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特有的声乐类别,形成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在20世纪初期艺术歌曲传入到了中国,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在中国已有接近一百年的历史了,它以“一枝独秀”的形象来到中国,在这快一百年的过程中,随着国家的动荡,经济,政治的变化,艺术歌曲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是一条历经坎坷的道路。我国早期作曲家在对艺术歌曲创作时是吸收国外作曲家的创作手法,然后融入到自己民族的特有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深受大众的喜爱。因此20世纪20—30年代是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一个辉煌阶段。本人先解释什么是艺术歌曲,然后分析20到30年代艺术歌曲的发展及举例代表人物和作品。
【关键词】艺术歌曲;发展概况;创作手法
一、艺术歌曲的含义
1、艺术歌曲的定义
“艺术歌曲”作为一个外来词,它所体现的文学内涵及其丰富,形成了一种具有其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何为艺术歌曲,在音乐词典的解释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音乐内涵丰富,钢琴伴奏作为艺术歌曲中重要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赋予了艺术歌曲新的生命,旋律优美,表现力强,通常描写人的内心世界。奥地利著名作曲家雨果·沃尔夫说:“艺术歌曲是诗歌与音乐的融合,对作曲家来说诗歌永远是音乐灵感的源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上半叶诗歌的发展推动了欧洲艺术歌曲的发展。音乐与诗歌两者关系犹如闺蜜,亲切,密不可分。两者完美结合促成了艺术歌曲的形成。
2、艺术歌曲的品质与内涵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特有的音乐体裁,有自己独有的内涵,与其他体裁有不同的区别,下面来分析下它独有的品质和内涵:
(1)首先艺术歌曲中的歌词有别于其他体裁,它的选取是很讲究的,歌词是一些大文豪家的诗词为歌词,诗词的规模小,通常选用精短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诗的类型包括叙事诗和抒情诗,歌词内容具有深刻意义,读起来很有韵味。欧洲的一些大诗人如:歌德、海涅、莎士比亚的诗歌经常被作曲家选为艺术歌曲的歌词,所以说艺术歌曲的歌词很有深度,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中国的有杜甫,苏东坡,李清照,徐志摩,这些诗人的诗成为我国现在作曲家最宝贵的歌词宝库。
(2)艺术歌曲旋律的创作是很严格的,旋律主题明确,与歌词融为一体,婉转优美。
体现了作曲家那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经历,所以说作曲家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造就了他写作的风格,作曲家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感情的体验创作出来,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感,歌曲的起伏,节奏的变化一般是根据歌词来定的,诗歌与旋律的结合迸发出心灵的火花,深入人心,耐人寻味。
(3)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钢琴伴奏起到了铺垫歌曲感情基调,渲染氛围,与歌唱者对话的作用,不同的伴奏织体作为歌曲音乐情绪的重要部分,不仅要做到巧妙的与歌词,旋律相结合,所以伴奏就像一根线将其贯穿,融入到一体。由此看来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尤为重要,这也是它与其他歌曲体裁区别之处。艺术歌曲正是具备了以上三方面的品质与内涵才区别于地方的民歌和一般的抒情歌曲,又区别于具有叙事性的宣叙调,和抒情性的咏叹调。
二、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起步阶段
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新的音乐形式在我国的音乐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中国作曲家留学日本,取其精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起初运用的是“依曲填词”的形式,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歌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留学的作曲家先后回国,已经不满足于依曲填词的形式了,开始在创作技法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点就是想在中国古诗词和钢琴伴奏上做文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歌曲,因此中国艺术歌曲萌芽产生。其代表人物有:青主《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萧友梅《问》,赵元任《教我如何让不想他》,其中青主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所创作的《大江东去》音乐情绪激昂有力,又有婉转柔和的感觉,在音乐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此曲运用了很高超的创作手法,演唱也很有难度因此被称为中国近现代第一首艺术歌曲。
这些音乐家创作的歌曲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性,创作歌曲最有特色的一点是:并不是完全吸收西方的音乐风格,而是结合中国独有的民族色彩,吸收了西方音乐的表现风格进行创作的,但是20世纪20年代是探索艺术歌曲的初步阶段,在创作上缺乏一些经验,但是作曲家创作的路子是对的,保留中国独有的特色结合西方音乐的优点,所以为以后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20世纪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发展阶段
从时代背景来看,这个时间段是不平凡的,社会动荡,国家危难,这一时期的音乐以解放民族,革命斗争为主题。作曲家在动乱的社会下,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以音乐的形式来表达。体现了作曲家强烈的爱国情感,将艺术与时代相結合,具有更强烈的民族气息和时代精神。
从创作手法来看,这一时期的音乐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出现了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左翼”音乐创作者抗日救亡的革命歌曲。创作的歌曲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运用五声民族调式,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及同情。如聂耳《大路歌》、《码头工人》又出现了以黄自,刘雪庵为代表所创作的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创作技法上有所创新,不再像20世纪惯用模仿手段,形成了独有的创作风格。代表作:黄自《春思曲》、《玫瑰三愿》、《思乡》这三首歌曲很具有代表性,这类歌曲结构短小,感情细腻,旋律的写作很符合歌词(诗)的原意,很贴切的抒发了诗人的感情。黄自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将极强的“民族风”和声运用到歌曲中,加上独特的钢琴伴奏使艺术歌曲越来越更多人喜欢。例:《春思曲》描写的是一个少女思念远方情郎的场景。歌曲旋律优美,伴奏织体采用和弦的形式营造出宁静的场景,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歌曲中出现了几个小七和弦,使音乐的色彩更加暗淡,凄凉,更贴合歌词的表达。这三首作品流传至今,被人传唱,经久不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小结
回顾中国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歌曲的发展时与时代政治紧密相连的,艺术歌曲的风格就是其反应。中国艺术歌曲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这么好的发展,归功于这些伟大的作曲家,他们吸收西洋的创作手法,并结合本民族的特色将艺术歌曲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使我们后人在演唱这些曲子过程中也学会了很多,提高了我们的审美。当然还有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建立为音乐的发展创作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推动了艺术歌曲的发展。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音乐价值特别高,影响深远,为后人的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了高质量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郁青. 中外声乐发展史[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7.
[2] 汪毓和. 关于艺术歌曲之我见[M]. 人民音乐, 1999(9).
[3] 陈喜红. 黄自艺术歌曲及其演唱风格研究[D]. 河南大学, 2003.
【作者简介】
任婷婷(1993—),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