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仁潮
在《本草中国》电视片中,广西合浦的吴辉,驻守在海中的高脚楼里,养珠、采珠,和大多数珠民一样,经历漫长、寂寞、艰辛的养珠之旅。对于寻常百姓来说,珍珠既能作为装饰,更能满足祛病保健的需要。
珍珠象征着富有、美满、幸福和高贵,当年的武则天、杨贵妃、慈禧更是用珍珠来显示地位、权力、金钱和尊贵。德龄公主将她在慈禧太后身边的见闻写成了《御香缥缈录》一书。书中描写道:慈禧本身的肤质并不好,脸上容易起痤疮,但到了老年时期,皮肤有了相当大的改善,白嫩光滑,细腻滋润。身为皇太后,多种养生方法不可胜数,其中服用珍珠粉、外敷珍珠粉就是方法之一。德龄公主在书中透露慈禧吃珍珠粉的感受:“珍珠粉这东西,如稍稍服食几许,那是很能帮助留住青春的。它可以使人的皮肤十分柔滑有光,年老的人可以和年轻的人一般无二,只是服食的分量千万要少一些,而且每两次之间,一定要隔着相当的日子。”
慈禧的用法是,挑选晶莹圆润的珍珠,研磨成粉,每次一小茶匙,用温茶送服,每隔10天服用一次。慈禧还将珍珠粉、滑石、杏仁、麝香四味中药一并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匀,于睡前涂在面部,翌晨洗去。这一款自制的面膜无疑也为她的驻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珍珠美容保健的功效,医书多有肯定。《开宝本草》说:“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皮肤粗糙,手足爪甲际皮剥起)。”《本草纲目》还记载,珍珠有淡化色斑、治疗黄褐斑的作用。
经常用眼药水的人对一款叫“珍珠明目滴眼液”的眼药水肯定不陌生,尤其是慢性结膜炎患者。这滴眼液的主要成分就是珍珠。
《药性论》《海药本草》等书都强调了珍珠治眼病的功效:“主明目”“治眼中翳障白膜”“治目肤翳”。在中医的处方中,珍珠多被用于清肝除翳明目,治疗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眼科疾病。
珍珠性寒,质重坠,有养心安神、镇心定惊的作用,可用于惊悸怔忡、癫痫惊风等。
在常用中药当中,还有一味叫珍珠母的。顾名思义,就是孕育珍珠的贝壳。珍珠、珍珠母均属于寒性,可清肝明目,治肝热目赤、翳障。
据传,在合浦,沿海珠民和渔民出海作业特别是远洋捕鱼时,船上都会备有珍珠粉,航行途中若是遇到刀伤、火烧伤、水烫伤时,就会用珍珠粉来止血生肌拔毒。这是因为珍珠粉能收敛生肌,还能用于咽喉腐烂、口舌生疮、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本草汇言》记载的油蜡膏,能治疗诸毒疽疮、穿筋溃络、烂肌损骨、脓血淋漓、溃久不收之证。《丹参玉案》中还有一种以珍珠为主要药材的细粉,“凡口内诸疮皆可掺之”。值得注意的是,珍珠用于收敛疮口,必须是疮痒后期,疮毒已净者。“疮毒若内毒未净,遽用珍珠以生肌,转难收口。”
珍珠好用,但是炮制不易。古法中将珍珠洗净,用布包好,与豆腐、水一起煮两个小时,取出后洗净、捣碎,再加少许水,缓慢研磨,可至极细,然后干燥即可。现代炮制多在粉碎后,过130目筛,水飞,烘干,再粉碎,过200目筛后,干燥入药。
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和珍珠壳角蛋白,其中碳酸盐中碳酸钙又占了大部分,不溶于水,需要被胃酸溶化才能被人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