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文言虚词的衔接教学

2017-04-14 04:19:05
数码设计 2017年14期
关键词:蔺相如虚词初高中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本文“文言”指中学课本(人教版)里出现的文言文(不包括诗歌);“虚词”,指七(下)课本“《汉语词类表(实词)》之外的词。

1 为何需要文言虚词的衔接教学?

1.1是语法教学的需要。许多同学在小学甚至初中阶段,从未系统地学习语法,而“虚词”的掌握首先需要掌握基本语法,在高中,语法是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1.2是文言文学习的需要。高中的许多课文可以看作初中课文的升级版。以人教版课本为例:初中课文《端午的鸭蛋》(汪曾祺)和高中课文《边城(节选)》(沈从文),风格相似,但后者篇幅增加、难度加大。文言文亦然,如:初中的《木兰诗》和高中的《孔雀东南飞》。另,文言文总体占比也明显上升,从最初的每单元一篇浅显文言文(七年级《童趣》),到最后的整本都是文言文(高二《史记(选读)》),难度的增加使文言虚词的学习避不可免。

1.3是应战高考的需要。高考《大纲(语文)》明确指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并列出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高考翻译题是对文言基础能力的综合考查,实际涉及了实词、虚词、句式、文化常识诸多内容,其中对虚词的考察相对隐蔽而重要。

2 如何进行文言虚词的衔接教学?

2.1从字源学角度。

例:安(从女在宀下,“宀”即深屋,四周交覆为屋,有堂有室为深屋。)

(1)女在宀下表示安定、安居,引申出“安全、安稳”之义: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人在屋中为安居,物则为“安置、安放”之义:孔明将安营之法一一吩咐与杨仪。(《失街亭》)

(3)由“安居”“安放”虚化为疑问代词指代地方,译作“哪里”: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2从语法角度。

例:“以”可以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副词。

(1)用作介词:

①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张衡传》);

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③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

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

(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①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②表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表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以弱天下之民”(出自《过秦论》);

④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荆轲刺秦王》)

⑤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用作助词: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

(4)用作副词:

通“已”,已经:“日以尽矣”(《荆轲刺秦王》);“前以降及物故” (《苏武传》)。

2.3通过“字频统计”等实践活动。

所谓“常用”,需要学生自己有切身的体会。最好的办法是在高一伊始,带领学生一起研究。

步骤一:教师提供初高中文言文全部文本并列出需要统计的文言虚词(如:高考《大纲》所列的、教师觉得重要的、学生觉得难懂的)。

步骤二:教会学生统计方法(借助计算机,很简单),列表记录频次。

步骤三:列出该虚词的出处。

此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复习和预习初高中文言文,有效助力教师的衔接教学。

结语:修订版课标告诉我们:文言教学中注重字词的解读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拦路虎”,学生往往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抠”出来,各个击破。

猜你喜欢
蔺相如虚词初高中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青年心理(2021年29期)2021-05-23 13:30:20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将相和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负荆请罪
也谈初高中衔接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负荆请罪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