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平
(漳州市常山华侨中学,福建 云霄 3633007)
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叶华平
(漳州市常山华侨中学,福建 云霄 3633007)
乡土地理是组成中学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自主性;利于使难以理解、记忆的抽象地理概念、地理知识为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增强。
乡土地理;优化地理课堂;学习地理兴趣;社会责任感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教育思想理念的转变,乡土地理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是必要的。地理学科是一门具有地域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学习地理知识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还要在实践中获取,乡土地理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运用乡土地理,可以把课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融合一起,使地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诠释,提高教学效果。《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是组成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显示了对乡土地理的高度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不少与乡土地理有关的“活动”也被编进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融入中学地理教学,推动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不断成长。由此可见,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不仅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而且使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也得到有效优化,学生的综合水平能力得到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曾经风靡一时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仅极大地遏制了中学地理教学的突破创新,也与要求学生能自主性学习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格格不入。那教师如何能在教学上突破创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何能得到提高呢?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必须让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动力,这也是大家公认的真理。培养学生地理兴趣是中学地理教学成功重要条件。要使学生对学习地理感兴趣,课堂教学方法切忌呆板,内容切忌枯燥乏味,课堂教学中方法一定要灵活且富有艺术性,内容要新颖或能接地气。[1]心理学表明,如果能紧密结合人类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地理事物与课本的知识相结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内心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比如在进行《工业布局》的教学时,结合常山(家乡)工业发展的历史以及现状,让学生讨论常山开发区几家传统企业衰落的原因,以及今后应当发展的方向,并对常山开发区建立的“北片工作园区”和“南片工业园区”布局规划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组讨论、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根据从长辈那获取的相关信息,再结合课本理论知识,轻易、高效率地完成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同时,学生也体会到学习地理对生活是有用的,地理知识来源于社会、自然,生活有时需要地理知识的指引,学习地理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那么高不可攀。
随着年龄、阅历的不断增长,中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还占据主要地位。课本理论是抽象的,用切身感受来增强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这种方法也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难度较大的、抽象性较强的地理知识,又没有相关的视频、图片、模具等直观教具可用时,适当渗透乡土地理素材,化抽象地理概念为具体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去接受、理解、记忆这些抽象性的地理知识。如七年级讲解《世界的气候》时,该节内容繁杂又较抽象,所以讲解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讲述家乡——常山的水热特点后,再告诉学生,常山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接着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常山海陆位置—位于大陆东岸,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由此得出结论“季风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结合温度带,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其他几个季风性气候的分布及特点。再举一反三,其他的气候类型逐个击破,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重难点的突破顺理成章。乡土地理合理应用,可以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苦涩、难于吞咽、千说万念的知识点,一下子为学生所理解和掌握。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既是教育”。[2]确实,如果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教学上照本宣科,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变得枯燥无味,这会使教育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况且地理学科特点则从根本上决定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是学好这一门学科的"本"和"源"。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经过尝试多次乡土地理运用、探究发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事物,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对于培养、提高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思考并解决地理问题的是非常有效的,学生课堂所有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比如讲述《灾害性天气——台风》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自身的体会,讲述家乡——常山台风登陆时的情景,防洪抗台时的感受,以实际的体验了解台风的特点及成因,分布季节,带来的利弊?来引发学生思考,很好地把所有的所学所悟“活”起来,由此可见,习惯性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知识,把本地区的地形、水文、植被、土壤,每天的天气情况,各种污染、民俗风情、产业分布等地理事物作为学生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这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面,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地理现象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实际地理问题的现象常态化、生活化,不断地提高了学生提出、思考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地理教学过程中,按课标要求,针对问题,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环境考察、搜集乡土资料等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问题,分组对其进行考察、收集材料等,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比如水、空气、土壤等的污染,交通、就业、住房拥挤、治安状况的恶化等问题的学习,让学生针对问题,对周围的生活环境进行考察,搜集材料;面对问题,思考产生的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整个过程下来,学生就会不断思考,不断产生新问题,探索新的解决途径,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正如加里宁所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3]要懂国情得先了解乡情,热爱祖国得先热爱家乡。地理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可以借助乡土地理得到最生动、最具体的体现,乡土地理内容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如讲述《东南亚的华侨》的时候,就可以联系到自己的家乡——常山华侨开发区(全国第二大华侨农场),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侨眷聚居于此,异域风情撩人。引导学生思考家里有没有家人、亲戚是华侨或归侨,再简单讲述其华侨或归侨的有关情况(如从哪个国家迁入,为什么而迁入,迁入后对当地的贡献)。通过了解常山华侨农场的建场史,了解自己亲人在建场过程中的所付出的动人事迹,拨动每个学生热爱家乡的心弦,激励学生树立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该本节课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得到充实、有效的实施。
总之,乡土地理是组成中学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自主性;难以理解、记忆的抽象地理概念、地理知识为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让其所学所悟“活”起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增强。
[1]罗柳春.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习兴趣[J].师道(教研),2014(2).
[2]陈静.如何实现生活化的地理教学[J].政史地教学与研究,2015(57).
[3]蒋海荣.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
(责任编辑:万丙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