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海防危机的根源

2017-04-15 14:52方宏亮
求知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海防清政府岛屿

方宏亮

一、晚清的海防状况

1.晚清海防观念与海洋管辖措施

晚清政府一直保持着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相对于大陆农耕经济,当时的海运经济处于从属地位,清朝政府对各海洋国土和沿海岛屿持漠然态度。同时,由于明代以来很少有海上威胁出现,甚至有人建议放弃近海海域和沿海岛屿,在陆岸建立边防线。晚清海洋军事总体而言是处于守的态势,且并无有效的海防战略。

海洋管辖方面,晚清政府并未设专门机构,而是将海洋分割成数块交由各省。管辖这一做法的核心要义是管辖民众,防止其与外部势力勾结,即重人轻海,重陆轻岛。此外,晚清政府还实施“海禁”和“移民”政策,“海禁”实际上剥夺了沿海民众固有的谋生工具,破坏了正常的海疆经济结构;“移民”政策的实行使昔日富饶的岛屿变得萧条,为西方殖民者乘虚而入创造了机会。在对渔民、渔户的管辖方面,当日寇和西方殖民势力来侵时,政府只禁止下海捕鱼,同时对出海渔船吨位、渔民的出海距离和时间进行限制。

2.晚清海防体制

晚清政府采用的是海口与海岛相维、岛屿与海岸并重的海防体制,但晚清统治者很少把沿海各省组织起来实施联防。这一体制所带来的最致命缺陷是海上争雄气魄的缺乏和组建强大海军胆略的缺失,只实行陆岸要点设防,而不争之于大海,只能是被动迎战,处处设防,防不胜防。由于对航海的限制政策,明代早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所享有的世界领先地位到清朝已经不保,直至晚清,沿海地区航海业极度萎缩,加之清朝对建设海军持消极态度者大有人在,忽视海军的战略地位,无法制订出持之以恒的海军发展计划,致使海上军事力量的衰落成为必然。

3.影响

第一,“重陆轻海”的内缩性海疆管理政策,实际上是放松了对众多沿海岛屿的控制,失去了对以沿海岛屿为支撑的广大海洋国土的控制,大大缩小了中国的海防纵深,失去了海上防卫的主动权。第二,“海禁”政策、“移民”政策以及对中国海上的种种限制措施给海疆地区民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海外贸易、运输和捕捞业的抑制政策,使曾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造船技术迅速落伍,海上商业船队急剧萎缩,海疆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海疆经济的停滞和倒退,难以为海军建设提供所需的巨额经费。

二、晚清海防危机的主要原因

1.“怕”

君主的统治利益是整个清廷上下所首要维护的核心利益。晚清政府怕皇权不保,怕匪患横行,没有坚决的态度和坚定的意志支撑,即使有海防战略,也很难贯彻。此外,在君主以下,更有帮派利益作用其间,海防成了各集团利益激烈争夺的舞台。非国家至上的利益观遮蔽了正确的战略判断,扼杀了应当适时萌生的海洋意识,不仅使海防建设废弛,更使王朝的没落加剧。

2.“守”

纵观晚清政府的海防战略,整体始终是处于守态。朝廷守其统治地位,官吏内部腐败,守其贪污所得,舰队守其利益,保全自我,没有宏大的整体战略目标。“守”必然带来消极避战和短视行为。根子上的守成思想和只看眼前、不重长远的狭隘视野不可能为当时中国走向海洋、成为海洋强国提供内生动力。

3.“等”

晚清政府在于海防战略形成后,始终存在“等”的幻想。不是积极创新进取,而是坐而论道、异想天开。面对外来入侵之敌,不是主动抗击侵略,而是消極等着和谈,妄想以局部的利益妥协以保全自身的统治。海防建设上不是自主研制装备,天真地认为海防战略的全部就是买装备,学技术。危机来临时,不再主动寻找战机,而死等着敌人开战,不是相互配合消灭敌人,而是各自为政,静观友邻被灭,“等”必然带来投入不足,行动滞后和应对死板。晚清政府的海防战略最终在被动中产生,在等待中死亡。

参考文献:

[1]成赛军.杨昌浚与清末海防[J].军事历史研究,2008(4).

[2]张 芳,论晚清海防建设观念的三大误区[J].军事历史研究,2003(2).

猜你喜欢
海防清政府岛屿
海水里浮现的岛屿
走向深蓝
辽宁发现104处明清时期海防遗址点
卢汉铁路筹款问题探析
初到盗国
小小消防员 第八集
《里瓦几亚条约》对清政府外交的考量
试论中国国防领土观念的近代转型
姚莹保台思想与实践探微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图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