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2017-04-14 09:07蔡龙湖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工作者辅导员

陈 璐,蔡龙湖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生涯教育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陈 璐,蔡龙湖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随着国内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生涯教育以其对人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及人的价值实现的人本化关注,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追捧。在生涯教育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及生涯教育本土化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职工作创新的要求。在生涯教育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站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阵地,促进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发挥生涯教育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就业分配模式的改革及就业形势的日趋严重,生涯教育逐渐进入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域,并在理论研究、实践运用等方面进行着有益的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师、生涯咨询师行业的兴起也从侧面印证了生涯教育在我国受关注程度的白热化。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自身的发展瓶颈,如何将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现有的困境,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值得学者的研究和实践创新。

一、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析

生涯(career)一词源于拉丁字,指古代战车。在希腊,生涯蕴含疯狂竞赛的精神,如驾驭赛马。后又引申为道路,意指人生的发展道路或指个人一生的发展过程。台湾学者沈之菲认为生涯是介乎于职业和生命的概念,既比职业高,又低于生命[1]3。1971年,美国教育总署把生涯教育定义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就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1]29从此定义不难看出,生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终身的、全面的发展。可见,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致的育人目标。

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补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对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定的基础,生涯教育提供了人本关怀的范式。从学生的生涯发展高度出发,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指导,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细化发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性和实效性发挥。

生涯教育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在生涯发展理论中,职业发展是长期的、连续的过程,职业选择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恰恰能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个新的思路和切入点,根据学生需求开展有效的生涯辅导活动,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生涯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及系统化。生涯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方法,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全过程,每个年级学生对生涯的关注重点虽有所不同,但又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在共性教育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根据学生需求和关注点,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育内容及方法设计和选取,这恰是思想政治深化和系统化的体现。

纵使生涯教育对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却因国情、工作理念、师资队伍不足、方法把握欠缺等原因无法普及。因此,需要在推广生涯教育的过程中重新整合资源,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点,实现生涯教育的本土化,更好地、更广泛地发挥育人作用。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生涯教育的引领和本土化支撑,生涯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内心和生活的一种新尝试,能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和不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化,方法多元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生涯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支持。

二、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全球化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种思潮和西方文化伴随影视作品和网站涌入国内,高端产品和西方节日文化也引发了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遭遇了新挑战。如何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站稳自身的思想领地,统领民众思想,应对全球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价值观宣传以社会利益为主导,个人价值和利益诉求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给中国带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经济迅速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极大地改善,人们接触的信息也随之增多,社会充斥着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贫富差距、社会矛盾和伦理危机使人们陷入了道德困惑,内心冲突,幸福感缺失。因此,对人本的关怀、人性的回归、人生的平衡、人的幸福和发展成为了这一代改革中人内心不可磨灭的渴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时代特征在改变,人的利益诉求也在改变,关注“现实的人”成长,对人本关怀的回归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分工精细化,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毕业后将有可能面临数次的工作转换,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是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诉求

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内容都是由产生这个体系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2]8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著的阶级性和政治性,长期强调社会需要而忽略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求。新时期的大学生主体意识强,具有一定价值观体系,这种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容易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已无法深入学生内心,不足以内化为学生自我成长的持续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倾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产生的学科。作为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时代特点及学生需求,衔接现在,面向未来,找准定位。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点及方法,兼容并包,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间深入学生的内心,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三)新形势下生涯教育展现出惊人魅力及本土化需求

西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职业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为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工程师富兰克·帕森斯提出了特质因素理论,强调要人职匹配。随着社会对“人本的关怀”普遍认可,生涯理念应运而生。生涯辅导创始人舒伯正式提出生涯的概念,并形成完整的生涯发展理论。

1999年以来,随着国内就业模式从统筹分配向自由择业的转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解决就业问题,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关注到生涯发展理论,并以此引导学生尽早明确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生涯发展理论经过学者从不同角度的介绍、实践、研究和论证,在开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视野、激发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应对就业挑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迅速获得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生涯教育所依托的生涯发展理论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引入中国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出现过研究者断章取义,机械化、片面理解生涯发展理论等“水土不服”的现象。如,生涯教育在应用初期被国内学者定位为就业指导教育等。因此,生涯教育本土化的需求显著。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辅导员自身职责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24号第3条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3]9。辅导员工作的首要要求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辅导员的“政治性”和“指导性”。其次,要求辅导员创新工作,要根据学生的新变化,因材施教。第三,辅导员要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辅导教育学生的能力。可见,适应学生需求变化,创新工作,提升辅导能力是国家对辅导员提出的职责要求。

当前,辅导员工作多以学生顺利离校、就业为界限。学生毕业后,辅导员的工作便戛然而止。这暴露出辅导员工作的功利性和短视性,难以对学生进行人生发展的引导。实际上,工作仅是生涯的一部分,倘若只关注学生能否找到工作,解决的只是生涯中“生”的一面。然而,学生只有围绕自己的人生目标,协调好人生中不同的角色,协调好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以积极的心态“活”出精彩,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人生,而这也正是考验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用生涯理论教育学生学会取舍、协调、决策,提升学生的生涯成熟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生涯教育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的要求,是生涯教育本土化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职工作创新的要求。

三、生涯教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生涯教育视域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涯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依托生涯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使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共生体,在引领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共生共赢,最终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一)实现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共生共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生涯教育不是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外的学科,而是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在继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进行的创新和发展。生涯教育以学生能为自己做出负责的选择为前提,重点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和追求,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人本关怀。这种以人为本的关怀之情,转变了学生原有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戒心和固有的印象,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可见,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的育人目标及良好的互补性。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保有迎难而上的决心,把目光从关注就业向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转变,从关注政治世界向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转变,贴近学生的需求,设计和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在生涯教育的视域中,学生不仅要就业,更要学会适应职业的变化和生涯的发展,最终实现生涯的平衡,过幸福的人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国内实情,站稳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内的主导阵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促进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形成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体,实现两者的共生共赢,推动生涯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全面、深入、有效开展,凸显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生涯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生涯教育的核心手段是生涯辅导,具体指在辅导人员协助下,引导个人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相应的知识和经验,促进个人生涯发展。在中国,“辅”的本意是古代夹在车轮外旁的直木,用以增加车轮载重支力。“导”从“寸”,“寸”与“手”意思相近,是以手牵引,引导的意思。生涯辅导强调了对学生成长的引领和陪伴。由此,以辅导员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转变角色观念,学习生涯发展理论,提升在生涯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从单一的说教者向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陪伴者转变。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能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故在开展生涯教育时具有先天的优势,利于贴近学生需求,利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发挥育人作用。因此,辅导员既要言传身教,也要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相互促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保有生涯发展的思维,不纠结于学生当下的问题,而是从学生生涯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变化,引导学生自我觉察,鼓励学生承担自己的责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学习正确的、全面的生涯发展理论,提升生涯教育实践能力。目前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生涯教育理解不够全面,甚至错把生涯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职业测评或心理咨询。实质上,生涯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具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学科,其主体包括职业测评、团体辅导、生涯咨询。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倾听能力、沟通能力、活动策划开发能力、评估能力和聚焦、解决能力均提出了全新的或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高校从事生涯教育的教师多是从心理学、教育学或社会学等方向转到生涯教育,属于半路出家,专业性不足,难以开展卓有成效的生涯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大打折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学习生涯发展理论,并有意识地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扬长补短。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情感动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借鉴生涯教育中对人的情感关注,从人的情感入手、切入,方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单向说教,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特点,以学生鲜活的成长需求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直指内心,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以生涯教育为依托,创设学生学习“场”,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高校的生涯教育多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生涯咨询等以关注大学生生涯发展为方向的生涯辅导为主体。其新的理念和人文关怀,扫除了学生大一时期因不适应出现的大学松懈、迷茫和失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以生涯教育为依托,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具有生涯发展能力的现实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生涯教育活动中,要积极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渗透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学习“场”,让学生在此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不断成长。如通过对人的价值观探析,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课堂管理规范行为和习惯、树立态度和信念,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习得。可以肯定,一个对未来有深入思考,有明确生活目标,能正确对接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获得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共赢式发展的学生,是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

(四)以激发学生的自我驱动力重点,开展生涯教育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舒伯认为,人具有一种能够不断地将理解到的自我融入职业(工作)中,在职业(工作)中实现自我的内驱力。每个人自婴儿时期就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好奇和实践的愿望,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动力,生涯教育正是学生实践这种正向需求的推手。生涯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明白生涯目标,清楚如何进行生涯选择和努力。选择和努力问题在生涯中并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而是交错并举的,引导学生对选择和努力的标准进行探讨及深刻认识,本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展现。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激发学生的自我驱动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参与生涯团体辅导或生涯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学习中体验,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再进一步,可根据学生在咨询、生涯辅导过程所体现出的个性特点,当下的成长需求,人生目标,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和辅导方案,开展个性化辅导,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成长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动态发展的。持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重获生命力和活力的关键,是顺应时代的召唤。因此,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贴学生的需求,积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习、借鉴和融合生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生涯教育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1]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责任编辑 乐 知]

2017-02-11

2015年度广东省学校德育创新重点项目“以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当代大学生生涯辅导研究”(2015DYZZ037)

陈 璐(1983- ),女,湖南宜章人,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专项)在读博士,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职业指导师,主要从事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相关研究。

G64

A

1671-8127(2017)03-0067-04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工作者辅导员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