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金
(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翔安 361101)
构筑小学语文词语朗读格式的绘画美与音乐美
蔡丽金
(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翔安 361101)
厦门市翔安区农村小学生的朗读中,普遍存在着“读词字化”的现象,这就势必导致语感滞后,甚至情趣缺失。鉴于此,笔者力图从词语的朗读格式入手,巧妙借助多种符号,化抽象为形象,通过声音的收放展现朗读之魅力,让孩子们充分享受朗读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词语;朗读格式;轻重音格式
在朗读或说话时,根据词性、词义的不同,或者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一个词语的几个音节必须有轻重差异,我们称之为词的轻重音格式。词的轻重音格式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分为四个等级:重音、中音、次轻音、轻音。[1]倘若掌握了词语的轻重音格式,朗读就像唱歌一样有长有短、有强有弱,那音韵的回旋之美,令人无比享受!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得有一桶水!”通过本区域教师的问卷调查得出,了解词语轻重音格式的仅有17.8%,可谓现状堪忧。因此,教师指导朗读首先要“知其然”!对于词语朗读来说,语文教师解读教材的核心工作就是词语解读,即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切入,通过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的专项学习,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整理,使词语的轻重音格式很快了然于胸。
(一)例谈双音节词语的轻重音格式:一类为主两类辅
双音节词语的轻重音格式有三种类型:其一,“中·重”格式,即前读中音后读重音。例如,阳光、花朵、材料、管理、生气。双音节词语中约90%属于这种格式。其二,“重·次轻”格式,即前读重音后读次轻音。例如,工人、爱护、手艺、老鼠。这类词不是轻声词,拼音时要标注声调符号。这种格式非常少,大约仅有3%。其三,“重·最轻”格式,即前读重音后读最轻音。例如,寡妇、废物、后头、铺盖、字号。这类词语就是轻声词。这种格式约占双音节词语的7%。
(二)例谈三音节词语的轻重音格式:三个种类不均衡
三音节词语的轻重音格式也有三种类型:一是,“中·次轻·重”格式,重音在第三个音节,第二个音节声调不太稳定,会产生语流音变。例如,飞毛腿、凸透镜、冷不防、丢手绢。大部分三音节词语皆是这种格式。其二,“中·重·最轻”格式,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例如,老佛爷、傻女婿。其三,“重·最轻·最轻”格式,即重音在第一个音节,后两个音节读轻音。例如:朋友们、谢谢啦。
(三)例谈四音节词语的轻重音格式:两种类型大悬殊
四音节词语的轻重音格式有两种类型:其一,“中·次轻·中·重”格式,重音在第四个音节。例如,大摇大摆、趾高气扬、面如土色、开开心心。绝大多数四音节词都是这个格式。其二,“中·次轻·重·最轻”格式,重音在第三个音节。例如,晃悠胳膊、打听消息、眨巴眼睛、耷拉脑袋。
此外,五个音节及以上的词组,可巧妙地将其划分为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语,然后再确定轻重音格式。
朗读词语要想有声有色,就必须实现“教材内容教学化”,使教材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借助绘画之技艺,通过圈点标注的方式,从根本上实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内在统一。词语的朗读格式要想得以更好地传承,就可以将视觉形式与听觉形式结合起来,标画各种符号,展现各种声音,用心构筑词语朗读格式的绘画美与音乐美。[2]
(一)转换双音节词语的朗读格式:添油加醋见效果
从上文可知,“中·重”格式的双音节词语,前读中音,后读重音。如果用音乐的节奏来描述的话,前一个音节占0.7拍,后一个音节占1.3拍。当然,在小学阶段,是不宜直接告诉学生的。这时,添加一条“小尾巴”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指导朗读“送给、浇水、施肥、一担”这组词语的时候,就可以给文字加条“小尾巴”,变成“送给~、浇水~、施肥~、一担~”。然后告诉学生,前一个字读音较短,后一个字读音较长,加条“小尾巴”表示读音延长。紧接着,教师范读加手势,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同样,“重·次轻”格式的双音节词语,也是可以采用加“小尾巴”的方式来辅助朗读,只不过“小尾巴”长的位置不一样了,长在了第一个字的后面。例如,“老鼠、西瓜、爱护”就变成了“老~鼠、西~瓜、爱~护”。同时,教师必须知道,前一个音节占1.3拍,后一个音节占0.7拍。然后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前一个字读音较长,后一个字读音较短,但长短只是略有区别而已,不可夸张。接着,范读指导。而“重·最轻”格式的双音节词语,如果加条“小尾巴”的话,“小尾巴”的位置就与“重·次轻”格式的完全一样,可是两种格式的读音时值是不同的。“重·最轻”格式,前一个音节占1.5拍,后一个音节占0.5拍,其前后两个字的读音长短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为了将两种格式的具象呈现区别开来,笔者在后一个字的后面加了个休止符。例如,“便宜、亲戚、热闹、上司、挑剔”这组词语就变成了“便~宜0、亲~戚 0、热~闹 0、上~司0、挑~剔0”,然后告诉学生,前一个字读音长,后一个字读音短,点到为止即可,所以添加了休止符。
(二)转换三音节词语的朗读格式:纵横交错显脉络
“中·次轻·重”格式的三音节词语,首字读中音,次字读次轻音,尾字读重音。为使该格式的朗读能够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笔者设计出了纵横交错的线条标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例如,“塑料杯、淋浴器”加上线条标识就成了“塑料|杯-、淋浴|器-”,然后告诉学生,第三个字读音重而长,所以画条延展横线,第二个字后面稍作停顿,所以画条隔离竖线,但该停顿并不明显,略有反应即可,不可破坏自然语流。紧接着,进行示范朗读。在视觉和听觉的交错冲击中,轻松突破这一格式。另外,像“宽嘴巴、不在乎”这样的“中·重·最轻”格式的三音节词语,加上线条标识就成了“宽|嘴-巴、不|在-乎”。 而“宝宝们、谢谢了”这样的“重·最轻·最轻”格式就成了“宝-宝|们、谢-谢|了”。
(三)转换四音节词语的朗读格式:删繁就简明节奏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四音节词语的朗读格式不宜逐个音节进行考究,而应删繁就简,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节奏即可。比如,“中·次轻·中·重”格式的词语,像“活灵活现、胆大妄为”可标识符号为“活灵/活现~、胆大/妄为~”,然后告诉学生,第二个字后面停顿,所以画条节奏线,第四个字后面延长,所以加条“小尾巴”,并且示范朗读。再者,“中·次轻·重·最轻”格式的词语,像“收拾行李、如意算盘”可标识符号为“收拾/行李 0、如意/算盘 0”,然后告诉学生,第二个字后面停顿,所以画条节奏线,第四个字点到为止,所以画个休止符,最后示范朗读。
综上所述,巧借符号妙用声!抽象的词语,在美术与音乐的交融中,转换成具象的内容,从而透视词语内在蕴藏着的温度与姿态。只有扎扎实实练好朗读的“童子功”,真正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最终达到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根本目标。
[1]张斌,陈萍.论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语言素养修炼[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
[2]李功连.有感情朗读:教学困境及其突破[J].课程·教材·教法,2015(6).
G623.2
A
1673-9884(2017)08-0051-02
2017-07-17
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生朗读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4145)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蔡丽金,女,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