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开发浅议

2017-04-15 20:17王婷
求知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校本实训特色

王婷

高职教材作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认真抓好教材建设,是推广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成果的有效途径。由此可以看出,积极推进高职教育教材改革和建设,开发和编写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强有力的保障。

一、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现状

1.统编教材缺乏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学院设有飞机维修、发动机维修、飞机控制设备与仪表、无人机应用技术、通用航空器维修等十二个专业及方向,以培养面向军队航空修理企业、部队技术士官、飞机、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航空公司、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该方面的统编教材(部编教材、省编教材俗称“统编教材”)缺乏,由于教材的匮乏,专业课教师只能选用本科类的压缩版教材组织教学。

2.教材形式单一落后

在现行使用的高职教学材料中,除了教材外,也有部分配套的练习册、试题库、实训指导手册等,总体来看,纸介质的教学材料占据了90%的比例。教材形式的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教材形式的落后,也与教育信息化的趋势相悖。在教材开发过程中,不应拘泥于传统的纸质教材形式,要开发电子课本与教案、音像材料、网络资源等方便学生在线学习。总之,在信息化背景下,校本教材的形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装订成册的教科书,而是现代意义上的不同的承载媒体、不同的使用主体与不同的装帧形式构成的教学资源的集合。

3. 开发校本教材教师能力不足

校本教材的开发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目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校本教材的开发还是停留在以本校教师开发为主,缺少一线行业专家的参与。大部分教师虽然授课经验丰富,但与外界交流机会较少,不清晰岗位群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岗位能力、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及专项能力的科学性分析,不能准确无误地反映一线岗位对相应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教材内容无法体现校本特点。

4.实训教材建设滞后

目前出版的高职教材过分偏重基础理论、忽视应用技能、缺乏实训性内容,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材的实用性,无法满足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对实训教材的编写缺乏重视。实训教材还不能自成体系,内容结构也欠合理,与行业实际生产脱节,实训教学特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远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尤其对一些适用面相对狭窄的专业,出版社一般很少会涉及,致使目前出版的实训教材仍明显匮乏。

二、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路

1.突出行业和职业特点

加强“校企联合、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是突出教材行业和职业特点的主要方法。而实行“双证制”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双证制”的实质在于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要求学生不仅获得学历证书,而且应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有机结合,将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与知识引入教材中,缩小目前高职教材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有用的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2.校本教材的多元化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学习空间从具体的教师延伸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因此,教材的呈现方式应是立体化多维度的,能够实现课程目标丰富多样的素材都可以纳入校本教材开发设计的框架内。所以在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中,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校本教材为载体,坚持以生为本、操作性强的原则,由初探、深入到提高三个阶段,不断探索,逐步改进,逐渐完善,形成多元智能的校本教材体系。按预定目标设计立体化校本教学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整合,构建立体多元化的数字教学空间,将是未来教材必然的呈现形式。

3.开发校本教材、建立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表明我国基础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轨道。那么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同时,它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内容又表现为开放性和拓展性。开发校本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投入,抓住重点,提高质量,增加品种,优化配套,编写出版一批适应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具有学院特色的教材。校本教材建设的核心是抓好重点教材建设,抓好实验实训教材建设,全面提高教材质量。建立健全现代高校教材管理制度体系,推行校本教材精细化管理,既要提高校本教材开发的质量,又要做到建立起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

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特色形成是结果.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及内部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形成特色。

4.强化学生操作技能

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在教学和培养过程之中进行,教材内容应对接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紧跟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融入行业、企业和国际化标准,解构、重构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学生乐学、教师善教”的教学生态,将企业生产过程、实际案例和项目引入教材,实现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在生产和实训环节对开发的教材进行评估和反馈,使教材建设更能体现其优势。邀请行业一线专家、从事专业教育并卓有成效的专业教师和本校学生对教材进行全方位、真实客观性的评价,从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应循序渐进地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高职教材建设却明显滞后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凸显高职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更是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势,加强对校本教材的建设,编写出体现岗位需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高职教材。

参考文献:

[1]任玲华.试析高职教育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2]李汝中,武秋芝.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5(22).

[3]周鹏鹏.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开发的实效性研究——以油气储运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4(33).

猜你喜欢
校本实训特色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