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梅,郝俊峰,郝晓琳
(1.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0;2.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3.中地宝联(北京)国土资源勘查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193)
内蒙古潜在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
孙玉梅1,郝俊峰2,郝晓琳3
(1.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0;2.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3.中地宝联(北京)国土资源勘查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193)
内蒙古拥有石墨、萤石、膨润土、电气石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且探获的资源量均能位居全国前列。由于受开发利用技术水平的制约,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没有很好体现出来,反而因为矿产品较为低端、环境影响较大等劣势,在开发强度越大的情况下,资源的经济效益越低。本文以石墨、萤石、天然碱、盐矿等非金属矿为例,分析这些非金属矿产在内蒙古的资源禀赋、开发利用现状,寻找其效益转化不佳的主要原因。针对内蒙古目前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本文提出如何发掘内蒙古潜在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效益的几点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潜在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节约利用与保护,推进众多小矿企业的资源整合,并适度控制开采总量,有计划的进行资源储备;二是以技术研发为创新,突破矿产品深度开发的技术制约,实现产品高端化;三是借助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政策,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性能非金属矿加工工业的引进与培育;四是加大边远地区非金属矿业发展的配套基础建设。
非金属矿产资源;石墨;潜在优势;产业发展;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素以煤炭、稀土、有色金属、贵金属名扬国内外。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区矿业经济跨入了迅猛发展的快车道,仅煤炭采选业对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就达10%以上。作为我国清洁能源的接续基地、有色金属加工基地的同时,内蒙古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种类齐全,配套性好,且个别矿种的资源储量巨大、品质优良,极具竞争力。尤其是通过近年持续给力的地质勘查投入,全区地质找矿成果突出,在发现大量金属矿产地的同时,也在石墨等非金属矿产的勘查方面发现了多处大矿、富矿。雄厚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家底,形成了本地区巨大的潜在资源优势。
科学界曾将21世纪定义为“新石器时代”,新兴的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新型非金属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因我国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所限,许多非金属矿产的潜在优势未能得到较好释放,资源的转化效益也极不明显。尽管近年来内蒙古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个盟市在氟氯化工产业、碳素深加工产业等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提升,但距国际发达国家还有极大差距,尤其是多数非金属矿产品尚处于较低端,并普遍存在“高进低出”、国外“以购代采”[1]。因为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使得这些较具优势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依然十分有限,且资源浪费相当严重。
笔者通过内蒙古石墨等潜在优势非金属矿山企业的现状分析,就如何在新常态下发掘优势非金属矿的资源优势和推进此类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讨论。
内蒙古的非金属矿产种类多、配套性好,储量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尤其是一些优势的非金属矿产,经过近几年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的投入,又有了许多重大发现,在新增了一批资源储量的同时,体现在分布范围上也更加广泛(表1)[2]。
特别是一些潜在优势矿产,虽然经过多年的低端开发利用,但在进一步勘查之后均有了极大收获,总体上呈现资源储量不断增加的良好态势,也体现了资源找矿潜力依然较大的优势(表2)。
内蒙古的晶质石墨勘查,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且石墨的品质、品级均为国际上十分紧缺的大鳞片状石墨。除了几十年来一直闻名全国的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黄土夭大型石墨基地,近年先后又发现了阿拉善左旗闫地拉图石墨高岭土铁矿,新增资源储量747.8万t;在巴彦淖尔市新发现了大乌淀、高勒图、查干文都日等3处超大型石墨矿床,新增石墨储量(矿物量)4 200多万吨,矿石平均品位5%。这些找矿的突破,使内蒙古查明晶质石墨2015年底的保有资源储量达到5 094.246万t,跃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基础储量为23 437.82万t、资源量为2 750.464万t,基础储量和资源量分别占全区晶质石墨保有资源储量的46%和53.99%。与2014年度相比,晶质石墨保有资源储量增加了3 265.64万t,增加了178.59%。这使得石墨成为内蒙古继稀土之外的又一优势矿产、战略性矿产。
内蒙古萤石资源也较为丰富,探明保有资源储量位列全国第一。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萤石上表单元29个,均为单一萤石矿产地,累计查明萤石矿石资源储量为3 573.8万t。其中基础储量958.2万t、资源量2 615.4万t,基础储量和资源量分别占全区查明资源总量的26.8%和73.2%,资源储量在不断开采的同时,又有新增,保持了保有量的增涨。
天然碱和盐矿资源,主要分布于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和阿拉善盟等盐湖分布相对集中地区。受近年规模化和机械化开采的影响,相对开发强度较大,保有资源储量一定程度上出现下降。
另外,内蒙古的电气石资源为世界罕见,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位。仅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卫境电气石矿的电气石矿物量就达133万t,在富集地段电气石矿物的含量可高达50%~80%[3]。但受开发利用技所限,一直未利用。膨润土上表矿区11处,保有资源储量2.36亿t,占全国探明总量的8.2%,位居全国第三位;硅藻土上表矿区3处,保有资源储量1307.4万t,占全国探明总量的2.7%,位居全国第六位;珍珠岩上表矿区7处,保有资源储量5 057.8万t,占全国探明总量的12.9%,位居全国第三位。这些极具潜在优势的非金属矿,相对于内蒙古的天然碱、芒硝、盐矿、硫铁矿等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起步较晚,资源优势尚未得到释放、转化甚至足够重视,也未能在产业尖端发展方面给予科学规划。
表1 内蒙古主要非金属矿产分布情况一览表
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截至2015年底矿产资源储量通报》。
表2 2013~2015年内蒙古主要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变化情况一览表
注:天然碱的储量统计数据为Na2CO3+NaHCO3。“+”代表增长,“-”代表减少,“/”代表基本保持不变。
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年报(2016)》。
内蒙古的非金属矿产种类很多,矿山数量庞大。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各类(不含油气类)矿山企业4 776家,其中非金属矿山企业共有2 879家,占矿山总数60.3%。按工业用途划分,全区非金属矿山共包括冶金辅料非金属矿山企业533家、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山企业2 769家、化工原料非金属矿山企业77家。2015年,全区矿业总产值为1 149.52亿元,其中非金属矿产的产值为54.13亿元,占矿业总产值的4.71%。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开发完成工业总产值4.26亿元,同比减少22.5%;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开发完成工业总产值24.05亿元,同比减少8.8%;化工原料矿产开发完成工业总产值25.82亿元,同比减少17.1%。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相对于内蒙古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而言,总量依然偏小(表3)。
在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方面,内蒙古相对开采总量较大的有硫铁矿、天然碱、盐矿、水泥灰岩、建筑用砂石黏土等。而极具潜在优势的萤石、石墨、电气石、膨润土等,各项占比均十分有限,甚至出现随着矿山数量和产量在不断增加,矿产品的销售收入与利润反而出现下行(表4)。
表3 截至2015年底全区重要非金属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利用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年报(2016)》。
表4 2013~2015年内蒙古主要非金属矿产开采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一览表
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年报(2016)》。
石墨,截至2015年底,内蒙古石墨矿山企业共有43家,从业人员1 097人,年产矿量45.87万t,完成工业总产值8 287.62亿元,实现石墨矿产品销售收入9 466.73万元,但利润为负值。萤石矿山企业,截至2015年底,共计306家萤石矿企业,年产矿量34.3万t,完成工业总产值27 613.75万元,年产品销售收入21 949.89万元,年利润总额2 340.51万元,连续下降近20%。
天然碱、盐矿、硫铁矿等相对传统的优势矿产,虽受近年产品市场需求锐减的影响,但经济效益相对较好。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天然碱矿山10家,年产量102.55万t,完成工业总产值3.77亿元,实现天然碱产品销售收入0.52亿元,创造利润368万元。与2014年相比,产量同比增加12.4%,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17.3%,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9%,利润总额增加368.00万元。盐矿年产矿量164.12万t,完成工业总产值5.81亿元,实现矿产品销售收入4.79亿元,创造利润1.15万元,利润总额较上年度增加1.14亿元。8家硫铁矿矿山企业,年产量293.97万t,完成工业总产值15.11亿元,实现矿产品销售收入13.33亿元,创造利润3.50亿元。
通过矿山统计数据对比研究,石墨、萤石、膨润土等潜在优势非金属矿产近年的勘查投入不断加大,随着新发现矿产地的增加矿山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产量在实现大幅增长后开始出现增势趋缓甚至下降的变化,矿石销售量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从各年份矿业产值与利润看,又呈现出负增长。对于电气石、膨润土、硅藻土等,区内有着极好的资源禀赋,国际市场上矿产品价格和需求也反映良好,但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经研究后发现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内蒙古上述潜在优势非金属矿产的主要矿产品依然较为低端,很多还是以原矿为产品进行销售,产品的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尽管产量和销售量较大,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弱,经济转化效益表现较差。没有发挥出较强的资源优势,反而极易受到市场的冲击。比如,石墨产业,受石墨新技术的影响,国际价格见涨,内蒙古的石墨矿山数量和产量都在增加,但最终效益却是亏损。全区的萤石产品,种类单一,主要以块矿和精粉矿为主。进入21世纪初,迫于当时萤石工业水平低下,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全区开始严格控制萤石的生产,萤石贸易开始由外销为主逐步转为内贸为主,但矿产品的消费领域依然还停留在冶金、炼铝、陶瓷、玻璃、水泥及化学工业,在精细化、复合化、轻量化产品研发方面依然十分滞后[4-6]。电气石和膨润土资源,品质之好国内少有,但开发技术不过关,几乎为零,只能呆滞,既使偶尔开发也多以原矿出口,经济效益低下。
二是非金属矿产,由于其禀赋条件相对简单,开采条件相对简单,而且普遍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低。这就直接导致在非金属矿山的设置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矿山“多、小、散”,带来的结果就是矿山的“乱”和产能低下。没有矿山企业的集聚和资源的集中,无法形成规模产业和产能集聚;而且因为产品的转化技术所限,矿山更多的是紧盯高品位优质矿的采掘,对低品位矿的利用几乎无利可图,于是“采富弃贫”成为了常态,均直接导致开发粗放、资源浪费严重。
三是环境、社会等多种的影响,制约其产业的发展。因为非金属矿山企业的产值和经济效益有限,长期以来被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够。同时,由于非金属矿多为露天开采,直接造成对土地、植被的破坏,废石废料堆放又产生对土地的占用,造成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较大。再加上非金属矿山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制约企业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恢复的资金投入,使得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较之其他矿产存在明显负面成分,制约了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引进与支持。
面对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差距,面对国际上对石墨等相关非金属矿资源的战略保护,[7]需要内蒙古对潜在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早进行科学谋划和准确定位;需要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方面积极扶持和引导;需要在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节约利用的同时,积极研发高尖端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转化效益[8]。
3.1 加强潜在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节约利用与保护
随着石墨烯、石墨电极等当代新科技的不断突破,石墨的用途还在不断拓展。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把石墨列为重要战略资源控制开采。氟精细化工业的发展,萤石资源的战略地位也逐步显现[9]。包括类似电气石、硅藻土、膨润土、红柱石等非金属矿产,随着产品用途的不断认识,其在国内外的开发利用方向也越来越明确,资源的潜在优势也逐步明朗化[10-11]。
受新兴材料技术产业的影响,这些潜在优势非金属矿产的国际销售市场将会逐步升温。在市场看好的情况下,众多的非金属矿山企业极有可能过度开采。为了避免石墨等潜在优势矿产在目前这种低水平开发利用的情况下,盲目开发、粗放型开采,建议政府像控制萤石、稀土、钨矿一样,合理控制石墨资源的开采总量,进行资源的储备与保护。避免在市场原料需求趋好的情况下,出现过度开采而引发恶性竞争、竞相压降的悲剧。同时,在这些潜在优势的准入条件设定中,有针对性的增加利用工艺的约束。特别是在非金属矿山企业和下游深加工产业的准入中,不单单以设定最低生产规模为准入门槛,还要科学设定一整套涵盖采、选、冶、深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准入条件。尤其新建矿山最低生产规模等指标的确定,一定要紧紧围绕地区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长远规划与宏观政策来设定,质优量大的矿产宜高不宜低,质优量小的矿产要限制开发利用技术,适度放宽最低生产规模。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开采,有规划的进行矿山企业的整合,还在于实现优势资源的总量调控,解决“多、散、小、乱”,并保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而对于品级相对较低但储量规模较大的潜在优势非金属矿,必须要从采选工艺和综合利用方面进行限定[12]。
3.2 加大潜在优势非金属矿产的深加工技术研发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方面技术落后,多个珍惜矿种普遍存在“高进低出”和国外“以购代采”现象,一方面国内低价销售原矿、初级产品,另一方面又高价进口深加工产品,资源就地转化十分薄弱。比如电气石资源,内蒙古一直未对其进行很好的开发与保护;而境外企业常常通过购买或进行科研分析,来获取优质的原矿,然后研发出上百种新产品高价返销给国内市场。既使有的非金属矿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深加工利用,但常常表现为摊子铺的过大,项目同质、产品同质竞争,最后演化为产能过剩、经济效益逐年递衰。如自治区西部地区的盐碱化工产业。另外,由于没有好的经济效益和雄厚的资金、资本积累,矿山企业的自我技术更新能力十分有限,技术创新、科研投入、人才引进等均无法长期保证,使得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准差距越来越大。
而同样是内蒙古的优势矿产——稀土,通过近5年的努力,已在产业发展中真正实现了资源优势的高效转化。首先,2011年以来通过开展的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整合重组、专项整治、核查整顿等政策性整合和市场化淘汰,全区稀土上游企业数量大幅减少,行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企业集中度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使保留下来的70户稀土企业全部纳入包钢稀土序列。其次,包头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稀土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了稀土产业政府扶持基金,极大的鼓励了节能环保及稀土新材料项目的引进。第三,在优势资源的推动下,建立了我国唯一一家以稀土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即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就成为了内蒙古第一个超千亿元的工业园区;建成了拥有全国最大的稀土研究机构,即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吸引了全国稀土行业近20%的稀土科技人员;建立了中国首家稀土产品交易所,即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仅2015年前九个月,就实现交易额196.9亿元。雄厚的经济效益支撑,包钢针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始了钪、铌、钍等元素的分离选矿厂建设和先进技术工艺引进,稀土产业废弃物的再回收利用项目紧随其后;丰富的资源引力,又有深圳比亚迪新能源矿用车、广东鸿达兴业稀土助剂等一批批高新项目签约入园。目前,以“稀土原料-稀土新材料-稀土终端应用产品”为产业链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新兴稀土材料方面,逐步延伸了稀土永磁、储氢、抛光等产业链;在稀土有色金属合金、中间合金、稀土钢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生产规模;特种电机、动力电池、核磁共振成像仪及稀土颜料等深加工产品在全国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整个稀土资源的转化效益日渐显著[13]。
因此,对于石墨这类内蒙古潜在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竞争上有着极大的潜在优势。为了尽快实现技术上的升级换代,完全可以参考内蒙古在稀土资源的管理与研发模式,在矿山企业资源整合的同时,组建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产品交易平台,并给予资金、政策的扶持,集聚人才和技术,寻求技术上的突破,然后通过科技的创新嫁接给矿山企业,来实现其资源优势的释放;并通过技术产品的高尖端和雄厚的资源,有效提升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资源的转化效益,从而间接的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与保护。首先还是要提早做好境内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等几个重要石墨产区的产能调控,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条,防止产品同质化和产业恶相竞争。
3.3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性能非金属矿加工业的引进和培育
我国在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技术上多数情况下还是局限于传统技术工艺,在许多改质改性方面与国际尖端技术存在差距[14-15]。要借助我国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生态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针对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和环保产业的需求,在能源、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机,引进技术,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非金属深加工产品,通过下游产业的开发,改善下游消费结构,实现资源整体升值。
对于已经形成的盐化工、硝化工、煤化工、硅化工、氟化工等产业,为发展多化工融合和化工新材料开发提供了绝佳的基础保障,也在碳纤维、已内酰胺、甲醇制芳烃、CPVC等方面,有了在全国领先的技术和规模。未来,还必须要本着丰富产品种类、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尽可能避免与其他资源优势地区产业同类、产品同质现象的原则,进行多链条的耦合,积极的与自治区其他产业进行结合,力求在产品结构上有大的突破,尽快构建形成一个完善的、高端的、独特的产业体系。
对于石墨产业,不仅要与石墨自身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还要与一切石墨新产品的应用产业结合起来,与自治区正在积极打造的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相融合,重点发展高纯石墨、柔性石墨、高导热石墨、电极石墨、核级石墨、石墨烯等系列下游新型产品,由简单的规模化开采向产业集约化高尖端技术延伸。
3.4 加大边远地区,尤其是非金属矿主要资源分布区的矿业配套设施建设
类似阿拉善盟等地广人稀,长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视和投入不够的地区,尤其是与矿业息息相关的道路交通运输通达能力建设等方面,历史欠账较多。而且距离矿产品消费目的地和消费中心较远,区域范围内资源需求力又相对有限,自然环境相对较为恶劣,人力资源相对缺乏、周边地区的竞相发展带来资源要素的激烈竞争,等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直接造成矿山企业在资源的开采和深加工过程中,投入成本较大、技术转化缓慢、产出效益不高,影响了本地区矿产品的市场竞争与销售。
为了促进非金属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有必要从矿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着手,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并按照“保护生态、适度开发、收缩转移、集中集聚”和“保护优先、点状开发”的原则,合理规划开发区域范围、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矿产采选及加工业的一体化建设和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
总之,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提升,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要科学认知非金属矿产的潜在优势,就一定会在未来若干年,使得内蒙古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实现优势转化,释放出巨大的效益,也能更为持久的提高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资源的可供给与保障能力。
[1] 郝俊峰,高征西,闵慧.浅析我国潜在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J].西部资源,2015(2):86-91.
[2]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截至2015年底内蒙古矿产资源储量表[R]. 2015.
[3] 林善园. 内蒙古四子王旗卫境苏木电气石矿床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4] 高梅芳. 我国萤石资源现状及展望[J]. 化工矿产地质, 1997, 19(2): 142-144.
[5] 朱京占. 内蒙古萤石矿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浅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4) 90-91.
[6] 中国萤石专业协会. 我国萤石工业为持续发展而努力[J]. 非金属矿, 2003, 26(4): 55.
[7] 王亚楠,朱日岭. 中国破解石墨困局需要顶层设计[N]. 中国矿业报, 2014-05-27.
[8] 陈毓川. 建立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和体系[J]. 国土资源, 2002(1): 20-21.
[9] 王振亮, 鲁瑞君, 林天亮, 等. 浅谈世界萤石资源现状及萤石产业发展方向[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3(3):3-8.
[10] 韩炜. 超细纳米化电气石的性质研究及其应用意义[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4.
[11] 卢宗柳. 我国电气石资源潜力分析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09.
[12] 郝俊峰.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整合模式与有效途径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13] 杭拴柱, 胡益华, 朱晓俊, 等. 新常态下内蒙古必须走效益优先之路[M].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5.
[14]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手册编委会.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手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15] 马文锐,冯海锋. 全球萤石市场的新变化[J]有机氟工业,2012(1): 48-56.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predominant nonmetal mineral resources in Inner Mongolia
SUN Yumei1, HAO Junfeng2, HAO Xiaolin3
(1.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Institute, Hohhot 010010, China;2.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of 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20, China;3. Zhong Di Bao Lian(Beijing) Land& Resources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93, China)
There are rich in such nonmetallic mineral resources as graphite, fluorite, bentonite and tourmaline in Inner Mongolia,the proved reserves are the highest in China, but the corresponding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hasn’t been released by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level of technology. Because the mineral products are relatively low level,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serious, the greater the intensity of development, the weaker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resources. This paper, which takes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graphite, fluorite, natural alkali, salt and other non metal mines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ner Mongolia's natural resources, and looks for the reasons of the poor efficiency. On the basis of above this,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Inner Mongolia on the benefits which are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non metallic mineral resources: firstly, to strengthen the uses of non metallic mineral resources and protect the potential reserv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of many small mines and control the total resource reserves of planned mines moderately; secondly, to break though the technical bottleneck on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ineral products to achieve high-end products by means of innovations based on the technical R&D. thirdly, to accelerate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both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high-property non-metallic processing industries with the help of China's technology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the policies of supply-side structure adjustment;fourthly, increase the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in remote areas.
nonmetal mineral resource; graphite; potential advantag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ndustry; Inner Mongolia
2016-09-23
孙玉梅(1965-),女,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科研、规划项目编制及地质信息化建设、数据库与地质资料管理等工作,E-mail:1071800948@qq.com。
F407.1
A
1004-4051(2017)04-0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