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芬
(中共白银市平川区委党校,甘肃 白银 730913)
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以白银市为例
李平芬
(中共白银市平川区委党校,甘肃 白银 730913)
文章以甘肃白银市为例,通过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白银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找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进而提出对策,为白银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指导,引导西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同时也为西部各省各职能部门及相关机构制定有利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现代农业;制约因素;发展对策;白银
西部地区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优势农业的良好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地域特色突出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提出,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一个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后,才能掌握西部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引导西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落实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激发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白银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干旱山区抓集雨、高扬程灌区抓节水、沿黄灌区抓提升,夯基础增后劲,抓节水促增效,兴科技促增产,强特色促增收,着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瓜菜、马铃薯、林果、草食畜、玉米制种、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目前,会宁县的旱作农业和草畜产业,靖远县的瓜菜、畜禽、林果业(大枣、枸杞、苹果),景泰县的林果业(红枣、枸杞、梨)、沙漠洋芋、畜牧养殖,白银区的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平川区的制种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初显现代农业雏形。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生产抓基地、加工抓龙头、营销抓协会”的思路,积极引进、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龙头企业总数达287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41家,农畜产品加工能力138.6万吨。出口创汇企业4家,累计出口创汇830万美元。获得国家级农产品金奖5个;获得省级农博会金奖6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 253家,其中省级百强专业合作社15家,获得IS9001质量认证的126家,省、市级示范社210个,吸收会员8.35万人,辐射带动农户11.13万户。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23.69万亩,实现农超、农校对接15家,输出农产品20多万吨。
(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按照打响品牌、提高知名度的思路,依托区域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截止2016年,全市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11家,著名品牌13家;累计完成绿色食品认证7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6个,形成了“西北磨坊”粮谷米、“荞梓育”苦荞茶、“靖远羊羔肉”、“黄河石林牌”枸杞、“条山牌”果品、“乾泰”种子、“熙瑞”菊粉等知名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增强
通过大力推广应用全膜双垄沟播、高效农田节水、秸秆生物反应堆、测土配方施肥、蔬菜标准化生产、“三沼”综合利用、牛羊品种改良、秸秆青贮氨化技术等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有效地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现代农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同时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干旱半干旱地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机遇难得。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因素
1.光、热资源充足,农产品质量较高。白银市属于中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海拔1 270~3 300米,农业生产区年平均气温7℃~9℃,年降水量160~450毫米,年日照时数2 500小时~2 700小时,光热资源丰富,为农产品的优质生产提供了保障。
2.农产品特色突出,易于打造品牌。由于自然气候类型变化较大,白银市形成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品。如:“靖远羊羔肉”、“小口枣”、“大板瓜子”、“香水梨”、“会宁小杂粮”等传统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传统优质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又形成了“西北磨坊”良谷米、“荞梓育”苦荞茶、“黄河石林牌”枸杞、“条山牌”果品、“陇源康”牌二苠茄、“乾泰”种子、“熙瑞”菊粉等知名农产品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升。
3.设施农业起步早,发展现代农业的群众基础较好。白银市是甘肃省最早引进日光温室进行生产示范的地区,自1990年至今利用日光温室生产农产品的历史已经20多年。期间从单一种植黄瓜到茄果类蔬菜,日光温室结构从“一代”发展到“二代”,温室管理从传统到现代化管理,都为白银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4.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对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形成了一定的带动作用。白银市的龙头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但近年来逐渐壮大。如:会宁县“康之源养殖有限公司”、靖远县“金杞福源生物制品开发有限公司”、景泰县“玉杰农贸有限公司”、甘肃“条山农场集团”、平川区“枣旺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为白银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促进作用。
(二)制约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白银市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初级阶段,推进现代农业仍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1.水资源约束日益明显。白银市地处亚洲大陆腹地,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差,自然降雨量达到400毫米以上可以从事雨养旱作农业的土地不到十二分之一;达到300毫米以上的土地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当地自产地表水只有1.44亿立方米,利用高扬程提灌工程从黄河可取用水9.75亿立方米,现有水利工程取水量已达到9.9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69立方米,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二分之一,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农业是用水大户,全市实际用水量中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5%。
2.地表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旱作区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雨水利用率显著提高,每毫米降水的粮食生产力达到1.5公斤。但地表水的75%用于农业灌溉,灌区普遍采取大水漫灌,灌溉定额440立方米以上,只有不到8%的耕地采用滴灌、喷管等现代灌溉技术。水资源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落后,对水资源的供需认识不够深刻,公众节水意识薄弱。实施水权制度改革后,虽然确定了用水户的初始用水权,但没有真正建立起水权交易平台,也没有构建水价形成机制。
3.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白银市的农田水利、县乡道路、生态环境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大,特别是现有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建设标准就低,再加上近40多年的运行,老化失修严重,运行成本高。农业灌溉系统还没有完全实现配套,计量设施没有到田间地头。高标准农田占比较低,部分农田由于过量灌溉导致次生盐渍化。
4.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发育不充分。在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的体制下,不论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户自为战,个体经营为主,虽然在市场竞争的影响下,成立了一些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但大多层次较低、管理水平落后、市场竞争力偏弱,真正能够带领合作成员创市场、参与竞争的、起到龙头作用的很少。另外,农业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布局不尽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带动能力偏弱、辐射范围偏小,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农业产业组织的市场化、社会化和集约化发展。
5.农业投入普遍不足。尽管白银市和各县区对发展现代农业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补助资金有限,对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业的带动不强。与甘肃全省情况基本一致的是农村金融落后,资金外流严重,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促进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政策在各县区执行进展存在明显差距,农民在资金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6.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强。白银市虽然有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检测、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机构,但由于人员老化、工作经费不足、人员缺乏培训,所以服务不到位。
7.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白银市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为82.38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61.5%,其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4.43万人,占17.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0.71万人,占36.8%,小学及文盲26.1万人,占31.3%。而在全面小康各监测指标中,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在18项指标中属于第二位重要指标,权重占12%,2009年白银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8年,相当于初中二年级水平。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决定农民的就业水平,农民的就业水平直接影响农民增收的快慢。
8.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从农业转向工业、从农村流入城市难以逆转,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制约。
9.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严峻。农业面源污染加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小;特色农产品品牌少,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建设滞后。
(一)突出特色,规划区域主导产业
选择主导产业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白银市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水,按照农业可用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可以将全市农业按照三个区域即:会宁大部、靖远、平川区部分降雨量大于300毫米的旱作农业区;黄河沿线自流灌溉农业区和以景电、兴电、靖会等大型提灌工程为主的高扬程灌溉农业区,围绕节水、高效、特色进行现代农业产业布局。
(二)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引导农民走节水高效农业之路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促进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过去没有实施水权制度改革,水资源取用权益属性和商品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作为一种由价格的半公共产品提供,导致农民水权益和水商品意识缺失,水效益意识不强,节水原动力不足;导致节水新技术推广难度加大,节水设施改造缺乏资金,农民普遍采用大田漫灌,并且尽可能的在田间多灌水,既严重浪费了水资源,增加了不必要的水费成本,也造成灌区次生盐渍化加重。
(三)建设节水高效农业示范点,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
围绕不同区域产业布局特点,建设一批由农业系统特别是水务、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等部门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示范点,以便于农民就近学习农业新技术。认真研究筛选适合不同作物和家畜高效管理的技术措施,制作电视培训片,利用现代传播媒体宣传培训农民,做到家喻户晓。把条山农场建设成白银市现代农业示范点和干部农民培训基地,普及推广现代农业灌溉技术。
(四)开拓创新,谋划发展农村金融产业,支持农业产业化
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金融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大政府财政整合力度,研究支持创新突破农村金融瓶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金融支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规模化生产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远距离销售,增加农业产值。
(五)持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基本属性决定了各级政府应承担投资主体责任。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确保各级财政对农业科研投入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继续提高农业科技经费总投入在GDP中的比重;着力健全中央与地方激励相容的财政机制,鼓励和支持地方财政加大对省级、地市级农科院的投入力度,提升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优化投入结构,增加科研机构事业费,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水平,确保科技人员安心于农业科技创新。
(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他们的活力决定农村科技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均衡、优势明显的人才队伍。着力优化人才结构,在坚持农业科技人员全员聘用制,公开招聘、凡进必考、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等人事制度的前提下,把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进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强化“青年英才计划”实施力度,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领军式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拔尖人才。健全人才管理机制,设立“神农学者计划”,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引领创新中的标杆作用。重视科研团队体系建设,以科学家、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为主体,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卓越创新团队。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工作绩效与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福利补贴挂钩,对有突出贡献者政府应给予重奖。
(七)切实抓住实施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重大机遇,落实好“六盘山扶贫片区白银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项目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实施水利专项扶贫工程,推进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等区域扶贫重点水利工程。所以,抓住中央将白银市部分县区列入六盘山区整体扶贫项目的机遇,积极落实好“六盘山扶贫片区白银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工程的提出具有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煤矿失陷区治理、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大意义,既能扩大50余万亩的高效农田,增加农产品供给能力,又能搬迁安置20万贫困人口,使他们根本上脱贫致富。白银市通过推进水权水价制度改革,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现有灌区农业灌溉定额可以下降到每亩300立方米,可以节约取水指标1.4亿立方米,工程建设的取水指标在市区内即可解决,使项目建设的最大障碍得以消化。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Z].(2016-12-31).[2017-02-05].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05/content_5165626.htm.
[2]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EB/OL].(2016-02-23).[2017-01-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24/content_5162818.htm.
[3]张智全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白银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践行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发展,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努力奋斗[EB/OL].[2016-11-09].http://www.baiyin.cn/xxgk/xxgkml/zcjd/qwjd/201611/t20161111_72647.html.
[4]白银市党建引领奔小康方案[EB/OL].[2016-03-14].http://www.bygd.cn/article/article_28752.html.
[5]白银市“十三五”规划[Z].2016-02-23.
(责任编辑:C 校对:R)
F320.1
A
1004-2768(2017)07-0099-04
2017-04-30
李平芬(1967-),女,甘肃靖远人,中共白银市平川区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及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