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索

2017-04-15 08:08:04杨生利李晓红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者管理工作

杨生利 李晓红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广元 628017)

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索

杨生利 李晓红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广元 628017)

文章介绍了微时代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微时代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探索出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路径选择:构建高效学生管理“微体系”,拓展微平台的德育功能,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注重“新旧”共建,强调管理创新。

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路径

据《新媒体蓝皮书2016年》报道微信2016年月平均活跃用户数达6.97亿,凭借庞大的用户数量和会话数量,微信已经成为全球社交应用软件的领先者,微博2016年月平均用户数也达到2.97亿。而《掌上大学:高校新媒体蓝皮书2016》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6年底,微信大学生用户3398万人,微博2274万人,微信、微博用户占大学生人数的84%。用户数量的绝对优势表明当前中国和中国高校已经进入微时代。关于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些学者已经进行了研究,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微时代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探索出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路径。

一、微时代的定义和特点

1.微时代的定义

以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作为传播媒介的代表,并用短小精悍作为特征的文化传播时代。对微时代的界定,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从主要内容方面进行阐述,微时代包含了微信、微博等相关平台以及微电影、微小说、微视频、微公益、微头条等诸多内容;第二,从微时代的受众——“微民”来看,他们可以借助微平台做着微小的事,发布微小的看法,发出微小的声音。第三,微时代信息传播方式主要依赖信息的数字化,以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为主要形式。

2.微时代的特点

根据微平台在社会中的运用情况,可以归纳总结出微时代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微时代的大众性。微时代的到来实现了交流与媒体的高度融合,这种融合既包括具体交流形式与技术层面的融合,也包括不同形态内容和传播渠道的融合。通过融合,扩大了交流的范围,使微平台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受众广泛。打破了传统亲缘、业缘、地缘等为纽带的人际关系,破除交流屏障,实现交流互通,逐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隔阂,凝聚和达成社会共识。

二是微时代的便捷性。微时代信息的发布实现了媒介平台与移动终端的绑定,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发布。其信息含量、覆盖面是传统媒介无法做到的,尤其是信息传播在好友群中所产生的群体化效应和裂变效应,使得好友“点赞”或者转载,节约了时间成本,实现了零费用信息发布。

三是微时代的互动性。微平台连接了传播者和受众,促使双方进行信息的实时传播与适时反馈,传播者可以将信息通过微平台将信息传播给受众,受众也可以通过微平台将信息及时反馈。而传统媒介,主要是信息传播,而缺乏信息反馈环节。

四是微时代的圈层性。圈层性指微时代以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为话题,进行充分交流。主要表现为人员进出的特定性。只要经过“群主”或“博主”的允许,都可以进入特定圈层;语言的特定性,在微平台交流中,极少使用官方语言和书本语言进行表达,往往通过音频、符号、各种 GIF 图像、表情把个体的态度、观点进行呈现。价值传播的不确定性,微平台交流中,非主流、不健康的内容容易被共享、转载和传播,形成特殊的微交流价值环境,增加了价值传播的不确定性。

二、微时代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

1.减少了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微时代的到来,使高校管理者与学生的交际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互动性和大众性特征使学生之间、学生与高校管理者之间可以自由交流。导致面对面交流更多的变为通过微平台的交流。这使得高校管理者对学生难以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对“问题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判断,削弱了高校学生管理者的权威。而微平台所传播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正面信息也充斥着许多的负面消息。大学生的三观和人格尚未完全成熟,容易被负面信息所干扰或误导,形成错误的三观和不完善的人格,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而微内容的海量信息使得高校管理者很难及时有效的接收和掌控,并进行针对性的布置,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2.削弱了对外来思潮的抵御,对主流价值形态构成威胁

高校学生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是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而微时代的多元性导致高校学生管理者面临着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西方“分化”“西化”势力通过文化倾销、文化覆盖以及侵略大学生政治观对我国主流价值观构成威胁。通过微平台,传播西方价值观、政治理念,打着自由、民主旗号,大肆宣扬西方个人主义,攻击抵制集体主义和计划经济。由于微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大学生如何抵制西方错误思潮,跟上主流价值形态,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提供了严峻的挑战。

3.教育对象的固定化与传播主体隐私化的矛盾

传统高校管理强调“教师—内容—学生”的单向性、灌输式方式,以管理者为主体地位,发布消息,传播内容,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微时代,以微平台作为主要传播载体,参与者主体身份虚构性和非实名性,导致舆论传播的多元性和随意性,管理者的中心地位被打破。学生参与话题讨论、班级管理、政策制定可以通过“悄悄话”、匿名信等功能。在参与主体隐私化环境下,增加了高校管理者正面影响并适度引导的难度。

三、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选择

1.构建高效学生管理“微体系”

高校学生管理微体系应包括微制度、微队伍和微榜样。微制度即设定微平台运行和监督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创建总则、平台参与者权利与义务、纪律要求、舆情应急处理程序等。微队伍即专门成立高校微平台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专职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全体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其中分管学生专职校领导负责整体和运行和宏观掌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制度的制定,规定信息发布的相关流程及审核程序,制定“转发”的条件和方式,建立信息预警和研判机制、实时监控和过滤机制、长效发展与控制机制、追踪反馈和调适机制。全体辅导员负责具体操作运行及微观调控;学生干部负责微平台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起到“眼线”的作用,确保微平台信息健康向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借助微平台,传播微榜样,更接地气,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榜样。通过树立身边典型,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微博,传播见义勇为、德才双馨、学业双精、敢于担当的个人,宣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信念坚定、积极向上的精神,形成独特的高校榜样树立机制和选择机制。

2.拓展微平台的德育功能,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微平台能够吸引广大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娱乐性”,为大学生提供了虚拟的网络交流平台,其强大的德育功能并没有得以有效的开发,这给高校管理提供了可借之机。高校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到微平台,通过学校官微、班级微群等,在发布日常工作的同时,传递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教学课堂与实践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与微平台开展交流相结合,把学校常规管理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把发挥高校管理者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努力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对象化,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拓展微平台的德育功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3.注重“新旧”共建,强调管理创新

微时代的到来并不是对传统时代的摈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注重“新旧”方式的结合。利用微平台即时性、互动性、个性化、数字化、生活化、隐私化等特征,既可以进行单向、双向、多向的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答疑解惑,也可以进行远程教育、点赞转载、评论互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快乐教育和有效管理。而传统管理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定期与学生进行当面沟通,开展问题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心理疾病学生等的摸底排查,给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校园学习策略方式,就业创业相关指导,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实效性,增强管理水平,获取学生认可。因此,要注重“新旧”共建,强调管理创新:一要借用微语言,改变旧管理模式话语传播方式;二要将微管理与传统管理相结合,做到微信息快捷发布与传统方式后续跟进相一直,确保相关政策、通知落实、转化。三要将创造性的开展校园文化生活与微平台互动相结合。通过开展主题团日,主题党日,志愿服务,假期社会实践调查,三下乡、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使学生参与实践并获得知识与快乐,回归“现实生活”。同时,将这些活动的开展通过微平台进行发布,实现圈层好友互动,鼓舞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减少网络对学生造成的影响,特别是不良网络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1]张洁.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66).

[2]宋 琳.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索[J].新西部,2015(23)

[3]郭春雷、马富春、王娜.高校辅导员工作手册[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8)

[4]依赛男.全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微管理思考[J].新西部,2015(15)

[5]丁俊萍.把握“六个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7(7)

[6]范倩.高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3(10)

杨生利(1986—),男,汉族,四川广元人,助教,法学硕士,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事班主任工作;李晓红(1988—),女,汉族,四川广元人,助教,翻译硕士,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研究方向:英语笔译,从事班主任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者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4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8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