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一种专业性、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学科,能力的培养是院校较为关注的重点。要想培养能力,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使学生全面、细致的了解方法、过程,从而突出教学特点。但在实际的能力培养中,普遍存在脱离理论教学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充分掌握操作过程,降低教学效果。故而,需探究一种和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33-02
1.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问题
①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需求。教学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关系密切,若教学过程中未明确目标,将导致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對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要求;②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相对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都是在机房根据教师知识的讲述中实现的,通常借助教师实践演示、学生听讲、实践上机操作等程序进行,这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③实践教学方式陈旧。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传授中,最为常用的方式为演示法、讲授法等,虽然这些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相应能力,但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④教师团队缺乏实践经验。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是决定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但从现如今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的讲解上来看,无论是教师团队对该知识的了解,还是实践的操作经验等,都严重匮乏,造成无法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2.改革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措施
①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内容。会计电算化是一种复杂、繁琐的学科,涉及领域相对较多,一旦任一环节操作不当,将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需合理、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以在保证教学内容符合要求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②调整培养目标。会计电算化课程将就业为培养目标,教学重点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简单来讲,就是将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作为基础,将维护、管理能力作为主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培养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③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借助岗前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应产品的维护、研发中。或通过和会计软件公司的合作,相应培训活动的开展、认证考试的参加等,培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3.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课程的分项实训
所谓的课程分项实训主要借助上机实践操作、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适当融合比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方法。笔者经由多年教学得知,设错教学法的应用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该教学方法是向学生提供事先设错的资料,让学生自行找寻错误,帮助其在日常的知识学习中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3.2 角色扮演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项实训,学生可充分掌握相应知识的操作技巧,且通过学生对某一角色的扮演,可使其和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会计工作,具体操作:将5-6人分成一组,为其安排总账会计、主管、出纳等角色,为学生配备电脑,叮嘱其按照相应需求执行自身角色职能,借助小组的形式完成会计实务案例。角色扮演的实施可在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记忆力。
3.3 设计案例
所谓的设计案例是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分组设计案例资料,以业务资料、初始化资料等内容为主,并通过对上机操作的完善,提交学生所设计资料的相应数据。另外,设计案例的设施,可帮助学生更好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关系,培养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为日后的上岗工作提供帮助。
3.4 课程论文
该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借助课余时间撰写和课程相符合的论文,并将打印稿上交教师。通过上述环节的实施,学生可清晰、直观的了解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其充分掌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规范化操作方式,为日后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帮助。
4.小结
综上,在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下,社会对先进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领域广泛、复杂的学科,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教学重点,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技能水平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分析得知,内容不合理、教学体系不完善等是常见问题,严重影响着课程知识的讲解。故而,需建立相对完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教学模式、体系的改革、创新力度,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吕黄士嘉.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7):142-143.
[2]葛新旗.项目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下旬),2013,(4):64-66.
作者简介:
常虹(1974-),女,陕西延安人,助理讲师,主要研究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