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对南宋高宗朝贬谪诗坛的影响

2017-04-14 02:58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诗风贬谪陶渊明

蔡 龙 威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2017-06-06

蔡龙威(1981—),男,黑龙江鸡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宋元明文学研究。

论陶渊明对南宋高宗朝贬谪诗坛的影响

蔡 龙 威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在“渊明文集,至宋而极”的时代,陶渊明的诗风人格亦对南宋高宗朝贬谪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之所以能发生,既与此期贬谪诗人们在命运多舛时需要精神寄托有关,亦与陶公在安贫守道和隐逸之人格志趣及诗风的平淡闲适上的突出特点有密切联系。

陶渊明;南宋;高宗朝;贬谪诗坛

陶渊明作为一名伟大的诗人而影响后世,有一个渐进增强的过程。魏晋时代,浮艳绮丽诗风主导文坛,陶渊明诗歌的平淡韵味并不被时人所认可,被视之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在《文心雕龙》中并没有突出的位置;诗歌发展到隋唐五代阶段,伴随着艺术审美取向的多元化和山水田园诗的日渐兴起,陶诗的价值开始逐渐为时人关注和肯定,其在诗坛的地位也渐次上升;到了宋代,以宋初“白体诗”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开始认真汲取陶诗的风格和精髓,王禹偁的萧散平淡诗风即是学陶而得,继之而起的苏轼、朱熹等人也大力褒扬和推举陶诗,使得“渊明文集,至宋而极”[1]88。正所谓“靖节诗真率自然,倾倒所有,晋宋以还,初不知尚;虽靖节亦不过写其所欲言,亦非有意胜人耳。至唐王摩诘、元次山、韦应物、柳子厚、白乐天、宋苏子瞻诸公,并宗尚之,后人始多得其旨趣矣”[2]101,这种状态持续到南宋初期。在此期,陶渊明诗风人格对南宋高宗朝贬谪诗坛的影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志行节操上的影响:安贫守道

在宋代,陶渊明清高耿介、安贫守道的人生志节取向,是人们学习并接受陶渊明的重要原因。苏轼在给苏辙的信中就曾说: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严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3]85-86

在《书李简夫诗集后》中说:

孔子不取微生高,孟子不取于陵仲子,恶其不情也。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4]2148

可见,宋代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当是源于对其精神和人格的高度赞许。

李纲正直凛然和孤高耿介的性格使其对陶渊明的人格和气节极为推崇,在《次韵和渊明饮酒诗》中说:“我读古人书,独与渊明亲。”[5]134具体来说,是陶渊明的洒脱和傲然气节,使李纲赞叹不已。如李纲的代表作《过渊明故居》:

舍棹湓浦城,税驾柴桑里。缅怀靖节翁,衡宇兹避世。乞食虽甚贫,折腰肯为米。陶然傲羲皇,独得醉中意。三径不愿余,五斗聊自诔。优游晋宋间,俯仰无可愧。若人骨已朽,凛凛有生气。斜川尚环流,层城亦秀峙。如何高世士,庙貌乃颓圮?谁将一觞酒,荐此菊与杞?朗咏《归来辞》,感叹成坐起。

在诗人李纲看来,渊明身上具有“傲羲皇”的文人气骨,这使得其虽“若人骨已朽”,但留下的精神却仍然“凛凛有生气”,陶公即便退隐山水田园间,亦能“独得醉中意”,渊明的这种精神和情操使诗人李纲“感叹成坐起”,这感叹,既是对渊明节气之赞赏,又是对渊明洒脱之向往,也是对自身无奈之感喟。

如果说李纲的贬谪诗重在学习陶渊明一身傲骨的性格,那么李光在其诗歌中更重于承传其生活上安贫守道的准则。“晚节师渊明”的李光曾在其诗序中道:“东坡《载酒堂》二诗,盖用渊明《始春怀古田舍》韵,遂不见于后集,予至儋始得真本,因追和其韵。”其诗云:

荒园草木深,樵牧不敢践。虽无南国爱,正以东坡免。平泉与金谷,视此颜有腼。至今儋耳民,里巷多乐善。胜游傥可继,杖策敢辞远。燕谈有佳侣,永日可忘返。酒酣任歌呼,此兴吾不浅。(其一)

嗟彼海南郡,土瘠士常贫。薯芋饷昼耕,松明照夜勤。当年两黎老,能邀玉堂人。一往五十年,遗迹宛若新。邦君时举酒,父老举欣欣。贤多隐农圃,耦耕可问津。鲁叟欲乘桴,东坡愿卜邻。他年青衿子,凛凛多秀民。(其二)

在这两首和陶诗中,诗人李光在草密木高的荒村常贫田园,感受着民风淳朴和好客友善,在与当地居民燕谈中而忘返,进而表达其拙守田园、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也正是凭此“安贫守道”之志,使得李光在孤苦贫寒的海南之地贬谪,而能够达观自适,苦中求乐。又如其《题李子从清风阁》:

吾宗河山杰,气直甘贱贫。一坐古藤州,十见岭峤春。深林寄倦翼,涸辙横修鳞。华阁俯大江,东望山嶙峋。一榻自俯仰,鼻息撼四隣。稚儿日戯侧,丱妙参席珍。人间正热恼,道上多瘴尘。清风飒然至,自谓羲皇人。愿师陶靖节,不羡石季伦。有酒但频酌,从渠喜还嗔。

李光贬谪于海南瘴病之地,外遭奸邪窥视,内怀恺郁隐优,吃则粗粝,住则茅寮,但是其安于贫贱、钟情山水、娱于书史、仰慕羲皇的淡泊之心却始终不改。“愿师陶靖节,不羡石季伦。”即为其“晚节师渊明”以及他那甘于淡泊的节操作了最好的注脚。李光学习陶渊明安贫守道的超逸人生态度,在其《渡海三首》等贬谪诗中亦有很好的体现。

二、价值取向上的影响:归隐山林

作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身上的隐逸之气吸引着无数后世文人,仕途失意时的李纲就是其中一位。被贬蛮荒之地的李纲,其“吾读古人书,独与渊明亲”[5]134(《次韵和渊明〈饮酒〉诗二十首》)表达对陶渊明隐逸之志的追同。这种对陶渊明的推崇,一度使李纲想要“荒径便抛官”而归隐田园。同一时期,具有此种心迹风尚的还有程俱《叔问观韦苏州诗至“萧条竹林院,风雨从兰折。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以为适与景会以寄余,因用韵书怀云》等诗。

而汪藻对陶渊明的推崇,体现在其贬谪诗作中,表现出的是一种超逸绝俗的人格气度和精神。如其《书局晚归》:

平生麋鹿姿,不意华屋居。一为轩裳撄,所得非所如。弱迹踵诸彦,清班直周庐。蓬山切星辰,牙籖明绮疏。散帙喜所得,怀铅愧中虚。暝归复奚营,一饱不愿馀。宁甘四立壁,懒作三献书。高槐障熇烦,清阴落庭除。幽卧遂终日,兹谋定非疏。娟娟新月流,翳翳归云舒。怀人发浩叹,屏营以踟蹰。愿言果归志,春波涨隋渠。

开宗明义,此诗首联即表露出“平生麋鹿姿,不意华屋居”的高绝弃俗情操,然而步入官宦仕途,却没有得到当初所想所愿。如今之所以仍委身于繁杂俗务,也只是出于生计生存考虑罢了。即便如此,诗人汪藻仍“宁甘四立壁,懒作三献书”,在仕隐出处的矛盾处境中,表达了作者自我“愿言果归志,春波涨隋渠”的归老还乡之祁向,又如其《试闲同宋德操陈纯中登稽古阁晓望》:

双睫不能熟,疏钟起初晓。危栏扶力上,层檐挂云表。群峰苍玉如,开帘四环绕。向来声利场,自今眼界小。两君天下士,一见意倾倒。有此风味佳,未受秋思恼。我昔溪上住,盟言寄鸥鸟。今年纵得来,官事间日少。樊笼更樊笼,归途天样杳。是处非不佳,千虑舒怀抱。浮云且东来,吾家隔林杪。境熟断难忘,终念今朝好。

此诗以“群峰苍玉如,开帘四环绕”的秀美风光开篇,承接对宋、陈高尚品格的仰慕,也为自己向二人的品质所看齐设定了标准。“我昔溪上住,盟言寄鸥鸟”则借用典故表达了其退隐山林之心迹。

三、诗风韵味上的影响:平淡闲适

平淡闲适的诗风是陶渊明影响后世文人的主要方面。钟嵘《诗品》称:“宋征士陶潜,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6]13严羽则从陶渊明诗的质朴自然角度加以评注。吴之振云:“诗则取径韦、柳,以窥陶、谢,萧散古淡,有忘言自足之趣,标致之最髙者也。”[7]868

秉承《古诗十九首》的风格,陶渊明创作了很多的五言古体诗。杨万里于《诚斋诗话》中认为,陶公之五言古诗,雅淡而韵味深长。五言古体诗古朴简淡的风格对程俱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其《北山小集》的十一卷诗歌当中,古诗就占有八卷之多,他的五古诗创作亦如陶诗一样,主导风格就是平雅闲醇,其在《读陶靖节诗》中云:

吾观靖节诗,三叹有遗音。卧看起咏之,愔愔澹多心。欲学靖节诗,慎勿学其语。心源如古井,衡气光发宇。言无出言意,妙语自天与。譬如清泠渊,月湛不可取。嵚崎厄惊湍,乃若震雷鼓。斯言可深味,往往弃如土。

可见陶诗古朴自然、妙语自天的风格对其极具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亦解释了程俱诗歌平淡古朴的特征和渊源。

同一时期的李弥逊亦受陶渊明魏晋风度之影响,其贬谪诗歌无论在思想感情还是在风格特征方面都显现出一种陶诗所具有的淡然清雅的特征。如其《次韵贲远归田》其三:

归去田园好,秋还橘柚乡。稻梳萦带水,茅枕束刍篁。绝迹公门步,薰心佛土香。此生真逆旅,无虑可消忘。

诗中“绝迹公门”而“归去田园”之志向,在“稻梳萦带水,茅枕束刍篁”的古朴韵味中显得真挚而悠长,体现出陶渊明平淡闲适诗风的影响。

晚年被贬岭海的李光,在困苦贫寒的生活中能够发出“长羡篱边元亮醉,谁怜泽畔屈原醒”(《寄内》)的感慨,这种平静淡泊的处世态度与陶渊明在此精神上对李光的影响不无关系。《四库全书总目·庄简集》云:“李光垂老投荒,其节概凛然,宜不可犯,而其诗乃志谐音雅,婉丽多姿。大抵皆托兴深长,不独张淏《云谷杂记》、赵与虤《娱书堂诗话》所举《双雁》一诗、《道中》一诗、《藤州安置赠枢密使臣》一诗为‘清绝可爱’。”[7]1347此种风格反映在其诗歌创作中,就是如陶渊明一样执着于平淡田园之境:

扁舟重过海边村,野竹侵阶柳映门。相对小窗宾客散,十年忧患不须论。 (《重过横河宿莫氏南轩》)

半亩茅亭倚壁开,中安五寸黑香台。小窗容膝频招客,呼出丁香佐一杯。(《戏题林庭植茅亭》)

村落家家社酒香,杂花开尽绿阴凉。山畦是处田畴美,时有归牛待夕阳。(《行潘峒诸村,爱其岩壑之胜,田畴之美,因成小诗》)

竹影、丁香、社酒、田畴、夕阳等爽朗清新的如画意象,共同谱写了恬静淡远的田园乐章,为李光的“晚节师渊明”作了最好的注脚。

陶渊明诗歌所体现出的“词旨平淡高远”的意韵风格也对李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检索李纲诗集,我们发现其提及陶渊明处有50余次,并遍和陶公《贫士》《归园田居》《停云》《归鸟》《劝农》诸诗,可见陶渊明人品和诗歌“平淡”风格对其影响之大。在《沙阳和〈归去来辞〉》中,李纲评价陶渊明:“典丽间放,冠绝古今。非止独步江左一时而己,后虽有作者,莫能及也。”[5]1355面对屡遭贬黜的官宦生涯,李纲是痛苦的,这在其《和渊明〈拟古〉九首》其一中体现的比较明显:

风霜已摇落,天气犹清和。聊将一樽酒,自饮还自歌。朝心愁不开,暮发白已多。朱颜与绿鬓,飒若霜萎荷。流年不我与,不饮如老何!

在深秋时节,面对风霜劲健、草木摇落的萧索景象,诗人心中产生了不尽的感慨。一贬再贬的遭遇使李纲身心俱疲,他对“流年不我与”英雄壮志难酬的体验,使其在无限感叹中只能“聊将一樽酒”了。当然面对如此坎坷人生,借酒消愁之外,通过陶渊明对归隐田园闲适平淡生活的追寻,李纲使自己苦楚的心逐渐宁静了下来。此时的李纲,在思想人格和诗歌技巧等方面受到陶渊明极大影响,诗风平淡有韵味。如《自河源陆行如循梅》:

自河源陆行如循梅,雨霁天气颇佳,偶成古风。宿雨乍开霁,新砀倏飞升。 峤南瘴毒地,乃尔气候清。束装遵陆途,夹道松林青。我家大江南,及此归有程。山禽亦为喜,林间啭新声。况复抵衡宇,童稚欢相迎。入室酒盈樽,聊以慰平生。已矣勿复道,晚节师渊明。

此首诗成于作者被贬海南道中。诗中展现的雨后初晴的清新青翠和鸟语花香景象,几使诗人遗忘这“南瘴毒地”的险恶。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对平淡闲适田园生活的向往,使其情不自禁地要“晚节师渊明”了。

综上所述,陶渊明能够对南宋高宗朝贬谪诗人产生重要影响,既与此期贬谪诗人在命运多舛时需要精神寄托有关,亦与陶公在安贫守道和隐逸之人格志趣及诗风平淡闲适的突出特点有密切联系。

[1]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许学夷.诗源辩体[M].杜维沫,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3]曾枣庄,舒大纲.三苏全书:第18册[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4]苏轼.苏轼文集[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5]李纲.李纲全集[M].王瑞明,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04.

[6]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7]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56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5.

I206.3

A

1672-3600(2017)11-0075-03

【责任编辑:郭德民】

猜你喜欢
诗风贬谪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苏轼的贬谪生活
以健为美,力求诗风刚健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非同凡响的秋歌
学苑诗风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宋代贬谪文学研究述论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