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梅
(龙海市程溪中心小学,福建 龙海 363112)
小学语文形象化教学策略探究
陈月梅
(龙海市程溪中心小学,福建 龙海 363112)
语文教学主要是运用再造想象力,通过对文章语言的阅读、分析,引导学生借助于再造想象来理解,认识文章中的艺术形象,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形象化教学策略,需要根据文章的思路进行教学,从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可以从感受形象、再现形象、剖析形象、串连形象、体味形象等途径,使教学变得更形象直观,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形象化;策略
语文教学主要是运用再造想象力,通过对文章语言的阅读、分析,引导学生借助于再造想象来理解,认识文章中的艺术形象,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阅读者需要通过文字发挥想象,真心实意完成与作者心灵的无缝对接。在深切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或情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从而掌握了知识内容,体会了文章的情感。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实施形象化教学策略,根据文章的思路进行教学,从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1]
文章是作者观察了客观事物之后,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通过构思,然后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所谓“情动而辞发”,我们阅读者却是先看文章而后认识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即谓“披文以入情”。
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教师联想到学生通过多媒体视觉效应形成已有的见闻,与革命战争年代水乳交融,怎样用导语引领学生的情绪进入那个激情飞扬、血与火交织的抗日战争时期呢?在感受艰苦卓绝的战争场面中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气概时,教师及时提了个问题:狼牙山五壮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很勇敢!”有的学生说:“他们都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还有的学生说:“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教师又发问:“同学们从狼牙山五壮士身上学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要学习他们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有的学生说:“我们学习上、生活中应该也要有这种豪迈的斗志。”……这不,通过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形象,结合课堂教学中狼牙山五壮士动作的模仿表演,可以达到推波助澜的妙用,收到画龙点睛的良效。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1]一个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除了感兴趣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还应该善于发挥大胆的想象,感受了形象之后,教师应充分运用作品的语言、情节,引导学生认识其本质,对形象有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对形象有更深刻的感受。
例如,教学《一面》一课,文本中“带着体温的”银元,隐隐约约告诉读者这是作者来之不易的艰苦劳动所得,虽然少得可怜却是弥足珍贵;“他的手多瘦啊!”一个“瘦”字形象地表现了鲁迅先生一生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也是“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真实写照;“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一个“酸”字力透纸背、酣畅淋漓地折射出作者被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所感动;“恭敬地鞠了一躬”不正是作者对鲁迅先生所作所为的由衷感谢和崇敬吗?正是学生运用全部感官零距离接触语言文字,再现形象中激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感悟。
学生对形象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之后,接着就要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映形象的思维过程,回到最能反映形象的重点段落,重点语句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剖析,启发学生观察形象,在品词品句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中,教师指导学生在完成对月夜刺猹的观察与描述之后,接着回到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逐句剖析。
1.这一段写景写了几方面?(突出天空、圆月、沙地、西瓜)
2.怎样写人?(突出少年、带、捏)
3.有哪些动作?(突出刺、扭、逃)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剖析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形象的。从上而下,从天空到地下,从远到近,重点在“其间”人物的形象。一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农村海边孩子,一个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的少年,一个十足的小英雄形象的闰土跃然纸上了。尤其是从天空到地下这部分绚丽的情境描写,是为了更好地烘托人物的形象。全段的描述由上而下,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这一幅色彩鲜明、生动清晰的图景,使少年闰土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由语言进入意境,再回到语境中品读,无异是一次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
剖析形象,不仅是欣赏作者已表现的生活和形象,还要剖析到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的原来面貌、事物的原型。要求把课文中的描述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并把这画面再展现出来,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分析综合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剖析形象的同时,用教学思路把体现形象的关键词串连起来,既组成词语的整体,也组成形象的整体。教师可以凭借板书的内容,从总结入手,顺着作者的思路把一个一个的形象串连组合起来,引导学生把作者的思路变成学生的思路,透过重点字、词、句的本质,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经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对形象感同身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2]
例如,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这篇小童话通过三个小动物在竞选森林大王期间,颁布不同的命令,产生不同的效果,告诉我们做什么事要有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进入角色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分别扮演“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学生兴致勃勃,仿佛自己就是森林中的新大王。其他学生也进入了情境,让学生以小动物的身份参与学习,立足课内拓展阅读,融入情感全面提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力图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文艺作品的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明确情节,理解形象,还要在进入文章意境和剖析形象的同时,让学生体会表现形象特征的语言在文章中的作用,体味语言美,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描绘形象的。并且还要在比较的过程中体验、品味文本所承载的不同的或是相同的言语色彩、言语质感和言语情绪,进而把握特征、掌握规律、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学习方法。[3]
例如,《少年闰土》这一课,作者描述闰土的外貌只是这样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教师要抓住“紫色”“小毡帽”“银项圈”“明晃晃”等词语引导学生来体会这些词语对表现形象的作用。“紫色”既写出海边孩子的风吹日晒,又写出了闰土的健康;“小毡帽”则是突出当地人的爱好和生活习惯;“银项圈”反映了当地的风俗人情;再如闰土讲捕鸟时,用了“扫、支、撒、看、缚、拉、罩”等动词,这些词准确而有次序,按照动作的程序是不能调换的,这就表现闰土生活经验的丰富。语感训练,不着重在篇章结构,而在于抓住表现形象的字、词、句细细咀嚼,领略描写精当的神妙之处。把形象、图景、语言辩证地统一起来。学生不但学会作品的语言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而且也学会体味出句子的言外之意,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全部内涵,就能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这样,在进行形象思路教学的时候,就能做到切实围绕思路,落实“双基”,剪蔓除枝,把字、词、句、篇一线贯穿。
总之,形象化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受力和理解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发展想象力、增强记忆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时,实施形象化的教学策略,应该抓好文章的思路,通过朗读训练和对文章的解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真正落实教学目标。
[1]廖玉华.浅谈小学语文的形象教学[J].南北桥,2016(9).
[2]董蕾.教学直观形象化拓展阅读情感化——语文课堂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6).
[3]赵红梅.小学语文形象化教学的实践[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9).
G623.2
:A
:1673-9884(2017)03-0037-02
2016-11-25
陈月梅,女,龙海市程溪中心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