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涛
肇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大庆 166500
对于下肢手术而言,作为最为常见的手术类型,通过麻醉可以有效阻滞患者局部神经疼痛症状,而且也可以阻断伤害性的信号传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中的疼痛感以及产生的应激反应。在临床研究中可以发现,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不同影响,该文章研究中,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式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研究中选择该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9.30±1.36)岁,手术类型:髋关节置换18例,膝关节置换12例,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9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8.93±1.08)岁,手术类型:髋关节置换21例,膝关节置换11例,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统计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并使用静脉留置针连接镇痛泵,麻醉中采用200 μg的舒芬太尼以及100 mL的生理盐水进行滴注,药物滴注的速度为2 mL/h,镇痛泵留置时间为2 d[1]。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手术,同时使用硬膜外阻滞导管与镇痛泵连接,采用20 mL 0.75%的罗哌卡因以及100 mL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其速度维持在2 mL/h的状态,镇痛泵留置时间为2 d[2]。
对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VAS)指标进行评分[3],分数0~10分,0分为无痛;<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同时对两组患者排尿方式进行分析。
该文所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及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s)、[n(%)]表示,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中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进行比较,术后2 h观察组患者评分为(3.02±0.97)分,对照组评分为 (3.20±0.94)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6 h 对照组 VAS评分为(2.91±1.23)分,观察组评分为(2.53±0.76)分,术后42 h的VAS评分为(1.95±0.64)分,术后 48 h 对照组评分为(1.83±0.76)分,观察组评分为(1.23±0.91)分,术后 6~48 h 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排尿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的自行排尿患者25例,所占比例为51.02%观察组的自行排尿患者32例,所占比例为65.31%,观察组的自行排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中,对照组26例(60.47%),观察组 13例(26.53%),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骨科手术中通常会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以及全身麻醉的方法,通过麻醉方法的针对性治疗,可以充分满足个体化的镇痛需求[4]。在罗哌卡因使用中,其作为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通道,全面阻断患者的神经兴奋及传导,同时,在舒芬太尼麻醉药物使用中,其作为一种阿片类药物,作用的时间较短,而且,在该种药物使用中,可以在超短的时间内产生镇痛作用。而且,在骨科手术之中,镇痛泵的作用显著,在患者手术中,可以通过对患者疼状况进行麻醉药物的用量设计,当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差时,需要增加镇痛泵的次数,保证镇痛泵的正确使用,使患者在整个治疗中满意度得到提升,并逐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该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在两种不同麻醉药物使用中,其效果存在着差异性。研究中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进行比较,术后2 h观察组患者评分为(3.02±0.97)分,对照组评分为(3.20±0.94)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对照组VAS评分为(2.91±1.23)分,观察组评分为(2.53±0.76)分,术后 42 h的 VAS评分为(1.95±0.64)分,术后 48 h对照组评分为(1.83±0.76)分,观察组评分为(1.23±0.91)分,术后6~48 h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统计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排尿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的自行排尿患率为51.02%观察组的自行排尿率为65.31%,观察组的自行排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中,对照组26例(60.47%),观察组13例(26.53%),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临床治疗中,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麻醉中,硬膜外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明显,而且也可以降低患者的镇痛泵使用次数,提高诊断治疗效果,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骆团团,王丽.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0):1345-1346.
[2]郭永娟,黄俊霞.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106.
[3]侯满香.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10):147-148.
[4]褚文彦,吴明毅,孙玉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5):58-59.
[5]金胜利.双足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