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共成长

2017-04-15 08:13马俊霞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3期
关键词:班会师生关系笔者

马俊霞

毕业工作至今,笔者一直不断探索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做教师难,做班主任更难,做优秀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如果说教学工作检验的是教学技能,那么班主任工作检验的就是综合素质。

一、班级管理从中规中矩到灵活变通

笔者初当班主任之前,虽然曾经辅助班主任做过管理工作,但并没有太多的带班实战经验,在这种情况下面对50多名学生,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对于各项管理工作,笔者只能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由于还不能灵活应对,所以初期管理秉持的理念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但是这样的带班方式只是保证了班级的表面稳定,却没有显现出班级特色。后来在有经验的班主任的帮助下,笔者渐渐学会了变通,从教条主义转变到灵活处理一些问题。例如,以前笔者一旦发现学生迟到,不问理由就采取惩罚措施,后来逐渐意识到,学生难免犯错误,教育批评要慎之又慎。如今遇到学生迟到,笔者会首先了解情况,一次迟到则提醒,二次迟到则私下交流,尽可能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找办法。比如笔者就采用了让迟到者唱歌的方式,一方面是善意的提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学生能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当天的学习。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时,也就是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开始,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这可以说是笔者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得到的第一点体会:班主任工作不应该是“以不变应万变”,而应该是“随机应变”。

二、师生关系由陌生到亲密

刚开始当班主任时,笔者觉得想要镇住学生就得严肃,所以刻意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学生出现问题时严厉地进行批评。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势必会拉开与学生的距离,使师生关系变成了“猫鼠关系”。于是,慢慢地,笔者试着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自己。

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这些活动会为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提供契机。比如学生起初对合唱比赛并不重视,于是笔者利用班会给学生放了三段以前的比赛录相,让学生做评委打分,使学生意识到参与本身就要有一种竞争的态度。班会之后学生开始行动起来,班干部设计服装、队形,一次次自己分析问题,找音乐教师分析问题,最后顺利进入了决赛。在活动中,班级凝聚力越来越强,学生的自豪感越来越强,笔者与学生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笔者深深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正在长身体、长知识、塑心理的高中学生,他们渴望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力与价值,渴望有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针对这种现实,班主任必须转变教育理念,讲究教育艺术。

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班主任如果过于严厉苛责会使学生与自己少了亲近,如果过分强调朋友关系就会使学生对自己少了尊重。因此,班主任要注意施爱有度、关爱无痕,那才是智慧的爱,才是真正的大爱。有人常说学生是“随”班主任的,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只有服其师、尊其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处理好师生关系,把握好一个恰当的度,才能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班会活动由单一到多样,

由教师主导到学生自主管理

笔者最初认为班会只是一个点评班级工作的平台,或表扬或批评,有时还会把它变成自习课,觉得这样才是有效利用时间。如今觉得班會是一个很好的舞台,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用得好就会事半功倍。

学校的班会时间安排在每周五最后一节,正是学生疲劳和松懈的时候。笔者常常把班会看成班级管理的加油站,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既包括常规的学习经验交流、成绩分析总结会,也有电影欣赏、百家讲坛的观赏课,还有学生的辩论赛、知识竞赛等。例如开学初,笔者组织一些假期外出旅游的学生进行了以“行者”为主题的班会,从河北风光旖旎的白洋淀到繁华热闹的上海世博会,从高楼林立的香港到民族风情的新疆,讲者讲得精彩,听者听得沉醉,在小小的课堂上,学生们领略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和风光无限。班会形式的变化又带来了认识的转变,笔者也由以往的事事必管到逐渐放权让学生自主管理。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曾说过,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千万别替他做。笔者在三年班主任工作中适时转变角色,由高一的组织者过渡到高二的参与者,最后到高三成为学生的欣赏者。

四、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整合

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笔者知道情感是教学的内涵,也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为此经常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如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笔者借助这篇文章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父母之爱,联系实际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深化认识。

班会要避免一味的说教。在某一次班会时,笔者利用学校规定的班会时间和自习两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电影《狐狸和孩子》。这部清新、感人的影片由《帝企鹅日记》导演吕克·雅克与其原班人马制作,是部对白并不多的影片,电影配乐在帮助观众进入剧情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辅助观众理解剧中角色的情感、内心深处的感觉及情境。在导演细腻的描述中,学生感受到爱不是束缚,感受到人与动物平等相处的真谛。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成长也给予了笔者很多的教学启迪:语文课不应该局限于小小的课堂,而应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更加茁壮地成长。

班主任工作是特殊的,因为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班级管理工作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甚至人生走向;班主任工作是不可复制的,因为面对的学生不同、个性迥异;班主任工作是艰辛的,因为需要付出的辛劳是无法计算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班主任工作也给教师自身带来了无数的快乐,因为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同时,自身也收获着真挚的情感。“班主任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基石”,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因为有了班主任,每个班的学生才有了主心骨,才有了一道道健康成长的轨迹。与学生共成长,可谓“痛并快乐着”,笔者愿与学生继续携手前进!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班会师生关系笔者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老师,别走……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