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又竹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7)
法语二外课堂的中法文化对比教学研究
陈又竹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7)
不同的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影响不同,在进行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文化与语言之间紧密的关系带给了教学较多的影响。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在二外法语课堂上添加对中法文化进行对比的教学内容可产生明显有效的理据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形式将中法文化在不同方面的差异突显在学生眼前,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大学法语教学;中法文化;对比
在现有的语言种类中,法语属于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语言,同时也属于在全球范围内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随着中法两国关系的快速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内将法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学习的英语专业的学生数量呈现递增的趋势。但在学习二外法语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会过于看重语言本身而缺乏了对相关语言文化的重视,从而产生了很多学习的误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本文将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来讨论二外法语教学过程中的中法文化对比。
在继承发展每一个文化过程中,语言属于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与手段之一。语言构成了文化的大部分内容,成为文化传播发扬的载体。两者紧密的关系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发展都需要接受来自彼此的影响。绝大多数的社会语言学者表示,语言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发展所必须的,属于一种文化现象,所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应该先从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切入。每一个国家都可通过自身的语言来展现本国的民族文化及其中的内涵与背景。在二外法语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未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放于重要位置,那么到最后培养的学生大多只是熟悉词汇与语法,应对考试答题的学生,而不是真正懂得法语内涵并灵活运用的学生,这也是他们在文化交际中发生错误的语言和行为的主要原因。从某一方面来讲,使用一个词语时如果不理解其中的语义与情感而导致产生错误的文化交际行为要比产生错误语法句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要大得多。
想要真正学好一种语言,必不可少地就是要认识了解并基本熟悉该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尽可能地避免出现理解性的偏差与运用的错误。中法两国因为历史发展具有巨大的差异,因此继承与发展的文化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在中国文化里群体与集体意识较明显,主客体内容相协调统一,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在法国文化中强调主客体之间具有对立关系,物与我两者彼此分明,看重个人思想与观念,表现人与世界之间的相互对抗。文化之间产生的巨大差异反射于语言的来源与目的所在,这也是使二者语言符号在对应与运用两个层次中没有发生完全对应的缘由之一,也是进一步导致中法语言形式上的巨大差异的主要缘由之一。中国文化下的语言表达更在意言语之间具有联系性,需要人们的悟性,不需要较为严谨的表述,而是利用主观的感受,从上下文及系统中找出所表达的关系。而法国中的语言看重自身的形态改变,在意形合,上下文内容可以不全面但需要具有严谨的句法结构。
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中法两个国家内形成的思维方式也具有了较大的差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较为主观、间接、含蓄模糊,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偏为委婉,而法国人的思维较客观、简单、清晰,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更为直接。这样在存有较大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有时候中国人做事的热情往往会使对方感到不舒服,比如在吃饭前中国人会说一些客气话,诸如“今天家常便饭,照顾不周”等,但由于法国人不知道这仅是中国餐桌上友好的一种方式,会感觉自己没有受到对方的重视。而在法国人家中作客,中国人会因为“不用了,别麻烦了”之类的客套而被误解为“的确不喜欢或不需要”。
由于中法两国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生活习惯都具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形成的一些词语中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存在较大的差异,往往极易造成二外法语课堂上的学生在理解语言内容时出现错误。具体内容有:一种情况为当想到某个事物时在一个文化中可以联想到其他的事物或特征,而在另一个文化中却没有其他的特征可以进行联系;另一种情况为某个事物在两种文化背景中都能联想到其他事物或特征,但联想的内容却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在汉语中“狗”有贬义的意思,有汉奸走狗、砸烂你的狗头等词语。而在法语中“狗”le chien表示褒义,有Qui m’aime,aime mon chien的表达,意即“爱屋及乌”。
由于中法两国的生活习惯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两国人的生活用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法国人对基本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请”等的使用频率远远多于中国人,特别能够在与家人、朋友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来。中国人觉得表达客套的话会显得自己与他人较为生疏,因此礼貌用语会随着关系的亲近而使用的越来越少。然而如果一个法国孩童在餐桌上向父母直接要求:Donne-moi un morceau de fromage.(给我一块奶酪。)父母不会立刻拿奶酪递给孩子,而是先提醒孩子要说s’il te plat!(请)。 面对关系较远的人,中国人往往会使用较多的礼貌用语,使自己的言语表达得尽量委婉,而同样的情况下法国人使用的言语谦恭礼貌且比较直率,有时候即使是陌生人也会大声的相互问候。
在二外法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的导入可具体从四个方面着想:有关词语文化内容、有关篇幅文化内容、有关交际环境文化内容、有关非语言交际文化内容。想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应可采用以下方式:
在二外法语的教学课程中要合理拓展中法文化对比内容,以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在讲授法语语言包含的词汇和语法之外,法语教师可选择两国在交际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常识等方面的内容来帮助学生进行法语的学习,激发他们对课堂的兴趣与喜爱。当然,在教学内容中不仅能够添加有联系的文化知识与背景故事,还可以通过播放法国电影,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法国人的生活语言。形式丰富的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需的词汇和语法,还可助于他们感受到法语语言中的文化气息与文化魅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添加文化知识的时候要让所选的对比内容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民俗风情的同时促进他们文化意识的形成。最重要的是,在二外法语课堂上拓展的教学内容中应合理体现出中法文化所具有的差异,如在与人交往方面语言表达的差异并阐释出中法语言文化差异带给语言的影响。
如果在二外法语的课堂上利用周围的环境或条件来完成法语情景的构建,那么就可以将教学课堂变成运用语言的实践场所,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可使他们更好地意识到中法语言的运用差异,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多个情景主题,如:“问路”、“清洁”、“购物”等,在展现情景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语法、灵活组织句型,将自身所学恰当地表现给他人,也可设定有关民族文化的主题,如“诗歌朗诵”等,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展现中国文化,一组展现法国文化,最后请出两位同学总结自己所看到两种语言在文化中应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采用这种形式了可在促进学生语言运用的同时还可增强他们对法国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在二外法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媒介,实现进一步有效表现中法文化产生的差异。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可增添音像资料,组织安排学生观看法语教学录像,借助较为形象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听觉、视觉敏感性,同时学生可通过对录音磁带的多次听取,来使自己发音的语调、语气、节奏等更加地道和顺畅。在利用多元媒介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表达的语言与所处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以能够更好地融入所学语言的社会环境中。此外,教师要多引导和推荐学生在课外看一些质量较好的法语歌剧与电影、阅读法语文章等,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形成的同时让他们讲述出自己所看内容与本国相关内容具有的差异,增强他们自己的阅读印象。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紧密关系决定了文化导入成为二外法语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重要任务。在传授法语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中法文化差异的重视,最大程度地利用周围的环境与教学素材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文化意识水平和文化认知能力。在法语学习的过程中,可通过将中法文化进行多方面对比来顺利完成文化背景的导入,增强学生对两国的文化底蕴及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从单一学习法语的过程到跨文化学习的转变。
[1]赵石楠.法语二外课堂中的文化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6,(06):70.
[2]钱伟.英语专业二外法语课堂文化导入策略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5):89-90.
H32
A
1009-8534(2017)05-0143-02
陈又竹,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副教授,文学学士,从事法语语言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刘 芳
审 稿 人: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