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的“读”

2017-04-15 20:00钟小完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小学阅读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学生朗读指导,把“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贯彻在阅读教学全过程,让学生读得有味,读得入情。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85-01

《語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近年来,笔者经常到学校听阅读教学课,感觉有的课堂在一味地让学生“读”的过程中,单调、乏味、机械、重复,朗读目的性不强,学生缺乏兴趣。如何真正做到把“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贯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得有味,读得入情,不久前听了胡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例 ——《一次成功的实验》,深受启发。

一、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思

对于文本的“读”,在基本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要有目的性的读,让学生根据老师或文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甚至让学生边读边产生疑问,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读书就有目的性,而不是盲目地读书。例胡老师在执教《一次成功的实验》时,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自读课文:“这个实验需要准备什么?哪几段话是写实验过程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自然进入了思考状态。在深入理解文本时,胡老师让学生读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的话时,让学生反复读,边读边思考:“小女孩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学生们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明白了小女孩说这话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二、不同形式“读”,激发兴趣

语文课朗读的形式很多,有范读、自由读、默读、配乐朗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赛读、接力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效果和适用范围。如果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朗读方法得当,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一次成功的实验》这一课,文本语言简短易懂,对话虽多但比较直白,没有太多的场面描写,更没有激动人心的片断。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集体读、自由读,学生肯定会感觉乏味。胡老师是这样处理“读”的方式的,她让学生比赛读后,把学生读的兴趣推向了高潮,然后让学生想想自己身临其境的该选择哪个角色。这时胡老师感觉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了,因此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之后让学生表演目睹实验过程,这样,学生的朗读不知不觉地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三、抓住重点“读”,推敲词句

朗读文本不能只是通篇全读,这样不但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令人乏味。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理解,感悟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情感以及文本体现的人物内心世界。例《一次成功的实验》这一课,教学的难点就是让学生弄懂成功的原因。胡老师抓住文本的对话指导学生有重点的朗读,她把教育家在实验即将开始的话用投影幕放了出来,把“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特别用红线标注,让男生高声朗读教育家的话,重复强调读“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句话,理解“只能”这个词。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集体低声朗读这个句子,理解“低声”的用意,让学生明白在这个时候有秩序地出去是最好的办法。老师再次范读,把重音放在“我最后”这三个字,学生模仿读,体会“我最后”表达的人物品质。

四、体味意境“读”,入情入境

朗读能进入文本的意境,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让人全情投入,真所谓是入情入境。语文阅读课上要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进入文本意境,在感受意境的基础上朗读。例《一次成功的实验》这一课,当学生表演读实验成功的过程后,胡老师深有感慨地望着学生们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接着,胡老师长舒了一口气。问道:“同学们,你们可以体会到教育家此时的心情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可以体会到。”胡老师抓住时机,对学生们说:“教育家们,把你们的感想诵读出来吧!”学生们这时的情感被胡老师引入到教育家实验成功后的喜悦和感慨之中,把教育家的话朗读得抑扬顿挫,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钟小完(1968年8月-),女,汉族,广东省五华县人,任职于中山市大涌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职称:小学语文中级教师。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小学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