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平
(江苏省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南通 2265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回顾展望
张卫平
(江苏省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南通 226500)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回顾能够更加清楚的对未来进行展望。加强体育锻炼是青少年增强体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突破亚健康状态的一个途径,基于此,本文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为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问题进行回顾和展望。
改革开放;青少年;健康;回顾;展望
不断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不但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能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可用性人才。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建国初期就曾经指出,学生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学习第二,由此也确定了我国各阶段学校开展体育课程的教育方针,更加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成长的关心。
在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学校教育等等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由此开启了新的道路篇章。在1979年,我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合法位置在国际奥委会上被确立,但是因为当时国家还处于经济恢复阶段,因此在经济和政府财务有限的条件下,国家想提升国民的体育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育竞技技能,由此确定了提高体育素质的方针策略,这样青少年的健康体质问题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在七十年代末期,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刚刚超过三百元,在农村不足一百五十元,因此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这样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也受到了这些因素的极大影响。在随后的期间段,国家体育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研究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确定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即“增强学生体质”,这次教育思想主题确立以后,我国学校体育走上了改革之路,承担起青少年体质健康探索的任务[1]。该思想主题的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体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得到完善。在1979年10月,国家通过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草案》以及《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草案》。这两个制度的建立,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的三四年间,该草案经过了不断的完善,一些详细的体育教学目标以及体育要求也有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其次,学校体育课程的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这样体育教学的地位被提升上来。教育部颁发通知,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至少在每周有两个课时的时间,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198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委员会以及卫生部门等,在全国上下为检测学生的体质,颁布了体质健康卡,这样可以定期的在学生中间展开体质健康调查[2]。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全面开启,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政治文化领域都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和乡村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体育方面,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获得了15枚金牌,在世界上位列第四位。这种体育成绩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体育热潮。1984年秋,中共中央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在文件中明确的指出,要全面的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致力于提升全面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学校教育,更要从青少年抓起[3]。这一时期,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主要倾向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项体育政策倾向全面和系统化。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颁布了《关于体育教学的暂行规定》,其中包含的内容有学校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场地以及体育设备等等要求,在我国进入和平发展时期以后,这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体育教学规定。足够的显示出体育工作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4]。
第二,政策具有科学化标准。在1982年,国家颁布了《全国中小学体育卫生检查验收实施方案》,并且在随后的一年里,颁发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在这些制度和方案中,明确的指出了,每一级别的教育系统都要把学生的卫生工作和体育工作当成考评学校的一个指标。例如,在城市中的普通中学,要设立卫生室,并且卫生室的医护人员要按照600:1的比例进行配备。与此同时,我国体质研究和中学生营养促进会成立,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政策的理论在执行方面效果突出。理论和实践要相互协调发展,在体育课程受到重视以后,提升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重任就落到了体育教学的身上,由此体育思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学校体育开始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并且也有了快乐体育教学和终身体育教学的思想形式,在这一时期,这些方针政策为具体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方面的指导。
第四,体育政策发展的与时俱进性。在改革开放以前,学校的体育锻炼目标基本在体操、滑冰、掷手榴弹和爬绳以及俯卧撑方面,这些项目虽然已经设立,但是难以开展,所以在改革开放以后,删除了这些项目,开始增加测量打分和更容易进行的日常体育锻炼,基本本着提升青年学生身体素质的项目。在1982年颁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91年,颁布了地方《体育课程标准》,由此青少年的体育卫生政策指导思想以及培养目标等等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也做出了较大的调整。
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中全会中都提到了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情况,因此这些为体育的进一步改革和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体育思想的深化:国家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目标也随之有新的变化,以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的体育政策和体育体质就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例如,伍绍祖提出了“六化六转变”的体育改革思想,这里包含的内容是体育转向生活化、体育普遍化和体育科学社会化,更应该向产业化和法制化发展。1992年确立了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产业化为方向,建立起充满活力的体育第三产业,因此体育产业思想得到确立,体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5]。
体育思想的飞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阶段,国家指出,学校要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由此加强体育教学的指导工作,这种思想的确立,使学校体育更加倾向综合性、整体性以及全面性。这标志着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有进一步的飞跃。2000年,北京奥申委代表团提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奥运会申办理念,这种思想标志着我国体育走向人文性,百姓体育和全面体育的概念在我国社会中确立。
首先,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工作的落实。在2000年以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就建立起了体育艺术管理机构,然后经过不断的精简编制和职能的转变,设立了体育、卫生和艺术以及国防体育教育综合体,由此强化了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也扩大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权。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开始关注学生的体育意识,并且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重视体育的位置,保障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6]。
其次,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取得了新成绩。在全国义务阶段的学校体育教育中,2000年颁布了体育教学大纲的修订版,然后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2011年推行了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指标,这样学校体育课程就从以往单一性的体育教学变成了体育学科与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新的课程教学体系。由此,地方开展发展特色体育教学,部分学校开始有针对性的开展广播体操和长跑活动项目以及大课间活动,在2006年,全国各大学校开始推行阳光体育活动。
青少年体质健康程度的提升是全社会和全学校的共同责任,因此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动员社会的力量结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保障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过程和条件,尤其是一些社会体育活动机构为青少年提供优惠政策,不断提升他们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并且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让学校发展有法可依,保障各项政策和目标的实施。
综上所述,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希望本文能够促进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体育的关注。
[1]朱臣廷.我国青少年体质发展俱乐部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时空,2014,29(7):29-30.
[2]赵霞.论我国青少年体质变化趋势与学校体育改革[D].华南师范大学,2012.
[3]毛瑰荔.皖东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特征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4,17(16):123-124.
[4]王奇,方新普.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诱因分析及改善途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4):392-396.
[5]谷红红,陈玉忠,孟凡涛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25(11):96-98.
[6]邓希泉,邹宇春.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健康的主要问题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5,12(1):23-42.
G804.49
A
1009-8534(2017)05-0183-02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阶段性成果《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理论逻辑及实践反思》(编号:2015SJD678)
张卫平,女、江苏省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辑:刘 芳
审 稿 人:张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