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赞敏,刘桃凤,王爱琼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研究与探索
吴赞敏,刘桃凤,王爱琼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论述了在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实践中,积极探索开展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重心,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实行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创新应用型技能人才。
现代职业教育 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双师型 现代学徒制 二元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就斐然。职业院校已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国每年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培训达上亿人次,大面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实施校企合作的政策环境日趋完善。但是目前整个社会对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注度还不够,存在职业院校招生困难、职业教育地位不高、职业院校师资不足、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普遍偏低等,影响或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开展职业教育的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我国2020年要实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使地区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层次与素质结构,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也逐渐提高。目前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高职教育层次提升,需要大量应用型技能人才支撑。社会发展需要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因此企业对高端技术技能型和工程型人才的需求增长,职业教育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1)建设纺织强国,我国纺织行业保持着三个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第一、消费量第一,是世界上的纺织大国,但还不是纺织强国。要建设纺织强国其竞争优势之一,在于用高素质的工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生产出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由传统产业转向新兴产业,从人员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样对用工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因为工人本身的素质关系到企业本身能否从根本上适应转型要求。
(2)极探索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径,形成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组织机制,试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重要进展,教育部在总结各地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2014年颁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
(3)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新生代就业需求不断增加,相对应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要适应上述需求的发展。目前我们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师资、教材、教育模式,还偏于理论化、程式化、封闭化,新生代就业意愿和能力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职教产业应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导向和未来人才需求,与地区共融发展。
(4)泉州市的纺织业发展在全国的纺织业中名列前茅,泉州拥有近万家纺织印染企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和一定水平,成为我国重要的纺织工业生产基地。纺织业是泉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泉州市纺织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各纺织服装企业开展转型升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同步大幅上升。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其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以服务职业教育为导向,与企业合作为基本途径, 以培养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将适宜的人才转化为生产力,研制出高科技产品,使企业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后盾和支撑。泉州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多,职业院校也聚集。因此,探讨适宜地区支柱产业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以建立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探索“订单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对现代职业院校重要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实践训导为途径”的教育理念,探索行业企业办学的机制。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探索构建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重点实施以“招工招生一体化、企校主导联合育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打通技术技能人才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提升通道,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和素养,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支撑需求,打造地区版“二元制”职业教育品牌。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模块课程。订单式教育目标明确、教育内容到位、教育方法多样。学校根据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学生一旦进入就业岗位,就能进入状态,其适应能力强:(1)适应了企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发展方向,所采用的“工学交替”、“适用及够用”等原则体现了高职教育改革的趋势,符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的总要求;(3)产学合作三方共赢,对学校而言,吸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将企业的先进理念引入管理和教学,有利于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可以节约办学成本,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企业而言,可以获得技能熟练的员工,建立稳定的员工输送基地,缩短员工入职后的适应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也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对学生而言,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实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关,接受职业化培训,加快成长速度和步伐。即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建设双元制管理机构
构建以行业(企业)与学校二元主体、学徒与学生二元身份、师傅与教师二元教学、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企业与学校二元评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二元证书、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二元学制为主要特征,以全面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明确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任教及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制度。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职业院校合作,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保持一定规模。
泉州服装职业学院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探索3年,取得初步成效和经验。按照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毕业与就业紧密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建设集专业教学、岗位培训、技能鉴定、项目研发、职业素质集训五项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实践教学基地。坚持产教研结合原则,实行工学结合、双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较长时间真正深入到生产一线,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和实际技能,形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机制,促进社会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2012年,我院与多家企业集团实施招工招生一体化;2013年,我院与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签定协议,携手开展定向式人才培养;2014年我院推行以订单、定向、联合培养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分别与纺织染整实业有限公司签定并实施订单、定向、联合人才培养;2015年又新增了多家科技有限公司签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获批为福建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以及“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和多个试点专业。
2.3 建立地区性实习实训集成基地
在泉州、石狮集中建立地区性实习基地、实训工程中心,为开展职业教育的深入改革搭建良好的平台,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训水平搭建平台,也可以用于新职工上岗培训搭建平台,成为职业教育的平台, 职业院校现场课的教学平台,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提升基地等。这样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解决一些职业院校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成本高、利用率不高,因而建设不完整,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问题.
发挥实训基地的优势,全面推进“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不断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力度,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服务,为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技术升级培训、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的认证培训和应用性技术开发等服务。
2.4 建立职业院校现代纺织面料分馆
建立职业院校纺织面料分馆,集中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新材料、各种新功能面料,建立地区纺织品新面料、新产品开发研究室,成为纺织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产品开发意识,为企业技术提升、产品提升培养技术人才,为建设纺织强国、强省、强市培养技术人才。
加强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双师型是指教师通过参与企业产品、企划设计工作的实际操作,认识市场,把握市场的规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企业引进优秀技术人员充实教学队伍,并兼任实践教学工作。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教育和实践经历,是职业教育的优秀资源,也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双师型队伍建设中,具有重要办学主体的作用。从企业引入能工巧匠,从企业引入的教师入编教师队伍。
(1)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教学和考评方法,推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考评和培养模式。探索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为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试行“小班化、个性化”教学。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支撑城市,连续16年国内生产总值居福建省首位,是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有上市企业86家。纺织服装业是泉州经济的支柱产业,年产值已达6600亿元,基本形成了从纺纱、织造、染整、印花到服装的产业链,其中染整专业更是泉州市经济创收、销售收入、利税、出口创汇、人均利税等方面的一大亮点。近几年,纺织行业由劳动密集向高技术、多功能、高附加值转型,面临产业技术升级、产品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新生代就业需求不断增加,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大批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建设项目,有利于缓解市场对人才急需的状况。
(2)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教研科研力度,大力改革和创新办学模式,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省、市立项课题,不断提高专业课程体系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利用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的优质师资条件以及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条件,为同行企业和院校提供实验、实训服务,资源共享,三方共赢。
教学改革的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既迎合了用人单位青睐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又可以实现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精英,二是提高全民素质。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地区企业转型升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3)推广创新“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实行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教学,使学校教学和职业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链接,形成自主式、互动式、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和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将专业发展前沿新技术充实教学中,并形成特色明显的系列特色教材。专业建设批准为福建省级特色专业、福建省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试点专业、福建省级教学团队、福建省级精品课、天津市级精品课、“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建设。本专业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学生面料设计比赛”,并获得多个三等奖的佳绩。探索实行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进了教学实践的功能,实现了以人为本,以企业能力需求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2009年获福建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2014年获福建省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二等2项,2014年批准为福建省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培养的学生和社会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致认为该教学模式改革,既培养了他们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培养了他们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他们胜任应聘工作的支撑课程。在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多人次获奖。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是福建地区职教集团董事单位,历经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年龄、职称、专业、学历学源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具有设备齐全、先进的教师科研基地和学生实验实训基地;正在进行“示范专业”、“二元制”(闽教职成〔2016〕30号)等项目投资的引进,设备的扩大建设;已获准为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单位,以及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有多门福建高职高专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已初步实施与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双师型”、“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二元制”、“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特色培养模式的教学,即企业与学校二元主体、学徒与学生二元身份、师傅与教师二元教学、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企业与学校二元评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书等,使学生在技术和技能方面共同发展,对高等职业院校具有辐射作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教学模式。另外任课教师团队,既有富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双师型”老教师,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和青年研究生、讲师等老中青相结合的特色。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已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并有多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培育典型、示范引领,在全省推广,带动更多行业(企业)和学校参与改革,实现现代学徒制在职业院校全覆盖、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全对接。
[1] 王洪斌,鲁婉玉.“现代学徒制”—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83-85.
[2] 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大学,2011.
[3] 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2):216-217.
[4] 熊萍.走进现代学徒制——英国、澳大利亚现代学徒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5] 马树超,范唯,郭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1):3-8.
[6] 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25-29.
2017-02-26
2016年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
吴赞敏(1954-),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纺织染整教育教学及管理。
G719.21
A
1008-5580(2017)03-02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