈进。此外,要积极推进我国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国有企业的所有要素都具备透明化,其中包括人力、固定资金、制度、财务等。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有事进行改革,尽量以强大的资金作为与其他企业联合的资本,将各自的发展缺陷进行及时的互补,通过联合的方式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进而顺利完成我国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
(六)落实土地改革政策,降低生产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全面实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应首要落实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改革的关键在于土地生产要素的效率。截至2016年底,我国的土地总耕种面积已经超过了4亿亩,然而,总入股与证券化的形式去比较低,发部分的土地都以初级的租赁形式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流转资金的方式将我国的土地进行盘活。不断通过金融创新的手段,价格我国土地生产资料进行流动起来,以高级的形式进行发展,避免生产资料僵化,导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因此,要以土地的确定权威基础,不断将我国土地的由租赁和转让等形式向信托和入股等方式进行转变,加速土地资源的流转,进而让灵活的生产要素实现规模性、流动性的方式发展,这不仅能够降低生产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尽而推动土地政策的改革,更能缓解目前我国农民的生活与土地的依附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呈现总体快速发展,但结构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结构失衡的状态。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现阶段的总体经济发展呈现产能过剩的状态。为了能够充分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产能过剩。就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与此同时,对政府部门进行简政放权,让“干预”呈现科学化、合理化。进而让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蔡志洲.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求是学刊,2016,01(01):56-65.
[2].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供给侧改革助力中国经济突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J].债券,2016,02(02):17-24.
[3]逄锦聚.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03(02):49-59.
[4]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02):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