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教育价值研究

2017-04-15 04:30:14蒋满英苏小河
关键词:价值观受众校园

蒋满英,苏小河



微电影教育价值研究

蒋满英,苏小河*

(井冈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微电影是数字化时代下的一种新兴媒介。大学生不仅是微电影的重要接受和传播群体,还是微电影的制作群体,因而利用微电影这一新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阐述微电影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微电影在高校存在的教育价值,重点从加强监管力度、搭建教育平台、优化传播方式和依托协会社团等四个方面,对微电影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进行探索,以期微电影的教育价值在高校得以顺利实现。

微电影;大学生;教育价值;实现途径

一、引言

2010年短片《一触即发》首创了微电影的概念。微电影是指在短时间内或移动状态下观看的适合在新媒体平台播放的视听影像作品,它一经诞生便受到网民的热捧,目前俨然成为媒介家族的新宠。在微时代的今天,快节奏与多元化的现代生活,催生出时间的碎片化,微电影则在“体型”上恰好契合了受众碎片化消费的诉求,他们可以通过微电影交互地表达心声、发出呐喊,在媒体空间各抒己见。近年来,观看和制作微电影已成为大学校园内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从大学生参与的各类微电影大赛就足以证明其在高校传播的盛况,可见大学生不仅是微电影的接受群体、传播群体,还是微电影潜在的制作群体。因此,高度重视微电影这一新兴媒体在高校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观影观、传播观、制影观,挖掘微电影在高校的教育价值,发挥这一新载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化作用。

二、微电影的特征

微电影是网络高速发展的产物,其欣欣向荣之势源于市场和受众的需求,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1.短小精悍的形式

诞生于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有着时代赋予它的鲜明特点:短小精悍的形式。具体表现在“四微”上,即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和微平台播放。微时长是指“微”时放映,与传统的大银幕电影不同,微电影的播放时间短,从1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微制作是指其制作周期短,制作简单,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微投资是指其投资小,与投资动辄上亿的院线电影来说,微电影的投资非常少,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微平台播放是指微电影播放渠道主要是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而传统电影播出渠道主要是院线大银幕,新媒体移动终端的便携性,让人们随时随地都可欣赏微电影,将人们从电影院里解放出来。

2.微言大义的内容

微电影形式短小、精悍又灵活,体现的主题主要有亲情、感恩、励志、幸福、追梦、和谐等。精品微电影饱含正直、诚实、公益、大爱等道德品质;蕴藏着情感、信任、艺术、流行等元素。它以最生动、最直观的方式切入百姓的生活,能在有限的影片时间里表达责任、感恩、诚信、激情、关爱、砺志等凸显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向人们传递积极向上、向真、向美和向善的正能量。微电影的内容言简意赅,但微而不小,能彰显大义,对人们的影响具有持久性、深远性和广泛性。

3.便捷互动的传播方式

与传统电影的单向传播方式不同,微电影的传播方式呈双向性和交互性,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电影一对多在固定荧幕上的时空,而微电影与受众可以形成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关系。其传播具有便捷快速的特点,受众不再拘泥于坐在电脑前,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微平台和移动终端自由点播、评价、共享、转发和推送微电影,使受众和制作者间以及受众间的互动及时而又高效,也使受众的自我表达得到了最大阐释。另外,由于微电影的制作成本低,普通百姓也可以参与微电影的创作,微电影创作变成了人们都可以参与的实践,这样创作主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也逐渐消失[1]。微电影正是因为互动参与的先进模式,才能方盛未艾,与时俱进,使之不断向前发展。

三、微电影的教育价值

微电影具有商业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三大功能。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微电影的广告营销上;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影片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上;而教育价值承载着人文关怀和社会德育功能,微电影的教育价值在德育方面具有潜质,其价值值得期待。

1.改变传统方式,提升教育感染力

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政理论课、讲座、课堂、报告、主题班会等传统的方式进行,呆板和苍白的理论说教居多,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浅尝辄止、枯燥乏味,易引发大学生抗拒和抵触的心理,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微电影集形、声、光、色为一体,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影片中扣人心弦的故事和生动鲜活的人物反映出来,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微电影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主创团队也主要来自大学校园,创作人与大学生群体间具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容易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他们从亲情、青春、励志这些格调健康、积极向上的微电影作品当中汲取精神养分,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微电影教育的感染力也由此得以彰显[2]。例如,筷子兄弟的原创作品《父亲》,讲述的是有关亲情的感人故事。在时间有限的影片中,让习惯了索取的独生子女在观影中感触颇多,让他们感触到平时根本体会不深的那份厚重的亲情,触碰到了那些忽视亲情学生的心底,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父爱恩重如山,并加倍珍惜这份父子之情[3]。

2.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

在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的当下,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网络和错误价值导向的影响。他们时常“牢骚”满腹、责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不明确;部分同学还崇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这种负能量的存在,影响着校园正能量的传递[4]。微电影以移情的方式影响着受众,唤醒受众潜在的自我价值感,励志、亲情、公益、大爱等主题的微电影,能够传递积极健康的正能量。相对传统电影,微电影具有故事性、亲民性和互动性的优势,它演绎的内容大多与受众生活、学习和工作紧密相连,能让受众在欣赏影片时达到忘我境界,认为片中人就是自己,并与剧中人的价值观产生共鸣。由于它把握了大学生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微妙的变化,这种价值观将逐渐被内化和认同,最终形成微电影群体的主流价值观[5]。以2013年原创励志微电影《光辉岁月》为例,影片讲述的是十年前因为爱上beyond的歌,4个年轻人走到一起,十年后虽没成功,但他们仍然对前途充满希望。这个故事向年轻人表达了“有梦想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光辉岁月”的精神,以鼓励年轻人在受到挫败时依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情[6]。

3.传播社会热点,引领校园网络文化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海量的信息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特别是视频网络资源,怎样让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微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新宠,微周期的显著特征使其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微电影可以紧扣社会的热点问题,迅速改编、制作、传播新近发生的事件,它在热门话题的关注和引人深刻反思的时效上,具有巨大的优势。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应该关心社会热点问题,能针砭时弊。比如2011年佛山小悦悦被碾压、路人表现冷漠的事件发生后,广州大学城多所高校集体发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推出了10部公益微电影,用迥异的故事、独特的视角反映自己的关注和思考,呼吁社会:“拆掉心中的墙,拒绝冷漠。”《让人间充满爱》和《我爱考拉》就是其中的两部,影片一上映,便得到大学生们的广泛关注与反思,点击量飙升,评论如潮。可见,微电影时效性的特性使社会热点能迅速在校园传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微电影是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可以通过创立校园网络互动平台,开展欣赏、创作、评论各种微电影的文化活动,将微电影文化推向校园网络前沿,以便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的形式和内涵,营造健康、融洽、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2]。

4.挖掘创作潜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微电影用直观形象的声像与故事情节来反映理性内涵和价值观,利用微电影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作潜力,从而培养创新性人才。大学生观看微电影时对其趣味性、娱乐性和独特审美性的体验和感受,能激发他们活跃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另外,微电影团队在参与微电影的构思、拍摄与制作时,其创作流程与传统电影基本一致。如剧情的设计需具有逻辑性、结构需严谨、内容需有意涵,拍摄需多样化,演员需表演到位,以及后期的剪辑等等,这一系列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7]。在这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也得到了挖掘和提高,这无疑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四、微电影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当前,微电影正以星火燎原之势深入大学校园,观看和拍摄微电影已成为大学生填补碎片化休闲时间的主要方式,透过它可以折射出青年文化的价值内涵,是青年人诉说情感、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一种时尚表达方式,因而微电影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1.搭建教育平台,扩大微电影教育的传播范围

以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多是文字材料为主的纯理论,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难以达到理论的共鸣。为提高对学生教育的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微电影用叙事性的技巧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内容丰富多彩,主题紧扣心弦,同样的理论微电影阐释起来却很鲜活,学生们在无形之中就主动接受了该理论,体现了微电影的教育价值。但微电影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才能有效传达,从而实现其潜移默化和观点植入的功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视教育平台的搭建,扩大微电影教育的传播范围。一是创建校园红色网站平台。在高校建立思政和党建红色网站,在网站上创设微电影专栏、上传微电影精品、创建微电影评论区。比如在“五四”青年节期间上传青春励志类微电影;在国庆节期间发布有关爱国主题的微电影。二是建立校园微信平台。微信是目前大学生刷得最勤的微媒介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宣传和推介主流微电影,让大学生在每天刷微信的时候能看上一部精品微电影,以此引发主流微电影在大学校园内的广泛传播。三是利用好高校重大活动平台。如开学典礼、入学教育、表彰大会、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当前这些活动主要是以师长讲话、代表发言等会议形式开展,给大学生一种空洞的距离感,既不生动也不形象。但如果在这些活动中播放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微电影,就可放大教育效果。如在开学典礼上,播放一部由学生拍摄的校园微电影,影片中用一张张生动的画面,讲解着悠久的校史,用一个个精美的故事,讲述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等,在微电影这种浓郁氛围的渲染下,无形中新生就会对脚下的这片热土产生无比热爱的感情。四是利用好校园屏幕平台。在高校的食堂、教室、体育馆和电梯里,有各种视频屏幕,学校可利用这些设备,发挥微电影短小的特点,不间断循环播放,这样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也能欣赏到微电影,并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2]。

2.加强监管力度,丰富微电影主流产品的片源

微电影是一个准入门槛不高的新兴市场,兼具高雅和草根艺术,存在行业审查不到位,监督制度不完善、传播难以监控等问题;微电影市场虽百花齐放,但质量良莠不齐,各种价值观泥沙俱下,影响着主流价值观在高校的传播。要解决以上问题,一是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微电影的监督和管理,从源头上杜绝那些消极、低俗、不健康的微电影的发行。二是高校宣传等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组织专门人员审查校园网站和论坛上的微电影,禁止不良和负能量的微电影在高校的传播和泛滥。三是对于那些弘扬主旋律的优秀微电影则要加强宣传和传播的力度,丰富和力推主流产品的微电影片源。微电影的主流产品,一般说来,都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烙印,它的身上携带着品牌意识、文化内涵和主流价值观等要义。这些微电影容易建立起与受众的情感联系,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能传递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高校微电影团队要在品牌化的意识下,融入自身的特色,以创意取胜,打造微电影精品,让更多的主流微电影在高校传播,以实现其教育价值。

3.优化传播方式,提高微电影教育的效果

作为新媒体的微电影,它的发展注入了年轻人的血液,大学生是观看、设计、制作微电影的中间力量。为了提高微电影在高校的教育效果,需进一步优化微电影的传播环节、传播内容和传播途径。一是要把握社会热点,增强传播环节的时效性。微电影“微”的特性显示了其时效性的优势,把能展现时代文化、信息诉求、主流价值观等的社会热点快速制作成微电影并发布出去,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为在社会热点的发酵期,社会的舆论比较密集,人们的关注点比较集中,这时观看相关的微电影能更深入人心,从而引发受众反思,在传递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较好的教育效果。二是要注重叙事技巧,强调传播内容的创意性。微电影要想吸引受众的眼球,不仅要关注社会热点,还要依靠叙事技巧来表现,以满足受众的情感诉求。在影片叙事技巧方面,可以通过巧妙安排悬念引发受众好奇、以精彩跌宕的剧情来吸引大众的关注、以富有戏剧性效果的结局来形成受众的期待,以满足受众感性体验的情感诉求。此外,微电影要打动人心,还在于内容的创意性,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原创性是整部作品的灵魂[8]。独创的故事内容和叙事结构才易于潜移默化地感染受众,从而起到教育作用。三是要整合传播途径,注重传播方式的协同性。在高校,对于那些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微电影,可通过海报宣传、网站推介、微信推广等形式同步传播,使各种传播途径得到整合;同时要注重多平台的互动和联动,坚持线上和线下的协同传播,以形成强大正向舆论的校园氛围,以利于提高微电影教育的效果[2]。

4.依托协会社团,扩大微电影教育的影响力

目前的微电影大多充斥着商业气息,有些内容还不乏低级趣味和粗制滥造。为了充分发挥微电影的积极教育作用,高校应鼓励学生创立微电影协会或社团,拍摄出适合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需要的精品微电影,打造出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微电影制作团体,依托该团体进行微电影创作和宣传,以扩大微电影教育的影响力。微电影社团要创作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微电影,一是要倡导学生挖掘校园素材,把校园励志等故事拍摄成微电影。因为当身边感人或励志的故事通过微电影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当他们看到真实而又熟悉的校园场景时,学生更易于接受其蕴含的深刻内涵[9]。二是高校应在专业教师、资金开支、设备支撑等方面对微电影社团提供技术及资金支持,把微电影的创作与大学生的能力成长结合起来。高校要把微电影的制作与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让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以实现其人生价值[10]。三是要定期举办微电影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微电影的创作。微电影大赛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创作的机会,他们从对微电影的感悟到创作再到反映社会问题,这过程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利于学生独立探索和自我发现、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陶冶情操[11]。成功的微电影使学生有股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再次创作的欲望,当他们感受到微电影的魅力时,便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扩大微电影在高校教育的影响力。

五、结语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自媒体的自我完善,微电影已融入到每个大学生的生活中。高校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利用微电影的传播优势,汲取微电影的精华,把微电影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通过观影、制影、互动、评论、反思等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微电影经济价值实现的同时,其教育价值也得以实现,以利于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1]宋瑞.青春主题微电影的社会文化价值阐释[D].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4:8-9.

[2]高辉庆.借助微电影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53-55.

[3]袁丽峰.探究微电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短篇小说,2015(4):77-78.

[4]辛晓明.试论新媒体时代下微电影的社会文化价值[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3):68-69.

[5]蒋满英,许燕,等.微电影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5.

[6]翟杉.微电影对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研究[J].新闻知识,2012(7):21-22.

[7]格日乐塔娜.论微电影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课程与教学,2015(12):24-25.

[8]谭成才.我国微电影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4): 112.

[9]曹辉.浅谈微电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4):155-156.

[10]张斯民.基于微电影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6):55-56.

[11]姚远.微电影的教育价值探析[J].延边党校学报, 2014(2):114-116.

Educational Value of Micro Films

JIANG Man-ying,SU Xiao-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343009 Jiangxi)

Micro films are a kind of new media in the digital age. College students are not only important recipient and disseminating group of micro films, but the production group of micro film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use of the new carrier of micro films to educate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 fil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micro films in the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values of micro films, the essay mainly explores the realization approaches of micro film education value by focusing on four aspects: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building platforms for education, optimizing the modes of transmission and relying on the associations.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micro films in the universities smoothly.

micro films; college students; the value of education; approaches of realization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1.29

J9

A

1004-4310(2017)01-0148-05

2016-10-18

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微电影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价值研究 ”(YG2014137); 江西省高校党建项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JXGXDJKT﹒YB-201421)。

蒋满英(1971- ),女,江西吉安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和文学研究;苏小河(1973- ),男,江西永丰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观受众校园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