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
(福清市元洪高级中学,福建 福清 350300)
中学语文作业的个性化设计策略
陈秀
(福清市元洪高级中学,福建 福清 350300)
重复、机械、单调、死板且数量超多的语文作业不断地消耗着学生的时间,也消耗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对待作业是抱着一种消极应付的态度,缺乏自主性,使语文作业质量普遍偏低,作业所产生的效果极为有限。因此,作业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设计个性化的作业,适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情况,使大部分学生易于完成作业,乐于完成作业,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性,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个性;分层次;实践性;趣味性
语文作业的布置,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因为布置的作业过于单调、重复、机械,而使效果大打折扣。
据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待语文作业态度消极,有的马虎应付,敷衍了事,有的拖拉迟延,大肆抄袭,有的干脆缺交作业。而督促学生交作业,往往成为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一件事,常常像一个放高利贷的债主,凶神恶煞地站在不爱做作业的学生面前,伸出手来,喝道:“作业呢?拿来!”对那些“负债累累”的学生,罚抄、罚值日、留堂、叫家长到校,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但收效甚微。于是语文作业就成了阻隔师生关系的厚障壁。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学生的懒惰、厌学与贪玩。也要反思一下,教师们语文作业的布置是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从而改进作业布置的方法与技巧,赋予语文作业以新的形式与个性,让语文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快乐实践、勇于创新的园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要做到与生活相联系,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巩固与能力提高并重,让作业成为学生提升能力的桥梁,在作业中领略到学习的快乐与进步的喜悦。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学生水平有良莠之别,作业内容也有难易之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合理的发展,正是一个有经验的教育者所应该追求的。如果无视学生层次的区别而采取一刀切的作法,布置一样的作业,给予一样的高要求,那是不负责任的作法。无论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当他们凭自己的努力都能圆满地完成题量适中,难易度适中的作业的时候,就能尝到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与自豪感,相信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主动性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比如说,笔者布置一些词语运用的作业时,往往仅要求后进生给重要字词造句,而中等生进行连词成句训练,优秀生进行选词与片段训练。写作方面,学生的水平更是差距悬殊,良莠不齐,布置作文题时,更应该分层次布置。有一次,笔者布置写作的作业之前,先给学生念了一篇记叙文,叫《哥哥的心愿》,然后给学生两种选择,一是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叙述这个故事。二是根据这篇文章的主题“施予比接受更有福”,以自己的经历为内容,写出另外一篇具有相同主题的作文。那些表达能力不高,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有较大困难的学困生,欣然选择了前者;而写作能力较强的,则选择了更有挑战性的后者。这样各得其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次的写作训练中发挥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阅读方面,对于同一篇文章,要求基础弱的学生概述文章内容,要求中等生能读出主题思想,要求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写出感悟联想。
语文作业当然不能只是那些简单的抄抄写写,单调、机械、重复的作业形式无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1]同时又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1]好的作业能够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不好的作业则可能束缚学生的创造力,禁锢学生的创造力。那些只有一个统一答案,要求学生机械记诵,死记硬背来答题的作业,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害无益。应该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去构思去设想、去思考、去辨析。在表达个人创见中,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如教《芦花荡》的时候,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作业:“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个老人的性格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报复鬼子的行为不过是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的个人英雄主义,一旦行动失败,可能会损坏大局,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样的题目,有很大的主观性,不但可以训练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又鼓励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培养个性思维,激发他们说出有创见的想法。
再如上《爱莲说》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莲花、菊花、牡丹花,对不同的花的爱好,体现了不同的人生追求,你喜欢什么花呢?请写出自己喜欢这种花的理由。”把作业与学生的个性与价值观取舍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他们形成独立个性与健全的人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个性更为复杂、更丰富的了。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的完善,就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宗旨,实现这一宗旨的途径就像人自身一样复杂纷纭”。[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揭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的重要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3]
就好比吃饭,只有让孩子有良好的胃口,有进食的欲望,吃下去的东西才能消化,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对一个厌食的孩子来说,最好的办法不是逼他吃更多的饭,而是让他开胃,通过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来激发他的食欲。同样的道理,对于不爱做语文作业的学生,最好的办法不是罚抄,不是增加更多的作业,而是增加语文作业的趣味性,能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去完成作业。怎样才能增加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呢?可以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实践性的作业,如笔者曾布置过这样的假期作业:“拍摄几张能反映生活真善美的照片,并附上文字,对照片的内容进行描述,字数在300字左右。”这样的作业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拿着相机在家里,到街上,到公园里,拍摄取景,然后认真筛选有意义的照片,进行文字描述,大部分同学交上了令人满意的高质量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平时多留意学生的动向,了解他们喜欢谈论的话题。比如,男生多爱运动,就让男同学写《我喜爱的体育明星》;女生喜欢手工制作,就让她们写一写手工作品的制作;还有学生喜欢综艺类的节目,可以让他们谈谈对节目的看法、某个明星的表现等……也可以让学生针对一些他们感兴趣时事热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如前段时间最火的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的受人关注的嘉宾林志颖,他卖天价保健品被方舟子打假,很多粉丝不辨是非出来为他辩护,让学生写一段文字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从兴趣入手,可以带动学生动笔写作,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陶行知说:“生活即是教育。”[4]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把鸟儿放在笼子中来养,而贴近生活的教育,是放鸟入森林,使鸟儿有自由飞翔的广阔天地。语文作业也应该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富有生活气息的语文作业,会让学生觉得亲切熟悉,而更乐于去完成。
总而言之,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设计出富有个性的语文作业,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作业,乐于与语文作业“交朋友”。
[1]王泽虎、杨成、梅汉臣.陶行知教育言论摘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郑文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讨论集[M].上海:上海儿童书局,1932.
(责任编辑:石修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