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适应选择与旅游外宣文本四字格英译

2017-04-15 07:21:54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字格译者原文

王 芳



译者的适应选择与旅游外宣文本四字格英译

王 芳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亳州 236800)

中文旅游外宣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四字词组,准确英译四字词组,对推介旅游景点、宣传旅游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译者的适应和选择,探讨旅游外宣文本四字格英译,以实例论证,译者在语言要素、文化内涵及交际意图三方面做到适应性选择与转换,才能译出佳品。

旅游文本;四字格;适应;选择

一、引言

四字格,内容上,简明扼要;形式上,整齐匀称;音韵上,朗朗上口;意象上,生动形象。因此,旅游外宣文本中随处可见四字格。四字格的使用使旅游文本中的语言更精炼、更生动、更新颖,更具感染力,使旅游文本更易激发游客观赏、游览兴趣,除信息传达外,也体现了旅游外宣文本语言的诱导性和表达性。中文旅游外宣文本的作者有意地使用四字格来吸引游客,原文读者理解起来轻而易举,而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目的语读者来说,若译者在语言形式、文化内涵及交际意图等方面未站在目的语读者的视角上进行翻译,目的语读者理解起来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因此,旅游外宣文本中四字格的翻译除词、句等的语言形式的转换外,更要注重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的传递和阐释。生态翻译学指出,翻译即为“译者为适应复杂多样的翻译生态环境而做出的选择与转换”。[1]此译论充分考虑了翻译环境的复杂性,有利于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翻译实践。

2004年,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生态翻译理论,适应选择论是其核心理论。“适应”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适应,选择是译者在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中所做出的适应性选择,即对翻译环境的适应度和最终译本的选择[2]。由此可以看出,只有“整合适应选择度高的译文才是好的译文”。译者应在哪些方面适应、哪些方面选择呢?生态翻译理论指出,“适应”与“选择”是译者的本能,是翻译过程的实质[3]。“适应”就是去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即原语、原文、委托者、原文文化、译语、译文、目的语读者、目的语文化等;“选择”是基于整个翻译生态环境,选择如何理解原文、如何释译原文。适应选择论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转换出适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形式,不能忽视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具有的不同内涵,关注原语文化的性质和内容在译语文化中的含义,做到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也能正确理解原文,从而在译文中能正确传递原文交际意图。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注重原文环境还要考虑译文环境。因此,要得到整合适应选择度高的译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做到语言要素、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

二、适应选择论与旅游外宣文本四字英译

作为两种不同的语系,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语言形式截然不同。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即为翻译,而语言展示文化,交际的积累沉淀产生文化,因而语言、文化、交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4]50。语言、文化与交际三则之间相互联系,原文和译文要想在语言、文化及交际三个方面同时转换,相当困难。四字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均衡匀称为美,简洁的语言表达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文本属于应用型文本,其语言具有信息性及诱导性,好的英译旅游文本能诱导游客参观游览的兴致、增强游览的趣味,利于中国文化对外推介、利于他国了解我国民族历史、风俗民情、美食文化、景点内涵等。旅游文本中四字格比比皆是,语言优美,读后让人流连忘返。四字格如何英译,才能更好地介绍景点特色、才能让外国游客乐于游览,是旅游文本翻译中不可小视的问题。分析旅游外宣文本中四字格的翻译,研究翻译应做到语言要素、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

(一)语言要素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语法结构、句子构成、语言形式、修辞风格、表达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汉语注重意合,通过上下文的含义而不是通过连词来体现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英语注重形合,有着强大的语法体系,句子与句子之间用连词来衔接,体现上下文的关系和意义。汉语句子常无主语,而英语则不然,常有主语。因此,汉译英时,首先要做到合乎其语法要求,不能机械照搬、字字对译,要领悟汉语词语的深沉含义、传译出汉语的博大精深。面对复杂的翻译生态环境,译文要被国外读者接受,首先要做到适应他国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选择地道规范的译语。

旅游文本主要用来向外国游客介绍、宣传、推介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去旅游。因汉民族的审美习惯,汉语旅游文本的语言常浓墨重彩、四字叠用、气势磅礴,以此来渲染强化景区形象,而英语旅游文本,语言常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旅游文本英译时,译者首先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译语译句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形式、表达习惯等,满足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水平和阅读期待。下面是亳州市简介中的一段文字:

亳州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千百年来,这块古老神奇、生机勃勃、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了许多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先哲名流①。

译文一:Bozhou is a place where people are outstanding and the soil is spiritual with many talent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is ancient magic, full of vigor, beautiful and fertile land, has spawned many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chievements, annals of Chinese celebrities.

译文二:Bozhou, this ancient and rich land, has nurtured many well-known personages.

汉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与英民族截然不同,因此两个民族的审美观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5]。精炼简洁、音韵和谐的四字格简短地概括了亳州悠久的文化,但汉译英时,译文一中“人杰地灵”被翻译成“people are outstanding and the soil is spiritual”,译者望文生义,机械对译,译文一在语言风格、信息量的传递、语篇构成上仍保留着汉语特征,按照汉语语序字字对译,语言形式重复、语言内容啰嗦,句子结构松散,忽略了英民族的思维习惯,不利于目的语读者阅读。英语语言以简洁明了、直观达意而著称,译文二省去汉语里重复、并列的成分,从语言因素来看,对于较长的句子,调整简化句子结构必不可少。译文二尽管只用一简单句,却言简意赅、主次明确地译出了中文句子的精髓。

对于四字格比比皆是的中文旅游文本,其英译本常常是“死译+硬译”,外表是英语,而实际上,其语言风格、句子结构及语篇形式等方面仍是中式英语的特征。因此,译者译前必须熟悉目的语在字、词和句等的区别,根据翻译目的,对原文进行适应性的选择与转换,从而融合消解两种语言系统存在的差异,切不可只固步于原文语言形式进行简单的逐字翻译。

(二)文化内涵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

译者适应选择论认为,“如何传递和阐释双语文化内涵是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性质和内容上看,原语和译语两种语言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译者翻译时,除注重原语语言要素的转换外,必须要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为立脚点,传递语言的文化内涵,克服以译语文化为中心歪曲原文含义[4]40-53。众所周知,旅游文本中蕴含大量的文化信息,译者翻译时,只做到语言要素的适应和转换是远远不够的,中西文化差异是旅游文本外宣译者不可忽视的问题,译出语言的文化内涵、传递文化信息、传播文化价值观是旅游文本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过度的强调“归化”、过度地迎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和文化习惯、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翻译译本等都不利于原语文化的传播。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在不断地增强,随着本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传播本国文化,扩大本国影响力,应是译者职责之一,因此,翻译时,对旅游文本中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句子等要根据文化内涵进行选择性转换,如为体现文化内涵的音译、展现文化内涵的意译,从而使译文读者明确无误地理解其文化内涵,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下面一段文字是关于建安文学与诗酒风流的介绍:

曹魏文人集团诗酒风流、同题共作的活动,开文人雅集之先河。竹林七贤、二十四友文人集团、乌衣之游、山泽四友、竟陵八友等,可谓建安遗风。他们效仿建安,亲近自然,创作了大量诗篇。对山水诗、田园诗的兴起与发展及南朝诗歌的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原译:Cao Wei litterateurs organized groups engaging in the romance of poem and liquor and activities of composing poems together with same titles, which pioneered in litterateurs’ gatherings.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ove, Twenty Four Friends Litterateur Group, Distinguished People Liquor Tour, Shanze Four Friends and Jingling Eight Friends, etc. Could be called a relique of Jian’an. They followed Jina’an litteranteurs to get close to the name and created abundant poems. This greatly promoted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poetry and pastoral poetry, and the mature of the rhythm and antithesis skills in the poetry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此段中包含大量的四字格,而这些四字格蕴含着一定的中国文化信息,作者用“诗酒风流、同题共作”简短的语言概述了曹魏文人集团的特色,“效仿建安、亲近自然”阐明了其作用,“建安遗风”概述了其影响。“竹林七贤、乌衣之游、山泽四友、竟陵八友”这些文学常识,中国人耳熟能详,但普通的外国读者和游客不知其意,异域色彩浓厚,因此译者应按照生态翻译学理论进行文化内涵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采用意译、加注、阐释等翻译方法最大程度地翻译出其文化内涵。

改译:Litterateurs in Cao Wei pioneer other’s literati group in the way of writing poems while dring liquor and on the same topic.Such literati group as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ove,Twenty Four Friends Intellectual group, Wring and Dring in Wuyi, Shanze Four Frliends and Jingling Eight Friends, etc. are albe to the legacy of Jianan. They imitate Jina’an litteranteurs to get close to the nature and created abundant poems. This greatly promoted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poetry and pastoral, and the mature of the rhythm and antithesis skills in the poetry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此段中“诗酒风流”的意思是作诗饮酒,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原文中译为“ the romance of poem and liquor ”, 此译文让读者不知所云,实际上是指作诗同时饮酒。“乌衣之游”按互动百科,出自下面典故:谢灵运为人狂傲,素少交游。十五岁自会稽还归京师后,居乌衣巷内谢氏家族旧宅中,与其游者多系谢家同宗弟子。东晋义熙一、二年间,在族叔谢混带领下,谢灵运与谢瞻、谢晦、谢曜以及谢弘微等六、七人,在建康乌衣巷清谈玄理、商较人物、吟诗作文、宴饮歌咏,是为“乌衣之游”,即指亲属间文酒赏会②。原文译为“Distinguished People Liquor Tour”,其理解欠缺,“乌衣”是一地名,其内涵指除饮酒外还吟诗作文,因此,对文化负载性强的词,译者务必站在国外读者及游客的立场思考译作,译出其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

(三)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生态翻译学对译者的要求。从交际要素来看,旅游外宣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向不懂中国语言但却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宣传介绍旅游景点的信息、文化内涵等。为达到宣传目的,作为译者,首先要适应目的语的语言特征,正如奈达和泰伯所说“语言有其自身的特征,翻译时根据译作需要,调整原语信息,尊重译语语言特征,不强加于一种语言形态,而是用目标语特有的语言形式去呈现。”[6]译者翻译时,要分析整段话或整个语篇,适应翻译要求,选择哪部分应详译、哪部分应略译,对原文的翻译是否适合译文读者对语言的规范使用,如何传译而不是照搬原文语言形式,才能符合译文读者对旅游文本的需求。语言与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字对字的硬译是不必要的,也会扭曲损坏原文。译者翻译时,在适应读者语言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译语要选择那些适合读者的文本形式,字、词的翻译要注意其言外意义、文化社会意义,译出原文核心思想。

“无极酒窖”将悠久的古井酒文化与亳州独一无二的历史人文相结合,将“曹操运兵道”、“花戏楼”等文化元素完美融入其中,并吸收西方酒庄风格,可谓融汇古今、横贯中西、独具一格,堪称“天下第一窖”。窖内有唐代、明代、清代、近代等窖池所酿造的原酒窖藏区,并设有专门的原酒定制区。

The construction style of cellar is distinct. It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Gujing liquor culture with Bozhou unique local culture and perfectly integrate some historical element into the construction style such as “Cao Cao troop”, “Hua Xi Lou”. There are some cellars forbrut liquor from pits of Tang dynasty, Ming dynasty, Qing dynasty and modern time. Special customization area has been ready.

对“无极酒窖”的描述,中文文本中用7组四字词组描写无极酒窖的特色,言辞华美、气势磅礴。7组四字词组对主题的渲染,极力描写了无极酒窖的独具一格,与前面部分言语重复。不论是中文旅游文本还是英文旅游文本,最终都是向他国游客推介本国景点,但就文本特征而言,英文文本以语言简洁、表达明了而著称。本例中,译者选择了省译法,客观朴实地再现了无极酒窖的特色。原译文中,其语言因素存在着一定的错误,修改后的译文如下:

Wuji cellar boasts the best in the world. It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Gujing liquor culture with Bozhou unique local culture, perfectly integrates some historical elements into the construction style such as Underground Troop Road and Engraved Drama Stage and absorbs the style of the Western cellar. There are some wine cellars used for brewing wine in Tang dynasty, Ming dynasty, Qing dynasty and modern time and reserved areas for customers to order the Base Wine.

“作为人类跨文化交流活动的一部分,翻译除是语言意义的转换和译者的翻译活动外,还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历史、社会、文化、政治、审美情趣等。”[7]静态的文本要想被动态的读者接受,译者翻译时除要考虑原文文本和翻译目的外,目的语读者喜欢何种文体、译文语言是否符合读者口味等需求绝不能忽视。“生态翻译环境中,读者是译者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子之一,对翻译活动的适应和选择起着一定的限制作用。”[8]译者的服务对象是读者,翻译的作品是否被大多数读者接受是衡量译作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译前,译者必须明确译文目的语读者群,读者对译作的期望影响译者对翻译内容、翻译方法的选择。

三、结语

旅游文本外宣翻译除传递景点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异域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基于译者的适应和选择视角,旅游外宣文本四字格英译,应从语言要素、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的角度解读文本、翻译文本。基于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审美、阅读习惯,选择适应目的语读者的内容,利于旅游景点历史文化、人文等信息的传播,从而达到交际目的的需求。

注释:

①http://ah.sina.com.cn/news/g/2014-09-30/1121119377.html

②http://www.baike.com/wiki/乌衣之游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3.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 上海翻译,2008(2):3.

[4]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丁大刚.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6]Nida, E. A. and Ta比尔,C.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United Bible Socienties, 1969:3-4.

[7]许钧.论翻译之选择[J].外国语,2002(1):62-63.

[8]唐青.试论霍克斯英译<红楼梦>的创新[J].华东师范大学,2008.

H315.9

A

1672-4437(2017)03-0061-04

2017-06-18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BYK1405);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527);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4zy149)。

王芳(1979-),女,安徽阜阳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翻译。

猜你喜欢
字格译者原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同音》二字格探析
西夏学(2019年1期)2019-02-10 06:22:06
老虎棋
让句子动起来
河北迁安方言四字格俗语研究
尝粪忧心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卖身葬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