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星星 詹晓梅 赵 倩 林素梅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里约奥运会女子跳远前三名运动员助跑与起跳运动学分析
管星星 詹晓梅 赵 倩 林素梅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信息技术及技术分析等方法分析比较里约奥运会女子跳远前三名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为提高我国女子跳远技术水平提供训练方向。研究表明:什帕诺维奇后2步提速不明显,趋势变化较平缓,里斯助跑节奏稳定,仅在后2步时有加长步伐踏板,不利于起跳发挥。巴尔托莱塔助跑步幅较大、频率加快、提速明显,后 3步节奏变化稳定,为高速助跑中完成起跳技术提供了保障。巴尔托莱塔与里斯及 什帕诺维奇相比,助跑结束阶段,摆动腿折叠不足,起跳蹬伸受限垂直、水平速度利用率小,引起垂直高度受限,导致支撑缓冲时间增长。
跳远;里约奥运会;起跳;着地角;膝角
(一)研究对象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跳远决赛前三名运动员巴尔托莱塔(美国)、里斯(美国)、什帕诺维奇(塞尔维亚)。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获取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跳远前3名运动员相关资料,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数据库中查阅女子跳远动作技术有关方面文章,同时还查阅《田径高级教材》、《体育训练学》、《体育科学方法》《跳远教材》等书籍,为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2.信息技术法:1)资料获取:通过硕鼠软件下载cctv5中播出的里约奥运会女子跳远视频。 2)资料处理:通过迅雷软件,将里约奥运会女子跳远前3名的视频分别剪辑下来,并保存留要研究的主体部分,然后用格式工厂将视频资料MP4格式转化为MPG格式3)单帧的时间处理与计算:用dartfish软件对视频反复播放,运用其中的视频分析功能对时间、空间和角度数据进行测量。4)用WPS表格和Excel对所获取的比赛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并制成图片。3.观察法:通过使用播放软件对视频进行单帧播放和单帧图片直接观察技术动作。
在跳远比赛中,助跑作为一个关键性技术和决定性因素,它节奏变化的大小和步长的稳定性,尤其是作为高速运动下发展踏板准确性的一大保证,甚至包括比赛中运动员发挥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比赛的最终成绩,因此它在竞赛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能看出三名运动员的步长(米),腾空时间(秒)的变化,以便更好的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异变化。
(一)里约奥运会女子助跑后四步时间特征分析
巴尔托莱塔最后四步用时整体呈较快趋势,趋势线呈快速下降走势,后四步中前三步腾空时间相同,且踏板前最后一步用时最短,说明巴尔托莱塔在踏板前最后一步有明显加速起跳,且后四步助跑整体有较快的速度和频率,与;里斯助跑后四步中前2步腾空时间相同,在倒数第2步时有明显的减速,倒数第 1 步的踏板瞬间有明显的减速踏板,趋势线与巴尔托莱塔相比明显较缓,说明里斯的后四步没有明显的提速;什帕诺维奇的助跑在倒数后两步腾空时间相同,未见明显的加速踏板,从趋势线发现什帕诺维奇后四步时间的整体趋势呈上升走势,说明其上板时的速度较慢,后四步用时较长。
(二)里约奥运会女子助跑后四步步长分析
跳远助跑技术中,步长决定踏板的准确性,从而影响跳远成绩。由图2得巴尔托莱塔最后四步助跑步幅呈“短-长-长-长”模式,后四步助跑中加速效果明显,尤其是后三步步幅频数快速稳定在0.79米每步上,有明显加速调整步频和缓冲踏板的过程。什帕诺维奇在踏板过程未见明显加速找板动作,步长呈“短-长-长-长”模式,趋势线与巴尔托莱塔的大致相同,但两人的步长幅度状态却大不相同,因此技术差异也相对较大;里斯在倒3步上有加速,步幅明显减小,在倒1步时为了踏板的精确又拉大了步长,步长基本呈“长-短-长-长”模式,趋势线加速不明显较平缓,最后四步快速加速趋势总体较稳定。有研究表明倒1步步长的大小对助跑的速度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跳远比赛的成绩。可见,里斯倒1步步长较小,影响了起跳的蹬伸效果,而巴尔托莱塔助的跑步长较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起跳的发。
(三)里约奥运会女子起跳阶段的技术分析
助跑阶段结束时,起跳腿和支撑腿受惯性速度影响往前趋势较大,因此水平速度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要求运动员具备极高的身体素质已应对踏跳时的惯性力和支撑角的作用,从而发现水平速度和支撑角对跳远的成绩起决定性作用。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着板角度数一般为 65-70°之间。腾空技术是运动员经由着板脚踏板起跳后,随着身体惯性作用向上向前倾斜并伴随着肢体动作的一种技术。由表1(略)可知:3名运动员起跳阶段的着板角度数分别为53.5°、62.6°、60.3°,三名运动员的着板角都明显小于世界顶级优秀运动员,在3人中巴尔托莱塔的着板角度数为最小,且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着板角存在一定的差距。着板角过小,容易导致水平速度下降,动能的损失远大于增加的势能。可见,巴尔托莱塔助跑时水平速度和动能的损失较大。
起跳腿着板瞬间膝关节与地面之间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反应出良好的缓冲能力。研究表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膝关节角度一般在140-150°之间,巴尔托莱塔和什帕诺维奇的膝角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膝关节角度差不多。由表3可知什帕诺维奇的腾空时间最短,重心高度最低为1.54米,巴尔托莱塔与里斯的腾空时间一样,里斯则重心高度最高为1.58米。膝关节角度过大,容易加长支撑缓冲阶段水平阻力做功的距离,因此甚至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整体助跑水平速度,同时也使垂直速度和空中缓冲技术的发挥受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整个比赛成绩的不理想。结合录像可知,什帕诺维奇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损失呈反向趋势,即水平速度损失较大,相应的垂直速度损失则较少,因此导致其重心高度偏高;巴尔托莱塔的高速助跑保证了水平速度的发挥,但蹬伸阶段发挥不足,致使垂直高度不够,成绩效果不佳;巴尔托莱塔起跳着板瞬间,右侧折叠腿折叠和髋部蹬转不充分,致使起跳蹬伸速度被制约,支撑缓冲时间增长,导致垂直水平速度利用率小,做功阻力加长,从而导致腾空高度不够。
1.巴尔托莱塔助跑步幅较小、频率加快、提速明显,后1步节奏变化稳定,为保证高速助跑中完成的起跳技术提供了保障。什帕诺维奇后1步则提速不明显,趋势变化较平缓,里斯助跑节奏稳定,在后1步时有加大步伐以备踏板,影响起跳发挥。2.什帕诺维奇助跑后 2步步长趋势线较平缓,加速不明显,里斯倒 1步步长较小,影响了起跳蹬伸效果,巴尔托莱塔助跑后2步步长加速明显稳定,保证了起跳的发挥。3.起跳阶段,里斯的水平速度利用率较小,垂直速度损失较少,因此重心垂直高度较高,什帕诺维奇的高速助跑保证了水平速度的发挥,但蹬伸阶段发挥不足,致使垂直高度不够,成绩效果不佳,巴尔托莱塔助跑结束阶段,摆动腿折叠不足,起跳蹬伸受限,垂直、水平速度利用率小,引起垂直高度受限,导致支撑缓冲时间增长。
[1]王国杰,陈志婷,郑富强,苑廷刚,李爱东,林洪.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特征及其对中国男子跳远技术发展的启示——以第15届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6,(05):112-119+130.
[2]谢佩玲,詹晓梅,王珽珽,朱小桢,梁强.跳远新秀李金哲助跑最后四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16,(01):30-32.
[3]谢佩玲,詹晓梅,王珽珽,朱小桢,梁强.2013田径钻石联赛男子跳远技术对比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16,(01):41-42+45.
管星星(1994—),女,汉族,江西上饶广丰人,在读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