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泉山实验学校 山东 临沂 277700)
前言:从当前的现状上看,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写作难这一现象,其在写作中常常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所写文章也严重的缺少生动性、创新性,难以达到预期中的写作效果。至此,针对于这一现状,教师一定要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致力于思维训练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的写作效果有所提升。由此可见,在现阶段,对其的实践策略加以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不仅是一项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所在,其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综合素质的考察,使学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传统模式下的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就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讲解写作要点、写作技巧等,增强了学生对写作的枯燥感、乏味性,导致部分学生对语文写作失去兴趣,就只是一味的应付教师等。
而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大力的开展思维训练,将语文写作的魅力展现出来,使学生在思维的驱动下,在写作中思维泉涌,拥有更多的想法、写作思路等,使其所写出来的文章亮点多多,具有生动性、创新性等,使其得以更高层次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写作等打下良好基础。
2.1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2.1.1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材料[1]。针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本身就处在一个较为敏锐的阶段,其的思维方式、认知结构都尚未成型,教师的有效指导显得十分必要。至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效用,将思维训练落到实处,使其的写作效果得以增强。例如,教师可以以教材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性、全方位的剖析,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优质的文章阅读,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其的写作打下基础。
2.1.2全面性地掌握材料。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头脑风暴”的模式,这是一种十分流行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脑洞大开,增强其思维的创新性,为其的语文写作提供帮助。例如,针对于不同的学生,其的思维形式也是有所不同的,至此,教师就可以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先引导其思考、再引导其合作交流,为其的思维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2.1.3对比认知材料。在写作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地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教师也可以采用对比认知材料的方式,对其的思维起到一个促进、提升的作用。例如,横向对比:让学生在认知材料当中,选取同一话题的文章,对其的写作思路、手法进行剖析:纵向对比:让学生对现有材料加以分类、规划,再进行比较。在比较过后,也可以进行小组交流、成果展示,以在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使其获取到更多的收获、启发。
2.2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思考时,常常会出现优柔寡断、慢条斯理的情况,不仅浪费了时间,也难以达到预期中的写作效果。至此,为了进一步地落实思维训练,教师也应增强其思维的敏捷性,使其最终的写作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篇材料,在第一次时,可以要求其在五分钟之内完成理解、第二次三分钟、第三次两分钟等,以此来提升其思维的敏捷性,为后续的写作提供服务。
再例如,教师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朗读一篇画面感较强的文章,让学生闭眼想象、感受,力求在其的脑海中呈现相应的画面,实现思维、听觉的统一,进一步地推动其的思维发展,使其的写作效果达到最佳。
2.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3.1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2]。从目前的现状上看,部分学生在写作时思维较为固定,不利于其思维的创新发展。例如,针对于材料作文一类,就会局限学生的思维、思路,在这时,教师就应打破这一现象,让学生对材料加以混淆理解、模糊理解等,以此培育其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为其的写作助力。
2.3.2创设思维情景[3]。要想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思维情景的创设也是尤为必要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其的写作效果达到最佳。例如,当学生在以“动物”为主题进行写作时,教师就可以让其换位思考,假如自己就是笔下的小动物的话,就会什么样的心情、感想等,以此来强化其思维的映射性、发散性,使其所写出来的文章更生动、形象。
结论: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在此模式下,可以完善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其的写作灵感,使其在写作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等,使最终的写作效果事半功倍。虽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教师在此方面的意识还依旧薄弱,但我确信,只要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一定可以使这些不足得到完善,使写作教学得以更高层次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