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记时词语对王海棻《记时词典》的补正

2017-04-15 14:00马启俊
关键词:书证古汉语词条

马启俊



《庄子》记时词语对王海棻《记时词典》的补正

马启俊*

(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王海棻先生的《记时词典》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记时词语的专门词典,其所搜集的记时词语及其书证都很丰富,受到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史学界的重视和好评。但是在词条立项与释义、书证选择与引用上,尚存在一些不足。《庄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著作和经典文献,在对当时词汇的运用和后世词汇的发展方面贡献和影响很大。《庄子》的记时词语对《记时词典》增补词条、改正释义、增加或提前书证等都有很好的补正作用。

《庄子》;记时词语;王海棻;《记时词典》;补正

王海棻先生的《记时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55万字)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记时词语的专门词典,其所搜集的记时词语及其书证都很丰富,释义简明,优点颇多,受到国内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史学界的重视和好评。陈振寰先生认为,《记时词典》是语法界第一部“系统而全面地研究古汉语时间范畴的专书”“是一部兼有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研究性词典”,是“古汉语时间范畴研究的力作(该文标题——引者注)”[1]58-59。

关于记时词语,王海棻先生在其《记时词典·古代记时与社会文化》中有明确的定义:“记时词语,就是记述时间(包括与时间密切相关的人的年龄)的词、短语和成语等。”[2]1笔者在专题研究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著作和经典文献《庄子》的记时词语过程中,重点查阅和参考了王海棻先生的《记时词典》,发现该词典有多处涉及《庄子》中的记时词语,或立为词条,或以《庄子》为书证,对我们研究《庄子》的记时词语极有帮助。

经过笔者对《记时词典》的爬梳搜罗,整理统计,全书以《庄子》为书证的词条共有23个:大年(P41)、俄然(P48)、晦朔(P75)、期年(P87)、久长(P131)、年齿(P185-186)、年寿(P190)、顷久(P221)、穷年(P225)、穷生(P226)、上寿(P261)、少焉(P266)、朔(P283-284)、岁(P289-290)、通昔(P305)、往世(P319)、无几何(P325)、向者(P346)、小年(P348-349)、玄古(P355)、异日(P380)、终古(P427-428)、昨(P448)。

《记时词典》以《庄子》为其词条义项书证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以《庄子》为唯一义项唯一书证的有:大年、顷久;唯一义项第一书证(即首见例)的有:俄然、久长、年齿、穷生、上寿、少焉、通昔、无几何、玄古;唯一义项第二书证的有:期年、年寿。多个义项中第一义项唯一书证的有:昨;第一义项第一书证的有:向者、异日;第一义项第二书证的有:往世;第二义项唯一书证的有:晦朔、朔;第二义项第二书证的有:穷年;第三义项第二书证的有:岁、终古;第四义项唯一书证的有:小年。

《记时词典》还有一处以《庄子》为书证,指明其词条的出处,即“隙驹”(P334):“易逝的光阴。出自《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释文》:‘郤,本亦作隙。’”

《记时词典》涉及《庄子》一书及其作者庄子的还有三处,一处是词条“侵早”(P217)引用的第三条书证《沉吟楼诗选·云在法师西山读<庄子>》:“邻僧夜静闻《秋水》,侵早开窗见《马蹄》。”巧妙地利用《庄子》篇名,一语双关,构成特殊的意境。第二处是词条“少壮”(P267)引用的第二条书证《文选·刘琨<答卢谌诗>序》:“昔在少壮,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之放旷。”文中有老子、庄子。第三处是词条“伊昔”(P377)引用的第六条书证《公是集·谈庄子》:“伊昔舜廷内,鸣凤为来仪。”篇名中有庄子。

《记时词典》是重视古典文献《庄子》在我国记时词语的产生、运用和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因此多处以《庄子》为书证,以说明词语的源头和证明义项的运用情况。《记时词典》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庄子》在词汇学包括记时词语方面具有很高的认识和研究价值。

当然,《记时词典》作为我国首部记时词语的专门词典,又是由王海棻先生独立完成其撰写任务的,其在词条立项与释义、书证选择与引用上,尚存在一些缺漏和偏差,也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可以根据《庄子》记时词语的实际情况,对《记时词典》在增补词条、改正释义、增加或提前书证等方面作些局部的补充和订正工作。

一、补充《记时词典》所无但是见于《庄子》的词条

经过笔者对《庄子》所有符合定义的单音节和双音节的记时词语穷尽式的搜集和统计,“《庄子》记时词语共有4个大类,21个小类,160个(含9个分属不同类型重复出现10次的,不计重复的是150个)”[3]152。其中记述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不同时态的时间词语48个,记述时段和时点的时间词语36个,记述与时间相关问题的记时词语43个,记述人的年龄、寿命的时间词语33个。“《庄子》还有2个三音节词组和8个四音节的词组或成语,这些词语与上述单音词、复音词共同构成了词和词组或成语两种记时词语类型。”[3]154这些统计数字充分显示出《庄子》记时词语分类的多样性和数量的丰富性。

经过笔者对《记时词典》正文部分的统计,该词典共收不重复的记时词语2 273个。其中有73个单音词和双音词亦见于《庄子》,除了上文罗列的21个引用《庄子》为书证的(另两个“朔”“无几何”不在其列,详后),还有52个未引用《庄子》为书证,即:春(P37)、冬(P44)、冬日(P44-45)、而今(P48-49)、方今(P52)、俯仰(P55)、古今(P58-59)、古者(P61)、后(P68)、后世(P70-71)、今(P111)、今日(P115)、今世(P116)、今者(P119)、来年(P144)、来世(P145)、明日(P176)、暮(一本作“莫”,P179)、乃今(P183)、曩者(P185)、秋(P226-227)、日(P234)、日夜(P239-240)、日中(P241)、上古(P258-259)、时(P273)、世世(P274-275)、斯须(P285)、四时(P285-286)、他日(P299-300)、晚(P309-310)、万世(P315-316)、昔日(P333)、昔者(P334)、夏(P336)、夏日(P336-337)、须臾(P354)、旬(P358-359)、夜半(P365-366)、一旦(P370)、一日(P371-372)、一时(P374)、一朝(P376)、有间(P386)、早(P407)、朝夕(P413-414)、正昼(P419)、终日(P428)、终身(P428-429)、终始(P429)、昼(P433-434)、昨日(P449)。

见于《庄子》的记时词语尚有77个单音词和双音词在《记时词典》中未作为词条收入,其中单音词35个,双音词42个,几乎各占一半。

单音词有:初、旦、方、古、故、即、将、久、老、曩、年、少、身、始、世、寿、宿、往、昔、夕、向、夭、夜、已、以、亦、矣、月、蚤、长、朝、终、壮、卒、祖。

双音词有:长久、春秋、卒然、旦旦、旦暮、俄而、而后、方将、方且、忽然、即将、今夫、今故、今且、尽年、末年、没世、偶而、千世、顷间、然后、始终、寿考、寿命、寿夭、大初、太初、泰初、天年、无穷、无始、下寿、行年、一世、以来、以往、以下、之后、中寿、终年、昼夜、作始。

这77个见于《庄子》的记时词语都很古老,其中有很多使用频率极高,甚至至今仍然是语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用词语,如初、古、故、久、老、年、少、始、寿、夕、夜、已、月、长、朝、终、壮;长久、春秋、而后、忽然、即将、尽年、偶而、然后、寿命、天年、一世、之后、终年、昼夜等。有些单音词后世以双音词的形式仍然在发挥着记时的作用,如初(当初、起初、期初)、古(古代、古时、古今、古人)、往(往日、往年、往昔、往古)、昔(往昔、昔日、今昔)、已(已经、业已)、以(以前、以往、以后)、向(一向、向来)、方(方才)、即(立即、即将)、将(将来、即将)、旦(元旦、旦夕)、身(终身)等。只有一些文言色彩较重的词语后世使用频率较低,现在有一些甚至已被淘汰,或被其他记时语词所取代,如:曩、蚤、卒、祖、卒然、旦旦、旦暮、方将、方且、今夫、今且、没世、顷间、寿考、大初、太初、泰初、下寿、行年、中寿等。

《记时词典·凡例》云:“这里所收的大多是先秦至清代前后使用频率较高、对一般读者又需加以诠释才能明白其涵义的记时词语。但词典必须具有的全备性,又要求收进若干一般性的记时词语,这些词语的收入,带有类型举例的性质。”[2]1根据这样的标准,以上77个见于《庄子》的记时词语都理应收入该词典。

实际上《记时词典》中收有不少把以上部分单音词作为首字构成的双音词,却未收该单音词。如“初+X”17个,“古+X”12个,“曩+X”11个,“往+X”14个,“月+X”24个等,却未收“初”“古”“曩”“往”“月”。《记时词典》总共只有41个单音节的记时词语,还不及《庄子》一本书(50个)多。

《记时词典·凡例》又云:“有些记时词语,本应收进《词典》中的,只因一时未能找到适当书证,暂不收入。”[2]2实际上以上77个在《庄子》中有而《记时词典》未收的词条,有许多是常用词,应该能够在古典文献中找到适当的书证。笔者查阅了《记时词典》出版之前的《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缩印本)、《辞源》(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修订本)、《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缩印本),只有“作始”没有作为词条收入,即便如此,至少可以以《庄子》为书证,补充进这个词条。这三部工具书中的一些词条就只有《庄子》一条书证,如“向”“祖”“泰初”“行年”“千世”等。

另外,《记时词典》在“俄尔”词条(P47)例④⑤⑥中以“~(而)”的形式为“俄而”设立词条,并以《法言·问神》(应提前为例①)、《文选·谢慧连<雪赋>》、《梁书·萧景列传》为书证,并不稳妥,因为原文只能有“~(而)”中的一种形式。不如单独立以词条“俄而”,并以《庄子》为始见例。《庄子·大宗师》就有用例:“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

二、补充《记时词典》所无但是见于《庄子》的义项

《记时词典》中所收的词条“今”“来年”“明日”“时”“一时”,所设立的义项不够完整全面,可以根据《庄子》而补充之。如:

1.今:《记时词典》义项有二:第一义项为“现在”;第二义项为“现代,当代”。可以据《庄子》补充义项“假如现在”。如《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大宗师》:“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类似的例子如《韩非子·五蠹》:“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业师白兆麟先生在《文言文假设句的几种格式》中就列举了用时间词“今”字表示假设的格式和例句,并指出“今”有时还与“于此”并用,如《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4]17

《庄子》还有“今且”也可表假设,如《齐物论》:“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曹础基《庄子浅注》此两处“今且”皆注释为“假设之辞”[5]28。

2.来年:《记时词典》只有“明年”一个义项。可以据《庄子·则阳》补“今年”义项。《则阳》:“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根据前后文对比,以及后半部分对已发生的事实的叙述和已存在的状态的描述可以看出,此处“来年”义当为“今年”。此例“来年”的意义并非“来”和“年”的简单相加,如通常理解的那样,表示将要到来的年岁,而是特指正经历着的“今年”,与原文“昔”相对。此种用法在其他古代文献中很少见,与后来表示明年等未来年份的“来年”用法不同。《老庄词典》将此例“来年”释为“第二年”[6]338,所指不明确。“来年”的此种用法在《庄子》中出现,是一个有特定义的时间词。《记时词典》当据《庄子》以补之。

“其实,以‘来’为首字构成的双音词在表示时间时,除表示未来、将来、后来等将然的时间概念外,也有表示现在、当今等当下时间概念的,除‘来年’外,还有‘来今’,如《水经注·河水四》:‘二城之中,有段干木冢。干木,晋之贤人也,魏文侯过其门。轼其庐,所谓德尊万古,芳越来今矣。’”“‘芳越来今’义即美名盖过当世。”[3]209

3.明日:《记时词典》列有两个义项,第一义项为“明天”,第二义项为“不远的将来”。可以据《庄子·山木》补充义项“第二天”,即某一天的第二天,是已经发生的时间,与今天之即将到来的“明日”或“明天”不同,与“不远的将来”更不同。《山木》:“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此处的“明日”显然为“昨日”之后的今天,即昨日的第二天。《庄子》中还有多处“明日”是“第二天”的意思,与《山木》用法相同。

《庄子》的记时词语在吸收当时的书面词语或口头词语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富有表现力,大多流传久远,广为人知。也有些在流传的过程中,增加了义项,或者词义发生了变化,如“来年”由“今年”义转为指“将要到来的年份”,“明日”由“某一天的第二天(已经出现)”转变为“今天的下一天(即将到来)”等。因此应该引起关注,加以借鉴和利用。

三、补充《记时词典》所无但是见于《庄子》的例证,并提前其部分词条的始见例。

《记时词典》中有32个词条可以以《庄子》为书证,但是没有引用,引用了其他早于《庄子》或与《庄子》同时代的书证为始见例,因此不必靠《庄子》提前书证,但是可以酌情引用《庄子》用例以丰富书证。这32个记时词语是:春、冬日、古者、后世、今日、来世、暮、乃今、曩者、秋、日、日中、上古、斯须、四时、他日、万世、昔日、昔者、夏、须臾、旬、夜半、一旦、一日、一朝、有间、朝夕、正昼、终日、昼、昨日。

《记时词典》中的“今”“来年”“明日”“时”“一时”5个记时词语需要依靠《庄子》增加义项,补充书证,已如上述。另有15个亦见于《庄子》的记时词语,书证晚于《庄子》,可以补充见于《庄子》的书证,以提前其词条的始见例时间。这15个记时词语是:冬、而今、方今、俯仰、古今、后、今世、今者、日夜、世世、晚、夏日、早、终身、终始。如:

1.冬:《记时词典》仅以《世说新语·言语》“秋冬之际”为例,《庄子》中“冬”凡12见,不仅有5例“秋冬”连用的,还有5例“冬”单独使用的,如《则阳》:“冬则擉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

2.而今:《记时词典》以《水经注·河水》为第一条书证。《庄子》中有10处用例可以为书证,如《养生主》:“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3.今世:《记时词典》以《颜氏家训·省事》为第一条书证。《庄子》中有4处用例可以为书证,如《让王》:“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

4.日夜:《记时词典》以《文选·张华<励志>》为第一条书证。《庄子》中有8处用例可以为书证,如《齐物论》:“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5.世世:《记时词典》以《史记·李斯列传》为第一条书证,《庄子》中“世世”凡3见,如《马蹄》:“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

四、纠正《记时词典》使用《庄子》书证和释义的疏误

《记时词典》在使用《庄子》书证和释义时存在一些疏误,如:

1.“晦朔”“朔”“小年”三个词条共用同一条书证,即《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这样反复使用同一书证,有书证贫乏,内容重复之嫌。其将该书证用为“晦朔”条第二义项“早晨与晚上”的唯一书证,又用为“朔”的第二义项“平旦,天亮时”的唯一书证,这样理解书证中的“晦朔”词义就很值得商榷。与“晦朔”对应的词义应是“晚上与早晨”,而不是“早晨与晚上”。两个词条里解释“朔”一为“早晨”,一为“平旦,天亮时”,时间长短也有所区别。将同一书证里的“晦朔”与“晦朔”中的“朔”分立为两个词条,如此设立词条也不妥当,此处的“朔”不应单独作为词条而置“晦”于无所对应。《记时词典》“晦”(P74)条有义项“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无“晚上、天黑时”义项,与其“晦朔”“朔”词条义项不对应。又有“朔晦”(P284)词条,与“晦朔”同素异序,也只有“农历每月初一日和最末一日”,并无“早晨和晚上”义。从中也可看出《记时词典》词条释义的不全面、前后的不对应。

《逍遥游》中的“晦朔”历来有歧解,据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晦朔’,月的终始,指一个月的时光。另一说:‘朔’,旦(《释文》)。‘晦’,夜(王先谦《注》)。指一日的时光。今译从前说。”[7]10从前说的不仅有陈氏,唐成玄英《疏》亦云:“月终谓之晦,月旦谓之朔;假令逢阴,数日便萎,终不涉三旬,故不知晦朔也。”《释文》引司马释“朝菌”云:“大芝也,天阴生粪上,见日则死,一名日及,故不知月之终始也。”[8]12曹础基《庄子浅注》亦持此说:“晦朔,每月的头一天叫朔,尾一天叫晦。这里犹言早晚。”[5]429故《记时词典》也可将《逍遥游》此条书证作为其“晦朔”的第一义项“农历每月的最末一日和下个月的第一日”的书证,或作为“朔”的第一义项“农历每月初一”的书证。因此应该对所作选择做一说明。

《记时词典》“小年”条将“短促的寿命”作为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义项,而所举的书证《逍遥游》却早于前三个义项的所有五条书证,这种义项出现时间的早晚颠倒,不符合词义引申的规律和顺序。

2.往世:《记时词典》有两个义项。第一义项是“从前,过去”,其第二书证为《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老庄词典》也解释此处“往世”为“过去;从前”[6]536。但是此条书证实际上应为第二义项“前生,前世”的第一书证,表示“前世”,与“来世”相对,特指过往的时世,与一般意义上的“从前,过去不同”。其第二书证为《全唐诗·白居易<自解>》:“房傅往世为禅客,王道前生应画师。”“往世”正与“前生”相对应。

3.无几何:《记时词典》只有一个义项“不久,不多时”,用《庄子·德充符》“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为其第一书证。实际上“无几何”为否定式时间词组,“无”表示否定,“几何”表示时间短暂。成疏:“几何,俄顷也。……俄顷之间,逃遁而去。”[8]209因此“无几何”与前一页(P324)所列“无多日”“无多时”一样,不当立为词条,应去“无”后,与前一页所列“无何”“无几”一样,作为双音词列为词条。另外,《记时词典》引用《德充符》此例,“寡人恤焉”后不可缺少“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否则引文句意不完整。

4.向者:《记时词典》用《庄子·田子方》“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为第一义项“刚才”的第一条书证,其余四条书证依次是《后汉书·臧宫传》《笔记小说大观·冥音录》、《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史记·高祖本纪》,未按先后顺序排列书证,《田子方》应位列第二,居于《左传》之后,《史记》应居于《后汉书》之前。

5.异日:《记时词典》列举了三个义项:1.来日,以后。2.往日,从前。3.不同日子。用《庄子·德充符》“哀公异日以告闵子”为第一义项的第一条书证,有误。《庄子》此处的“异日”意为“他日”“后来的某一天”,为已发生的时间,而第一义项后两个例子的“异日”皆为未发生的时间,不宜混同,应另立第四义项“他日”“后来的某一天”(与第三义项“不同日子”即“不同的日子”“分开的日子”也有别),可以《庄子》此例为书证。

6.终古:《记时词典》将《大宗师》“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作为第三义项“经常”的第二条书证,欠妥。此书证成疏云:“得于至道,故历于终始,维持天地,心无差忒。”《释文》:“崔云:终古,久也。郑玄注《周礼》云:终古,犹言常也。”郑注之“常”乃是“长期、固定、永久”义,而非“经常”义,与“久”同。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斗星得到它,永远不会改变方位;日月得到它,永远运行不息。”[7]183所以《庄子》“终古”书证应为《记时词典》第一义项“永远、久远”的第一条书证。

王海棻先生2004年又在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力作《古汉语时间范畴词典》,2005年出第2版,字数达到61万字。这是王海棻先生也是国内第二部关于记时词语的专门词典。该书的正文部分对《记时词典》的原有条目、释义、书证进行了增删调整,词条总数增加到2 700个,内容更加丰富完善。该书在《记时词典》的基础上,增加了长篇论文《古汉语时间范畴综说》,作为全书的总纲与核心。书后增加了附录《<公羊传>语法研究》一文,展示了专书语法研究的成果。“《古汉语时间范畴词典》是一部兼有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研究性词典。”[9]2该书的出版对时间范畴和记时词语的研究都是有推动意义的。

经过比对,《记时词典》与《庄子》直接相关的内容在《古汉语时间范畴词典》里作了少量的调整变化,其余修改对《庄子》的运用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此《庄子》对《古汉语时间范畴词典》同样具有较多的补正作用。

总之,“《庄子》中的记时词语数量多,词义丰富,用法灵活,是《庄子》词汇系统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穷尽性统计和比较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庄子》词汇系统和先秦记时词语状况,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先秦专书词汇和时间范畴研究。”[10]54-59充分利用《庄子》的记时词语,对补正《记时词典》和《古汉语时间范畴词典》就都是有所帮助的。

[1]陈振寰.古汉语时间范畴研究的力作——读王海棻的《记时词典》[J].古汉语研究,1999(3).

[2]王海棻.记时词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3]马启俊.《庄子》词汇研究[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

[4]白兆麟.文言文假设句的几种格式[C]//白兆麟.文法训诂论集.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5]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6]王世舜,韩慕君.老庄词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7]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9]陈和年.序[M]//王海棻.古汉语时间范畴词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2.

[10]马启俊.《庄子》记时词语考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4(3).

The Complement of Temporal Words into Wang Haifen's

MA Qi-jun

(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Media,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237012, China)

Wang Haifen'sis the first specialized dictionary of temporal words in China. It has rich temporal words and documentary evidence, which is highly valued and praised by ancient Chinese experts and ancient literary historian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entry confi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election and reference of documentary evidence.is an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work and classical literature of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contributes greatly to the use of vocabulary of that time and later vocabulary development. The temporal words in the book ofare complement to thein supplementing the entry, correcting the interpretation, increasing or advancing the documentary evidence.

; temporal words; Wang Haifen;; complement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2.02

H136.31

A

1004-4310(2017)02-0007-06

2017-02-07

安徽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庄子》的民俗学新论”(SK2015A555);皖西学院校级寿县文化扶贫项目“出自寿县的《淮南子》在中国庄子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WXSK1533)。

马启俊(1965- ),男,安徽金寨县人,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文学博士,阜阳师范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训诂学和民间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书证古汉语词条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9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大数据相关词条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