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初探

2017-04-14 02:37白午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民办高校法治

白午光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64)

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初探

白午光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64)

法治观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认识和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础与前提,对于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的意义深远而重大。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征以及现存的问题。

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

大学生法治意识呈现出来的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具体表现为在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方面的体现,包括在法律情感、法律认知、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等方面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同样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之一,这个群体的法律意识的高低,对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法治文明的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次调查以法律意识为主题,面向笔者所在地区的几所民办高校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375份。

一、分析和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一)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对于能够便于法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年龄方面而言,大学生群体正值成年人向青年过渡的时期,由于其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法律意识也具有明显的易变性。另外加之历史原因和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对该群体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准确地认识并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高校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培养大学生“有法必依”的内在自觉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培养,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是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现实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的目标,公民法律意识的高低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它决定了我国法律本身的走向命运。民办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下,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生群体法律意识的高低,严重影响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

二、针对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一)在校大学生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1.对学生基本信息的统计,总体概况

在对调查者性别的统计中,其中男同学的比例为48.56%,女同学的比例为51.44%;文科生60.62%,理科生39.38%;受教育程度方面大专生占50.52%,本科生48.97%,研究生占0.52%;大一学生占65.48%,大二占24.74%,大三占9.78%,大四占0.00%。

2.对法律基本知识的了解

关于“对我国的法律体系认识程度有多少?能清楚说出我国的几部大法吗?”8.25%的受调者选择“高、能”,65.98%选择“中、勉强能”,25.77%选择“低、不能”;29.38%的受调者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权利义务,61.86%大体知道;5.67%“知道什么是不犯法”,3.09%的人选择无所谓;30.93%的受调者在日常消费中会主动索要发票,30.41%不要发票,29.90%选择 “想要发票但没有去做,8.76%选择“想到了,但被老板的说辞说服了”;在生活中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事情时,13.40%选择通过关系解决,3.09%的用武力解决,20.10%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63.40%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针对“如果您觉得法律不公正,你会怎么办”的问题,13.92%的受调者选择“因为不守法就要被制裁,所以还是要遵守”,61.86%选择“在守法的同时想办法反映意见,完善法律体系”,20.62%选择社会发展总是需要法律的规范,不好的法也是法,还是得遵守,3.61%选择既然法律不公正,就可以不遵守;受调者中,只有60.31%的人知道我国的法制宣传日;

3.对自身法律知识的评价和对法制现状的看法

在这一部分,8.25%的受调者认为自己的法律意识水平高,68.56%的认为中等,23.20%认为自己的法律意识较低;80.41%受调者认为法律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关系密切,14.43%认为关系不大,1.03%认为没关系,4.12%选择“不知道,说不清”;79.90%的受调者认为大学开设有关法律的课程是有用的,17.53%认为有一点用,2.58%认为没有用,纯属多余;对于法律教育的重要性,2.58%的受调者觉得法制教育“用不着,等用到的时候再学”,46.91%认为很有必要,法律时刻可以保障我们的利益,3.09%选择跟我无关,法律似乎与我的生活关系不大,47.42%选择 “有必要,可以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32.99%的人认为法制在城市的宣传力度远远高于农村,应该加强在农村的宣传力度,61.86%认为应该通过更广泛的方式来宣传法制知识,普及大家的法治意识,4.12%感觉对法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1.03%认为政府对法制宣传做得已经足够了。

4、了解法律的途径和意见

受调者中,38.66%的人选择对法律保持信任,15.46%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很不满意,45.88%认为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32.99%的受调者同意“法律不外乎人情”的观点,38.66%不这样认为,28.35%的人表示难以抉择;74.74%的人通过学校宣传了解法律,58.76%通过家庭教育,90.21%通过社会宣传 (广播、电视、报纸),35.05%通过其他渠道获知;63.92%的受调者认为应该通过通读课外法律读物增强法律意识,80.41%认为应当学习相关法律法规,65.46%认为应该参与学校或社区宣传活动互相学习,82.99%的人认为可通过看电视的法制频道获取法律知识;针对法律执行的监督,83.51%的人认为群众监督最有效,舆论监督其次,自我监督的作用占第三位,第四位是机关的监督。

三、对统计结果的作出的分析

(一)参调者基本信息

参调者中,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文科生较之理科生多;本专科参调人数基本持平;新入学的大一新生比较多。

(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比较低,维权意识比较薄弱,基本法律知识缺失

调查问卷的第5题,对我国的法律体系认识程度有多少?能清楚说出我国的几部大法吗?65.9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一般,勉强能说出我国的几部大法,25.26%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一般,不能说出我国的几部大法,仅剩下8.2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比较高,能够说出我国几部大法的名字。这说明当前大部分的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

调查问卷的第6题,仅有29.38%的学生明确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作为当今的大学生,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本来是一项最基本的知识和意识,这个数字让人感到无限担忧,这说明学生们的权利义务观念相当地薄弱。

第7题,对于在饭店吃饭时会不会主动要发票的问题,60.31%的学生因为某些原因不会主动去索要发票。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我们没一名消费者都是纳税人,我们在消费时都有权利去索取发票;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的大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甚至有很多大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纳税人”这一事实。

第8题,在生活中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事情时,会如何处理?有63.4%的学生选择“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但仍然有20.1%的学生会选择忍气吞声。大学生们受到了高等教育,按理说应该属于维权意识最强的一个群体,但是仍然有很多人选择忍气吞声,这样的结果确实发人深思。

第9题,有61.86%的学生会选择“在守法的同时想办法反映意见,完善法律体系”,20.62%选择了“社会发展总是需要法律的规范,不好的法也是法,还是得遵守”,令人震惊的是仍然有3.61%的学生选择“既然法律不公正,就可以不遵守”。大学生们对法律的漠然态度很令人担忧。

第10题,有60.31%的学生知道法制宣传日是12月4日,剩下40%的人根本不知道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据我所知,在60.31%的比例里边,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用手机查了才知道的)。

(三)学生们学习法律知识的愿望比较强烈

第11题,有68.5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法律意识水平处于中等的状态。第12题,80%的学生认为法律和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第13题,79.9%的学生认为大学开设法律课程是有用的。第14题,9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法制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第15题,61.86%的学生认为应该通过更广泛的形式来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法治意识。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是具有强烈地想要学习法律的愿望的,在内心也非常认同将法律作为一门专门的知识来学习。

(四)对现有的法制状况不甚满意

第16题,只有35.86%的学生对法律保持信任。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对法律的信仰程度很低。

第17题,有38.66%的学生不同意“法律不外乎人情”,与此同时32.99%学生认为“法可容情”的,剩下的就是处于迷茫和漠然状态的学生们。

第18题,对于了解法律的途径,有74.74%的学生认为来自学校宣传,58.76%的学生认为是家庭教育,90.21%的学生认为来自社会宣传。这说明学校对于法律知识的宣传远远不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这是广大高校和相关机构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对学习法律途径和法律监督方式的评价

第19题,有80%以上的人认为应该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看电视的法治频道来增强法律意识。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较为轻松的法律学习方式,而不太喜欢自己去阅读或是主动补充相关的知识。

第20题,80%以上的人认为群众监督是最有效的法律执行的监督方式,认为舆论监督最有效的占到了61.86%的比例,54.64%的人认为机关监督最有效,55.67%的人认为自我监督最有效。按照数据来分析,大学生对机关监督的有效性呈现最不信任的状态。

G641

A

1009-8534(2017)05-0087-02

白午光,女,硕士,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责任编辑:王俊奇

审 稿 人:于吉瑞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民办高校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有关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