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妍
(江苏省灌云县侍庄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200)
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
黄 妍
(江苏省灌云县侍庄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200)
“还课”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突破以往的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等学习方式的局限,自觉采用其他的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有效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还课”融合了多种方式于一体,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优化,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
数学;教学;创新;探索
传统教学与新型模式的多年的碰撞中,数学课程发生了深刻变化,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以及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我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归结为: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进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摸索并实践着一种新型的数学学习方式——“还课”.
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着学生通过理解,以讲课的形式,将一节新课或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如概念、命题或它们的应用(如例题、习题)讲解给同学或老师听,并力求用各种方式讲解(如文字演绎、图画).以求达到使他们听懂的目的,即为“还课”.
“还课”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深入透彻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的内涵,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有效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对数学概念、命题等进行综合思考表达,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形成良好数学思维品质.
“还课”要求学生将某个教学内容在全班同学面前以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讲解.其他同学或老师对其讲述的内容进行质疑、补充与完善.
第一步,先让学生思考,尝试讲解,可以试着写“还课”稿,由教师批阅,同学互相批阅、交流,然后学生自己修改.
第二步,待学生写“还课”稿渐趋成熟,让学生依据“还课”稿,进行讲解.当学生对需要讲解的内容“成竹在稿”时,要求学生向全班讲解,学生在说数学的过程中更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而通过同学老师的质疑使问题进一步明晰,从而促进学生寻找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步,要求学生脱稿讲述.这一步应当是“还课”的最高境界.
初一上学期,一般是一、二层次有机结合,引导后逐步鼓励学生讲,可以是某一点或某一个问题,或者一个试题,这个阶段必须耐心仔细,做好全面的辅导指导工作,循序渐进.初一下学期写稿讲解,主要在教师启发、学生共同研学基础上定稿讲.从个别学生思考开始,可分组进行讨论定稿,推举代表讲解,逐步有所扩大学生人数,这个阶段能讲的学生,是班级“小先生”.内容以小问题、例题、习题为主,切忌操之过急.
初二上期开始鼓励自主学习新课程,“备课”并可以讲解,在教师的质疑、学生补充中完成学习.在对某个小问题、例题、习题、试题基础上,过渡到一节新课.学生可以扩大到全体,不同学生可以达到不同层次,创造每一位学生的讲解机会:组内讲,一次讲,推荐在班上讲等.初二下学期,基本形成“还课”给学生,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讲解为主,教师主要是启发引导,作课前材料准备、预习要求、课堂质疑补充、课后检测检查,不断反思调整.初三全面“还课”实施,形成自主学习探索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重点放在难点的突破和学习内容的巩固、综合学习的提高.
由于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大多还达不到将新学知识讲解透彻的要求,所以“还课”内容、形式选择是很重要的,要求太高或太低,都会使学生对“还课”失去信心或失去兴趣,进而影响“还课”的进行.在“还课”的内容上应从简单到复杂再到富有挑战性,在“还课”的形式上应从简便易行到精炼精巧,在对学生“还课”的要求上应从低级到较高级.
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和学生在不同时期的能力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但要注意对每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出具有发展性的要求,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取成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还课”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鼓励和适当的指导、帮助,并督促学生坚持不懈的进行“还课”,不可遇“难”却步、半途而废.
[1]徐萍.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4(03).
[责任编辑:李克柏]
G632
A
1008-0333(2017)29-0028-01
2017-07-01
黄妍(1979.2-),女,江苏省连云港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