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渗透

2017-04-15 18:46宋秀丽
祖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宋秀丽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也使得德育教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学习语文知识,而且也能够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道德素养。因此,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够为各位教育同行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 渗透

作为一门基础科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其教育本身就具有有效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素质品质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语文科目的独到优势,充分地利用各种德育素材,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设计了许多不同题材的文章。其中包括记叙文、散文诗歌以及童话等。这些故事中包含了许多情感体验素材。其中涉及到许多的德育因素。例如,团结互助、热爱祖国与节能环保等。所以,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文章,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在《狼和小羊》以及《狐狸和乌鸦》等寓言故事中包含了许多的哲理,通过这些寓言故事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人生道理,从而在充满趣味的故事学习中实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又如在《司马光砸缸》的课文中,教育学生要机智灵敏、彼此之间要团结互助等。这些文章的体裁各异,内容丰富,其中都蕴含着许多的道理,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道理,有效实现了德育教育。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渗透方法

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也必须要充分重视渗透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根据其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选择适合的渗透方法。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狐假虎威》这种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心理换位,进而从心理及情感上更好地体验教材中的角色,可以与教材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来掌握文章中蕴含的哲理。另外,对于《我爱我的祖国》以及《天山牧场》等描写并且赞美祖国美丽河山的文章,教师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能力,想象自己身临其境,置身在美丽景物中,从而使得学生充分地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其对祖国的自豪感。

又如,在为学生讲解《问银河》等具有较强抽象性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合理地利用挂图以及各种教具、多媒体设备等,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对新鲜事物的探究热情与探究能力。只有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的方法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才可以有效實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利用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为了可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设计课外活动时不但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且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参观、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演讲比赛以及演唱爱国歌曲等,从而使得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革命烈士,了解保卫祖国的英雄。教师可以要为学生介绍董存瑞与小兵张嘎等更多的民族英雄,使得学生认识到我们当前的幸福生活是许多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每个人都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且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从小发愤图强,将来报效祖国,要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美好。

四、利用随笔与记日记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教材内容,鼓励与引导学生写随笔。即让学生在学习完此篇文章后,将其内心的感受与获得的启发撰写出来,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在学习《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以后获得哪些感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如何利用时间,如何对时间与人生进行规划等,进而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合理规划人生,做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

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记日记,引导其将生活与学习中的心得与感受通过记日记形式表达出来,且教师要对学生的日记内容进行细心批改,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合理的引导,以此实现德育教育。例如,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叙述了自己为妈妈洗脚后的感受。教师在观看完日记以后,也要对其进行及时批注,要肯定学生的行为,赞扬学生对妈妈的孝心,告诉他妈妈肯定会为他感到自豪与骄傲,会觉得非常幸福。并且教师要积极地鼓励与引导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点滴小事中表达出对父母的爱与对长辈的尊敬,对周围同学与朋友的信任与关心。又如,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叙述与其他同学发生的矛盾。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开导:人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人和人之间相处时难免会出现矛盾,但是出现矛盾以后,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要真诚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双方要及时沟通,将误会与矛盾化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朋友,收获更加真挚的友谊。针对学生的日记内容,教师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批注,这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的启蒙阶段,也是其思想道德品质逐渐形成并且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语文科目的优势,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要通过深挖教材内容以及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来渗透德育教育,以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11).

[2]幺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5,(45).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其塔木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