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魁伟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110036)
《诗骚联绵字考》成书始末
——纪念姜亮夫先生诞辰115周年
王魁伟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110036)
作为姜亮夫先生就读清华国学研究院时所写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诗骚联绵字考》写作时间起始于1926至1927年,但毕业之时作品并未完成。此后经多方修改与完善,至1932年才得以在云南出版石印本,其篇幅仍然只是全书的一部分。梳理《字考》成书始末,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姜亮夫先生的治学路径与风格。
姜亮夫; 诗骚联绵字考; 治学路径
《诗骚联绵字考》是姜亮夫先生早年就读清华国学研究院时所写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时间是1926至1927年,导师是王国维。
据姜老晚年回忆:“进清华后的第一节课是听王静安先生讲的。静安先生上课不大抬头看学生。下午赵先生又来通知我,到静安先生处去一次。一到先生办公室,先生就说:‘那份卷子是你的,你的声韵、训诂不错,文字方面还不够,今后怎么办?’我说:‘请先生指导。’王先生说:‘课题要自己选定!’过了三天,我把选定的三个题目送给先生看,其中第一个是诗经韵谱,第二个是诗骚联绵字考,第三个是广韵研究。王先生看了题目后问我:‘广韵如何研究?’我的回答先生不满意。他沉默片刻后说:‘我看搞诗骚联绵字考吧!’他接着便把自己研究这方面的‘谱’(提纲)拿出来给我看。得了先生的指点,我的方向明确了,大体框架结构有了底,有关这方面的材料我开始注意起来了。”(《忆清华国学研究院》,载《学术集林》卷一,后收入《姜亮夫全集》二十四卷回忆录)
上文中提到的“谱”,概指王国维写于一九二一年的《连绵字谱》。据袁英光刘寅生《王国维年谱长编(1877—1927)》载“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四十五岁 是年,先生摘出经典中连绵字,为《连绵字谱》,草稿初具,计分三卷,上卷为叠韵连绵字,中卷为双声连绵字,下卷为非叠韵非双声之古成语。”王国维对经典中的“连绵字”研究是很重视的,这从他一九二二年给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所出的“研究发题”亦可见一斑。此“研究发题”共有四端,其中即有“古文学中联绵字之研究”,他说:“联绵字,合二字而成一语,其实犹一字也。前人《骈雅》《别雅》诸书,颇以义类部居联绵字,然不以声为之纲领;其书盖去类书无几尔。此等复语,其变化不可胜穷,然皆有其公共之源。如风曰觱發,泉曰觱沸,跋扈曰畔援,广大曰伴奂,分散曰判奂;字虽不同,其声与义各有其相通之处。又如雨之小者曰霢霂,草之小者曰蘼芜,曰緜马,木之柔者曰木髦,虫之小者曰䘊蠓,状草木之细密曰覭髦,状鸟之小者曰緜蛮;殆皆与微字之音义相关。辞赋既兴,道语尤夥,乃至重叠用之,如离骚、须臾、相羊,见于一简之中;《上林赋》‘湢测泌瀄,谽呀豁閜’,叠于一句之内,其实为一语之变化也。若集此之字,经之以声,而纬之以义,以穷其变化,而观其会通,岂徒为文学之助,抑亦小学上未有之事业欤!”(见1922年12月8日致沈兼士信,载《王国维全集·书信》中华书局1984)
由此可见,姜先生当年选择以《诗骚联绵字考》为题,并最终为王国维所确定,是很有学术眼光的。同时这也与姜先生此前所做的研究有关。先生的第一部书稿是初撰于1921年的《昭通方言疏证》(原名《昭通方言考》),后经六十多年的陆续增补、订正,至1986年定稿,于198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手抄稿影印出版。在此书释词卷中即有“联绵词”部分,而这恰恰是姜先生当年在清华研究院有限的读研时间(一年),而选定以《诗骚联绵字考》为论文选题的重要基础条件。王国维示以自己的《联绵字谱》手稿,待姜老论文稿初成,王国维曾“许为入著作之林,为订正八九事。”(见姜亮夫《自定年谱》)此后似未见有更为具体的指导,令人殊觉遗憾。
据姜老晚年回忆,他当年是以“备取生”资格进入清华研究院的,比“正取生”晚入学一个多月(清华是九月开学),而第二年(1927)六月二日王国维即蹈颐和园昆明湖而死。在此期间,王国维实在是太忙了,除了上课研究著述外,还要承受丧子之痛(此年9月26日,长子潜明卒于上海寓所,年仅28岁)等折磨和打击。《诗骚联绵字考》在清华读书期间似并未完成,姜老在1932年稿本“跋”中说“此稿灌蕍于十五年,中更流离,至去年之冬初写方毕。”这种情况在当时也并非个例,王力先生与姜先生同届,其《中国古文法》毕业时也只写了两章。当时清华研究院规定的学制为一年,但可以延期,而姜先生在1927年毕业即应邀到南通中学教书,而王力先生也到法国留学去了。
1932年,《诗骚联绵字考》在云南曾出过一个石印本,不过只印了10部(有说为数十部或百部者,待考),流传不广,且篇幅只是全书的一少部分(一说五分之二,一说四分之一,还有一说原稿五百多篇,而选入石印本的只有七十篇),除个别篇目曾另外发表(如《踟蹰、驰驱转语考》即发表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河南大学学报》第一卷第一期上,后收入《古汉语论文集》见《姜亮夫全集》十八卷)外,其余书稿今已佚失。
1995年12月4日, 姜老以94岁高龄在杭州仙逝。2002年二十四卷本《姜亮夫全集》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诗骚联绵字考》收在第十七卷中。笔者忝列全集编委并负责整理本《诗骚联绵字考》校核工作,曾写过一篇“整理后记”收在全书之末。现抄录其中部分内容,以明原委:“此书1932年曾在先生的故乡云南石印过,惜流传不广。今收入《姜亮夫全集》者,也并非原书的全部。此次整理校订以一九三二年六月的辑录稿本为基础,对所有引文逐一进行了查核,但一般不做改动。一些字迹漫漶不清之处,则适当做了技术处理。根据繁体竖排的要求,统一加了标点符号。其中引号及书名号用得较多,为醒眉目,人名地名等则一律未加标号。整理所据稿本正文缺七至一五、一七至四二页及七九至八六页。由于上述缺页内容‘已另有专刊发表,并另有存稿’,因此整理本按实际内容的先后顺序,重新编制了页码。另据辑录稿本《跋》知此本的实际内容未及原稿的‘五分之二’,以致所据稿本卷首目录与正文内容颇有出入。为‘存真’计,现保存其原卷首总目,同时,为方便研读及检索,另外编制一份与正文内容相符的整理本目录,包括‘总目’与‘附目’若干条。以上如有疏漏,其责皆在整理者。”
在《整理后记》的最后,笔者还写了下面一段话:“一九九三年夏,我到江西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后曾专程赶到浙江医院看望病重的先生。当时先生已年过九十,骨瘦如柴卧床不起,对来访者大多已不能辨认(此前先生虽目力近盲,而听力尚可),令人难忘的是当我俯身向其问候时,老人家竟然听出了我的声音,这是一代宗师对一名默默无闻的后学小子的最高奖赏!一九九五年末,先生驾鹤西游,我曾专程从东北赶赴杭州奔丧,跟先生做最后的告别。记得一九八六年毕业离校后,先生已八十六岁高龄,曾题字相勉:‘辽海文物已成尘,葆抱先德崇宏新,猷致天下文明,其责皆在吾人。魁伟仁弟勖之。’如今虽已成隔世,而先生的谆谆教诲时时响在耳边,其音容笑貌历历如在眼前……谨以此聊表对恩师的深切怀念。”
2017年是先生诞辰115周年,特撰此文以纪念先生。
K825.4
A
2095-7408(2017)03-0005-02
2017-05-28
王魁伟(1948- ),男,辽宁新民人,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史及语料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