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芬太尼和低浓度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

2017-04-14 17:08牛敬波赵常伟
当代医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罗哌卡因

牛敬波,赵常伟,刘 春

探讨芬太尼和低浓度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

牛敬波,赵常伟,刘 春

(大连辽渔医院手术室,辽宁 大连 116000)

目的 研究芬太尼结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应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80例分娩产妇作为拆开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无镇痛分娩,观察组采用芬太尼结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比两组分娩情况。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167.0±26.5)min、第二产程时间(45.0±10.6)m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26%、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6.38%等均低于对照组(233.0±20.4)min、(56.0±12.8)、17.78%、20.0%(P<0.05)。结论 产妇分娩环节,展开连续硬膜外麻醉技术有助于提升麻醉质量及缩短产程,值得优先选用。

产科;连续硬膜外麻醉;分娩结局;足月分娩;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方案本身属产妇分娩环节最为关键的技术类型之一,通过展开连续硬膜外麻醉技术,不仅能改善产妇疼痛指数,在降低其身体痛苦的基础上,对于机体产程还起着缩短作用,因此应用安全性有保障[1]。为了解该麻醉技术在本院产科实践情况,本文抽选80例足月分娩进入产科的产妇展开研究,旨在改善分娩结局,同时缩短产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80例足月分娩而于2015年11月~2017年1月间进入本院产科的产妇展开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23~35岁,平均(28.8± 1.93)岁;孕周39~42周,平均(40.6±0.21)周。对照组22~37岁,平均(29.1±1.88)岁;孕周40~42周,平均(41.1±0.16)周,两组妊娠期均无任何并发症,比对其临床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观察与对照两组产妇的宫口开大到3~4 cm时,要嘱咐产妇将大小便排空,对照组产妇分娩方式为无镇痛分娩,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由助产士接生,并且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支持[2]。观察组分娩中配合展开连续硬膜外麻醉技术,具体方法为:(1)观察机体宫口位置打开程度,待打开幅度介于2.0 cm与3.0 cm间,需定位其L3~4间隙位置,并设作进针点。(2)判断机体穿刺情况,将硬膜外导管设备缓慢植入,深度约3.0 cm即可,待机体处于宫缩的间歇阶段,需将3.0 mL芬太尼+罗哌卡因的混合液匀速注入其中。(3)用药约半小时后,需酌情追加用药6.0 mL,并评估产妇状况,予以持续用药,且用药间歇期为半小时左右,每次用药量维持6.0 mL左右,同时了解产妇镇痛质量,如果仍有疼痛感出现,还可适当加大用药量。(4)第二产程阶段,需停止给药,并对产妇身体状况、新生儿状况等展开动态监测。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作所用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对比 观察组第一产程(167.0±26.5)min、第二产程时间(45.0±10.6)min,对照组第一产程(233.0±20.4)min、第二产程时间(56.0±12.8)min,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2.2 两组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26%、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6.38%,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7.78%、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20.0%,对比分析,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没下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分娩属于人类自然繁衍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产妇通常需要面对较大的痛苦,有部分产妇因为对疼痛存在恐惧心理,因此会放弃自然分娩而选择剖宫产[3]。无痛分娩方案强调以“无痛”为前提,应用于产妇分娩流程中,要求医师在产妇出现剧烈疼痛感时,于其硬膜外腔组织中注射用药麻醉药品,以实现镇痛效果,再于分娩环节展开间断式用药方案,在持续用药的基础上,除了能充分控制麻醉药品使用量,防止母婴机体受损外,还能达到持续镇痛目标[4]。连续硬膜外麻醉技术强调对硬膜外导管设备充分利用,使麻醉药品顺利进入至机体身体中,通过对其痛觉神经系统产生阻滞作用,使盆底部位的肌肉群始终保持松弛性,除了能加快宫口打开速度外,还能确保胎头顺利下降,避免展开剖宫产[5]。不仅如此,该麻醉技术通过对芬太尼以及罗哌卡因合理应用,在实现镇痛功效的同时,可规避不良症状,同时不会对机体宫缩环节带来负面影响,促使产妇分娩阶段始终处于安全环境、清醒状态中,以进一步降低其体力消耗量,并且确保其产程充分缩短[6-7]。据单锦妹[8]等强调,产妇分娩时,其子宫部位会剧烈收缩,以至于出现剧痛感,除了会使其机体处于紧张状态外,还可能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成分,并对子宫部位的充分收缩产生抑制作用,以至于产程异常延长,甚至加大胎儿窘迫风险,所以要重视分娩技术的优化,在施行无痛分娩的基础上,配合展开连续硬膜外麻醉技术。

芬太尼是一种具有强力药效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安全、见效快、镇痛效果好的特点,不会导致手术应激而引起较大变化的血液动力学及激素水平变化。芬太尼能够有效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并减少交感神经张力,能够将血流动力学的状态很好的维持在合理水平,并且该药物不会大量积存于体内,能够很快被人体清除。因此此类药物已经在临床麻醉以及术后镇痛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另一方面,芬太尼具有和其它阿片类药物一样的负面效果,包括恶心、瘙痒以及嗜睡等。如果在术后的镇静剂中大量使用此药物,容易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出现很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对于镇痛效果来说,虽然芬太尼效果良好,却不宜大剂量使用。罗哌卡因则属长效型的酰胺类药品,多用于局麻中,其分子结构具体表现为纯左旋式的异构体,所以与右旋式的异构体展开比较,罗哌卡因在毒性作用方面相对偏低,同时麻醉持续时间则明显偏长,而且通常不会对人体中枢神经组织、心脏组织等带来巨大毒性作用,麻醉后患者恢复速度较快,选择低浓度、低浓度用药方案时,可促使机体运动阻滞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系统迅速分离,防止药品对机体心脏传导系统、心脏兴奋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毒性偏低。不仅如此,用药罗哌卡因展开麻醉后,药品对于机体运动神经系统的阻滞功能偏弱,所以通常不会对其呼吸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加之该药品在不同剂量浓度时产生的效果各不相同,选择低浓度用药模式,可充分发挥感觉阻滞功能,在低浓度状态下,不仅能够产生麻醉效果,而且还能实现镇痛目标,效果突出。现将芬太尼和罗哌卡因无痛分娩手术中,可提高麻醉效果。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产妇分娩环节,展开连续硬膜外麻醉技术有助于提升麻醉质量及缩短产程,值得优先选用。

[1] 马娟,周俊,田贵聪,等.不同麻醉方式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功能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5): 2546-2548.

[2] 李小娅.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自控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0):43.

[3] 李穗湘.无痛分娩不同麻醉方式对产妇泌乳功能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6):67-69.

[4] 杜吉莎.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应用及对分娩过程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7):66.

[5] 林有梅,香效明,吴小芸,等.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中的可行性[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1):43-45.

[6] 刘莹莹.无痛分娩对产妇产程和剖宫产率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2):79-81.

[7] 董丽萍,蔡莉,刘虹,等.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91-93.

[8] 单锦妹.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8):78-7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2.046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