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视域下儿童玩具功能研究

2017-04-14 15:49马炳焱吕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儿童玩具娱乐玩具

马炳焱,吕嘉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北碚400715)

娱乐,是以心理愉悦为过程和目的的展现人的能力的活动[1]。在互联网时代下,娱乐在经历多种形式变革后,仍就以蓬勃的姿态向前发展,是全球媒介共同的特征之一,对当今媒介具有指向性的作用[2]。儿童玩具,是儿童游戏时使用的器材,但更为重要的是儿童探识世界和传统技术等物质传递的媒介之一。儿童玩具的最终目的是探索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玩具的功能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悄然变化。换言之,玩具在传统技术的继承方面,在儿童与他人、与文化习俗、认知概念等世间万物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时,表现的作用价值已然不同。

1 传统儿童玩具功能

1.1 儿童探识自然的工具

文字诞生之前,相较于自然的力量,人类的力量尤为薄弱,生存成为人们主要的任务。在日常狩猎过程中,哼唱的小调、手舞足蹈的舞步和游戏等表现人们敬畏自然、崇拜自然主题的娱乐形式出现[3]。在此过程中,作为游戏的主要参与者,儿童以自己的身体或自然界中的树叶、水、泥土等为玩具,进而与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建立联系。儿童将自身充分的置于大自然中,在大自然中选择一草一木作为自己的玩具,进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换句话讲,从最初来说,儿童在大自然中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是玩具[4]。

对于儿童来说,在与大自然的近距离接触后,便开始自主表达自己的选择。儿童会对自己在大自然中体验到的一草一木、动物等予以自我加工,进而为进一步探寻大自然的奥秘打下坚实的基石。如,儿童在观察到动物后,便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来模仿自然界的动物,用“手影”活灵活现的展现“鹰”“小狗”“兔子”等。

同时,以自然界中丰富的材料作为玩具,是儿童增强生活趣味的有效选择。当儿童面对大自然中最原始的材料,经过不同的形式组合,创生出形式各样的玩具。这些玩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儿童的生活乐趣,有运用粘土、木材等材料制作的形象各异、表象不同劳作与生活场景的玩偶,也有为了打猎鸟类的“弹弓”。尽管这些玩具具有强健儿童体魄、益于儿童的智力发展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大自然的探索认知通过玩具这一媒介得以传递。除此以外,儿童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对于自然中的万物展现出好奇心,这也是人们敬畏自然的具体体现。

总的来说,传统儿童玩具具有以儿童探寻自然、增强生活娱乐作用,以及展现人们敬畏自然与“人定胜天”的思想的功用。

1.2 儿童社会交往的桥梁

随着技术和工具的不断革新,人与人的交往逐步增多,交往媒介日趋丰富,人们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介开展各种交往活动。其中,对于儿童来说,在游戏中使用的玩具则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玩具不仅仅是儿童探索自然的媒介,更为重要的是玩具作为儿童社会交往的桥梁的作用开始显现。

儿童的社会交往,主要体现在家庭娱乐和公共娱乐这两方面。在家庭中,玩具是架起儿童与家庭各成员交流的桥梁。亲子间的互动主要通过玩具进行。如,家长与儿童一起“骑大马”,一方为“大马”,另一方为“骑马人”,在不同的角色间进行亲子的交流与沟通。除此以外,儿童的公共娱乐主要指在社区和教育机构中的娱乐。儿童在社区娱乐的过程中,选取生活常见用品为玩具,如,用玉米制作沙包,大家一起“丢沙包”“跳方格”,进而在与同伴玩耍、交往的过程中达到心理愉悦和满足。在教育机构中,幼儿的人际交往主要体现在师幼关系中。对于幼儿来说,运用特定的玩具与教师进行交往,是增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关键。如,教师选用“手绢”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与儿童一起“丢手绢”“捉迷藏”,这一游戏过程教师可拉近与儿童的距离,与儿童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进而体现“手绢”在师幼交往中作为桥梁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传统儿童玩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儿童与同伴、与教师、与家长进行交往互动的桥梁。

1.3 民族文化传递的工具

人类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促使着民族历史进程不断推进。文化传递作为一个民族向前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可或缺。娱乐,作为展现人的能力的活动方式,活动中的各项要素和各类媒介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既体现民族传统技艺,也包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通过参与娱乐,创生出不同的媒介样式,展现不同的民族精神,传承不同的民俗样貌。其中,儿童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主体。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具有自主性和趣味性的儿童玩具成为教育者在传承民族文化过程中的首选。儿童玩具,记载着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所使用的工具、对物质世界的利用和改造的成果,展现了各历史阶段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文化时尚、审美情趣、育人观念,以及不同地区、民族的风情习俗。玩具文化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处于同一种文化生态之中,形态上互生共生,价值上相互印证。[5]

玩具作为一种本民族文化的载体,看似简单,却集中了一代人的智慧与时代精神,甚至包含了几代人上百年的文化积淀。如,家长为儿童打造的一副铁环、制作的鸡毛毽子、缝制的布老虎,这些物品是中华传统手工技艺的体现,这些手艺在一代代的传递间得以延续。同时,一副围棋体现对弈双方的文化素养,蕴含丰富的民族哲理。一副“华容道”不仅罗列《三国志》中的人物,展现三国时期的历史生活样态,也体现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哲理。

2 现代儿童玩具的功能

与十几年前相比,人们的娱乐样态开始发生改变,人们在闲暇时光的所选择的游戏方式更为多样,家庭娱乐和社会娱乐的界限逐步弱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公共娱乐事实上大多数是在家庭中被经验了的,人们可以通过家中电视转播、网络直播了解世界各地剧场、体育场等所发生的一切。在此背景下,不同样式形态的儿童玩具开始出现,儿童玩具的功用也逐步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经济功用和跨地区交流两方面。

2.1 玩具的经济功用增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是儿童自身认识万千世界的主要物件。但近些年来,人们不仅仅着眼于玩具本身,更多的人赋予其更多的经济功用,对其进行商业投资,进而使得“天使”的商业性逐渐增加,玩具制造者也不再仅仅是游戏者本身。

就目前而言,大量经济资本加入玩具制造行业,玩具的制作主体不仅仅局限于儿童自身,多样化的成人制作玩具开始大量涌现[5]。其中,耐用性更强的塑胶玩具占据市场主流。尤其在幼儿园中,雪花片的投入数量远远大于木制积木的数量,户外场地的滑滑梯等大型组合玩具更是塑胶玩具的主要代表。尽管部分幼儿园开始意识到儿童自制玩具的重要性,但总体而言,儿童自制玩具在幼儿园玩具的投放与使用中所占的比重依旧较少。

同时,人们对玩具的评价标准不仅局限于玩具的娱乐性,也开始从经济性方面进行选择与评价。面对当下琳琅满目的玩具市场,家长和教师在选择玩具时,更倾向于选择既可以让儿童达到身心愉悦,也可以体现其经济实力的玩具。如,在家长和教师眼中,材料精致、适应性好、为儿童留有可创造的空间的“乐高”,近几年在国内的销售额持续走高。换句话说,价格成为家长和教师选择玩具时的重要标准。玩具,已不仅仅是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使用的物品,更是其家庭经济地位的象征。除此以外,玩具研究者也从经济性方面对传统玩具进行再创造,通过吸取设计理念、变更玩具材料等方式对玩具进行再加工,将耐用和创造进行有机结合。

2.2 玩具的跨区域交流功能凸显

在玩具产生之初,主要通过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达到心理的满足,人们主要集中于家庭和社区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国际性娱乐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走出家庭和社区,各地区文化迅速流动,推动娱乐产业中各项技术的发展。玩具,作为人与人联系和交流的媒介,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在此过程中,各项新技术也运用到玩具制作中。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逐步加深,西方玩具大量涌现国内市场。美国的泰迪熊、德国的贝乐多、日本的奥特曼……受到家长和儿童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受电子技术“革命性”的冲击,电子玩具成为儿童玩具的主流[6]。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游戏角色的需要,选择各地区的玩家,在任何场合和任何地点获得愉悦和放松。尤其是移动平台的游戏,更是当下儿童游戏的首选。儿童在手机、IPAD中选择不同的游戏类别,与不同地区的同伴在固定的场域中进行游戏。

总而言之,随着全世界娱乐产业的进步与发展,玩具的种类变得日趋多样化,玩具的经济功用进一步加强,也在区域交流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3 传统—现代:遗失的缺憾

随着娱乐形式的不断变革,传统玩具开始走向衰落,大量优秀的精神文化逐步遗失,主要表现在:

3.1 儿童玩具创造性缺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科技时代,成本低、收入大的娱乐样式收到年轻人的欢迎[7]。在视频网站中搜索几分钟,就可找到电影观看;打开手机APP,左右滑动,就可以与你感兴趣的人聊天;玩一局游戏,可迅速斩获若干成就。

人们反思的时间减少、智识开始让步、创造力开始衰退、适应性开始侵占我们的内心。玩具本是儿童创造力的极致体现,但在大机器生产如此普遍的今天,由儿童创造的玩具越来越少。

一来是大量适应性玩具的投放,让儿童学会了适应与等待。就目前而言,娱乐事业高速发展,其中,产业化链条的生产方式已然成为娱乐行业的主要标志物。“娱乐工厂”遍布世界各地。在此背景下,儿童的玩具的变革比不可少。最初,玩具是儿童探索自然奥秘、进行人际交往的桥梁与工具,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经验总结。但与此相反的是,随着大量成品玩具的投放,玩具的功用正悄然发生变化。游戏和玩具的最本质意义,即好玩、娱乐性、趣味性则被忽视。儿童需要等待玩具的投放,需要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诉求下选择自己的玩具。选择“过家家”成品玩具套装的同时,儿童已经失去了用树叶、泥土和水来充当玩具材料的可能。

二来成人成为儿童玩具的主人。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化,玩具这一游戏时的物品被成人赋予更多的教育意义。家长对于玩具“开发智力”的价值的过度重视,使得大量带着能帮助父母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梦想面具的益智玩具在消费市场上通行无阻、大行其道,如魔方、咪咪数学宝等。同时,教师将“儿童作品展”作为展示自身工作成果的重要途径,为更好的向家长展示自身工作成果,教师开始取代儿童成为“儿童作品展”的主人。在这种情境之下,儿童的创造性已无处施展。也就是说,儿童玩具用于儿童创造和接触自然的功用逐步被经济性所取代。

3.2 儿童玩具文化性缺乏

当前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运用的日益广泛,信息传播、文化交流更加快捷;经济发展又带来了人们的流动性增强,在“地球村”时代,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单纯地生存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之中。在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生存、发展和创新的问题,随着传统游戏逐步淡出儿童的生活,民间玩具同传统文化一样处于弱势地位。

一方面,娱乐工业发展迅猛发展的今天,娱乐产业犹如工厂一般,生产出一批批的产品,它们形态相同、内涵一致,经过后期的包装与宣传,成为行业中的“明星”。儿童玩具在发展过程中,也走向工业化的道路,同类型玩具大批量生产,明星玩具独占鳌头。无论是实物玩具还是电子玩具,人们总愿意选择“有名气的”。这类科技含量大的新潮玩具成为玩具市场的新宠,但很难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反观这些“明星”玩具,“明星”本身素质存在差异,文化含金量有待考究。而那些反映民间工艺和传统文化的玩具,仅除了仅有的几样(如风筝等),大都只能成为街边小摊上偶尔可见的“稀罕物”,与儿童朝夕相伴的玩具也不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再成为本民族的文化符号。

另一方面,新时代的儿童生活在多元文化背景中,体验到了不同文化的风情,原本是件有益的事情。然而,由于舆论导向、家庭生活方式及家长的价值取向、幼儿园的施教方式等原因,有的儿童在体验外来文化的种种不同之后,对本民族的文化变得冷漠,甚至瞧不起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量国产玩具放弃了本国这一竞技场,进入国际娱乐营销模式,导致向好莱坞等英美国家推荐的“民族”传统玩具成为西方玩具的中国版,最终使我们既放弃西方现今的玩具制作技术,也丢弃了传统玩具中蕴含的本土文化。

3.3 儿童玩具自我需要功用歪曲

玩具是童年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它丰富着儿童的记忆,牵动着儿童的情感。幼儿对玩具有与生俱来的依恋,富于积极性的玩耍,可以使儿童的不良情绪得以平复与放松,发展孩子健康的情感因素。

玩具,也是一种媒介,是人与人、人与物进行交流的桥梁,通过这种交流,最终达到满足与愉悦。从儿童自己独自摆弄玩具到和同伴一起制定规则玩玩具,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多,这要求儿童形成团结、协作、谦让、理解、宽容等交往品质,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过程中,儿童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尊重他人的权益,轮流享用玩具。

但在玩具样式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只是为了达到自我的满足,而忽视交流这一过程。玩具从原始的自然界中的材料到人们生活智慧的体现再到经济效用的充分体现,儿童玩具变得更为精致,但也越来越少于体现儿童的自我需要。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电子玩具大都如此,儿童只需要动动手指、在虚拟的平台进行虚拟的对话就可获得报酬。儿童既不需要同伴之间的商议,也不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协助,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在移动端扮演“托马斯小火车”“赛车手”等不同的角色,在虚拟平台展现自己的“能力”,这虽使儿童可以玩耍多种角色下的玩具,但也使儿童与人交流的机会和获得真正快乐的机会在减少,越来越多的儿童只能选择在家孤独面对各色玩具,儿童在一起嬉戏、玩耍,用自然界中的树叶、石头自制玩具,共同商量玩法的景象也消失不见。

在全球化的热潮中,娱乐逐步跨越各种边界,以蓬勃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社会开始进入全民娱乐时代。在此大环境下,玩具的功用虽已出现分化与变异,但在儿童发展中的功用尤为明显。儿童面对周边多种娱乐刺激,需要甄别各式各样“明星”玩具的同时,仍需从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与期望的夹缝中选择符合自我需要、具有趣味性的产品,这种选择即是对于儿童自身的考验,也对家长和老师提出更为深度的要求。因此,儿童玩具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商业价值与实用价值相匹配,突出自然性,保有民族文化的传承性,最终实现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仍是目前儿童玩具发展的重要课题。

[1] [英]詹姆斯·库兰,[美]米切尔·古尔维奇编.大众媒体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88—205.

[2] 汤文辉.媒介与文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7-54.

[3] 赵元元.大众传播媒介与现代人的休闲生活[D].长春:吉林大学,2004.

[4] 何洁.陈鹤琴儿童玩具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5] 于晓丽.基于儿童STEAM教育的玩具设计探索性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16.

[6] 李长伟.儿童玩具的消逝——基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J].学前教育研究,2009,(04):37-40.

[7] 黄进.论儿童玩具的价值变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95-100.

[8] [9]杨俐.现代社会与儿童玩具的功能变迁[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68-70.

猜你喜欢
儿童玩具娱乐玩具
儿童玩具包装的延伸功能设计分析——以学龄前儿童玩具为例
基于交互体验的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
警惕!不要让儿童玩具成为孩子的“安全隐患”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娱乐眼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