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先全
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国家对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高职教师自我发展压力客观存在,严重制约了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目前学界对教师自我发展压力做出明确界定的是任胜洪等人,他们在《教师自我发展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明确指出:教师自我发展压力是由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而引发的,这种情感体验的感受程度以及教师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和效果,能对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一、高职教师自我发展压力产生的原因
一是社会期望值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教师这一职业被社会赋予了更高的期待,然而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并不够完善。有学者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改善教师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概念的认识,增强其应对压力的信心和效能。从国内现状来看,高期望与低回报之间存在较为强烈的反差,使得教师在自我认同等方面产生偏差,职业倦怠随之而来,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二是培训体系不完善。要实现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尤为重要。在当前高职教师培训中普遍存在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和手段呆板单一、培训师资缺乏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培训的实效性,使得一些教师接受培训后难以减轻自身压力,支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缓慢。
二、减轻高职教师自我发展压力的应对策略
1.学校层面
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可以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领导要将减轻教师自我发展压力,促进专业化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管理者应该想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善于将对学校、教师而言最重要的知识、最紧缺的知识、最有价值的知识及想法导入学校和教师之中,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依照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特色等实际情况,制订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稳步提高教师素质。二是改进激励方法。学校要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充分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科学的考评体系,不断明确激励方向,强化激励效度,将教师缓解自我发展压力引向正确方向。学校要有意识地强化教研室、教学团队、课题组等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团体建设,多开展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等专业活动,以此有效促进教师更新知识体系,增强心理素质,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2.教师层面
一是重视自我诊断。自我诊断就是教师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压力状态的判断与评价,这意味着教师要从价值观、生存状态等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发展,衡量这种状态与自己的理想之间的差别,确定心中的愿景,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当然,自我诊断中也要借助专家和同伴的力量,这样才能更加精准地认识自己,为应对自我发展压力打好基础。二是科学设定目标。在自我诊断的基础上,教师要科学设定目标,使目标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前瞻性。教师要做到科学设定目标,就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用自己能感受到的方式呈现和标识出自己在該发展阶段的目标,积极朝目标看齐。三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可以为自我发展扎实根基,在学习中和书本对话,和专家合作,和同行切磋,可以持续积淀自己的知识储备,明确专业发展路径。实践探索是自我发展的实现方式,只有勇敢去实践,才能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打破自我发展压力束缚,实现专业化发展。
此外,国家和社会在高职教师应对自我发展压力过程中也应该有所作为,国家要持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保证高职教师的福利待遇等;社会大众要切实调整社会期望,助推高职教师实现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胜洪,吴 红,曾 琦.教师自我发展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9-142.
[2]杨春平.高职教师自我发展压力研究与实践——以A校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