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摘要】初中音乐欣赏课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在教学中的重视程度却始终不高,没有专门的音乐欣赏课,也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体系。通过构建舒适的音乐欣赏环境、拓宽音乐欣赏范围、展开分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情感的抒发等形式,能够全面提高音乐欣赏课效率,推进音乐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音乐欣赏课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73-02
一、前言
初中音乐欣赏课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课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学习兴趣,并且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在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重技能轻欣赏、缺乏对音乐欣赏课的规划是当前音乐欣赏教学面临的问题所在。本文针对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进行策略性思考,以期为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做出启示。
二、构建舒适的音乐欣赏环境
想要推进音乐欣赏课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安静、舒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投入其中。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除了单纯的安静之外,还需要一些其它因素的辅助,在视觉方面,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配合欣赏的音乐为学生萦造视觉环境效果,能够对音乐教学发挥极大的辅助作用,为学生创建可观、可感、可听、可互动的音乐欣赏环境。
除了客观环境外,音乐赏析课还需要教师为学生营建人文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平等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观点能够得到表达,感情得到抒发。以学生为本组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变化中感知课堂走向。
三、拓宽音乐欣赏范围
思考音乐欣赏课的意义,应该跳出音乐课本身,看到其对学生美育的意义,情操的陶冶,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能集中于有限的教材中,而是要从更为开阔的视野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以教材为中心,为学生寻找并拓展欣赏范围,将一些经典的,但是教材中并未收录的曲目介绍给学生,逐渐开拓学生视野。
除了音乐种类的丰富之外,教师还要在音乐赏析课中不断扩宽赏析内容。除了与音乐相关的及基础的一些元素外,还要增加入一些相关联的内容的赏析,如与音乐家有关的逸闻趣事、与音乐创作年代相关的背景等,这些内容的增加,不仅使音乐赏析课程变得丰富多彩,更能使学生通过相关的历史文化、时代背景的接触,在更大的背景下欣赏音乐,感悟音乐传递出来的力量与美。
四、丰富音乐欣赏课组织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的丰富,是调动课堂气氛,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能够使课堂本身变得丰富多彩。除了单调的按照章节、课程的赏析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所学主题分类,进行歌曲的串讲,每个教学周期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共同欣赏一个类型的音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互动游戏,实现学生与音乐的互动,如共同打拍子,运用一些乐器发声等形式,使课堂变得趣味无穷,引人入胜。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也可以尝试将更多的学习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以小组形式搜集资料,并且在班级进行讲解,而教师仅对音乐作品的流派、与音乐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即可,这样分开教学,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实现教学的互动,使学生在参与其中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与魅力[1]。
五、对学生情感进行引导
音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艺术,除了本身能够带给人们韵律美感之外,更多的是通过音乐传递出作品表达的一些情感,使听众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能够与演奏者、与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不是学进去,而是投入的欣赏进去。这对于初中阶段学生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初中阶段学生本身年龄阅历尚浅,且缺乏定性,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带领学生走入音乐[2]。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及氛围的渲染,使学生在主观上进入到音乐所描述的状态;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用语言进行引导及描述,借助于富于感情的、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感情,使学生投入其中。在欣赏一些音乐作品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讲解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故事,使学生在感情中已经进入到一定的状态。如在欣赏《二泉映月》之前,可以为学生讲述阿炳的一些故事等,调动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就会自觉带入音乐中描述的情境。
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赏析,也是艺术赏析的一种,在归类上可以归纳到美育的范围,因此,展开音乐欣赏课,从根本上要逐渐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加之現代社会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流行音乐作品,加之网络平台的传播,即使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的审美难免不会在生活的实践下跑偏。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学生音乐欣赏力的根本途径[3]。
在日常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尝试音乐作品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在带领学生欣赏一种类型的音乐或者某一首音乐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寻找与该作品相关的流行音乐作品,学生可以从主题、表达的情感情境、音乐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寻找。而教师在课堂中,既对学生寻找到的点进行核实讲解,又对学生选择的音乐作品进行筛选,淘汰一些不良的作品。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审美能力得到加强。教师还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音乐家自传等进行文学的补充。
七、结论
初中阶段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载体,其意义远大于对学生进行机械的音乐技巧教学。传统教学中教师忽视音乐赏析课,实际上,只有逐渐提高赏析课所占比重,用心组织制定课堂教学,就能实现赏析课程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欣.培养学生处理音乐的能力[J].艺术教育,2006,12(2):89-90.
[2]影视声音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165.
[3]张扬.浅谈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与实践[J].中学时代,2014,17(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