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圣经原型及悲剧艺术

2017-04-14 02:37:00张岳健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德伯德伯家的苔丝克莱

张岳健

(湖南警察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8)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圣经原型及悲剧艺术

张岳健

(湖南警察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8)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写作手法别具一格,通过对于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运用,使其悲剧艺术得以丰富,笔下的许多人物都展现出了其艺术特色。《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一个重要作品,通过设置苔丝这一角色,通过其悲惨遭遇,使读者感同身受。在副标题中,托马斯·哈代将被强暴的苔丝描写为“一个纯洁的女人”,直接的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道德观念发起了挑战。同时,无论是人物还是内容,《德伯家的苔丝》都能够在《圣经》中寻求到原型,使得《德伯家的苔丝》的内容和形象更加立体,成为了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

《德伯家的苔丝》;圣经;悲剧

引言

十九世纪末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工业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了世界头号工业大国。然而,由于工业的发展,给英国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的宗法秩序受到了挑战,而传统的农业经济也发生了转变。许多农民不得不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转而给工业资本家打工,农民被剥削的现象严重,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在这种背景下,托马斯·哈代亲身经历了时代的变化,一方面无比怀念传统的农业生活方希,向往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另一方面又憎恶工业对农业的压迫,厌恶工业的发展。《德伯家的苔丝》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感情之下完成的。

一、《德伯家的苔丝》的内容简介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重要作品之一,描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一生。苔丝是一个善良、淳朴的漂亮姑娘,她生于农村,待人和善。有一天,她的父亲约翰·德比被告知,他是古代贵族的后代,从此,约翰·德比开始得意忘形,并让苔丝去一个富老太婆家中攀亲戚,希望得到经济上的原著。而在富老太婆家中,她被少爷亚雷诱奸,失去了贞操,成为当时道德观念中堕落的女人,遭到了人们的非议。后来,苔丝与牧师的儿子克莱相恋并订婚,在新婚夜中,苔丝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克莱,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原谅。可在当时的社会中,失去了贞操就是不贞洁的罪人,克莱并没有原谅他,并去巴西发展了他的事业,而苔丝只能在一些农场中帮工,维持生计。后来。苔丝与已经成为牧师的亚雷相遇,亚雷对苔丝的情欲让他突破了宗教的限制,对她百般纠缠,而苔丝这时家中巨变,父亲病死,为了母亲与弟弟妹妹的生计,只能被迫与亚雷同居。之后,克莱从巴西回来,找到了苔丝并表示了悔意,激起了苔丝对亚雷的憎恨,并杀死了亚雷。与克莱度过了短暂的几天之后,最终还是以杀人罪被捕,并处以绞刑。

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众多,一方面,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伦理道德早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宗教具有伪善性,引导信徒进行赎罪的同时,宗教本身却还有许多不法的行为。其次,法律制度存在着不公正的情况,在男权社会中,女人的权利往往无法得到保障。而苔丝本身受到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深远,也是产生悲剧的主要原因。苔丝由于性格软弱,无法从自身不幸的阴影中走出,难以摆脱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而以亚雷为代表的,在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直接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另一方面,以安琪为代表的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伦理道德,则给苔丝精神迫害,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在托马斯·哈代笔下,苔丝的命运并非她自身的命运,而是折射了工业革命使其整个农民阶层的命运,

二、《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

(一)人物形象

1.苔丝的人物形象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人物形象,也就是《圣经》中的耶稣。耶稣为了能够拯救世人,在各个地方布道,然而,依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被人们所唾弃,最终只能被钉在十字架上,利用生命还唤醒人们。而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也与耶稣一样,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蒙受了世间的磨难,并且忍受着各种痛苦,最终走向了死亡。在《圣经》中,当撒旦对于上帝的权威开始了挑战,约伯也曾经被撒旦试探过,并且饱受折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信仰,依然虔诚的信仰上帝。而对于苔丝而言,她的上帝就是丈夫克莱。在克莱面前,苔丝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一样,别无二心,毫无主见。因此,苔丝所受到的折磨,也就是约伯所受的折磨,而她,便是耶稣的影射。同时,在《圣经》中,对于伊甸园进行了描述。亚当夏娃是生活在伊甸园中的人类始祖,然而,夏娃受到了蛇的诱惑,偷尝禁果,触犯了上帝的旨意,被贬入凡间遭受折磨。在这方面,苔丝也与夏娃有很多相似之处。她本是纯洁无暇的少女,因为受到亚雷的诱惑而失去贞洁,抱憾终身,成为被当时社会所唾弃的不洁之人。

2.亚雷的人物形象

亚雷是《德伯家的苔丝》中的重要反面角色,在《圣经》当中,亚雷的原型是魔鬼撒旦。他先是引诱并强暴苔丝,使其失去了贞洁,又对她百般磨难,最终迫使她回道自己身边。正如在圣经当中,撒旦化身成蛇,引诱夏娃偷吃禁果,暴露了亚雷魔鬼般的本性。然而,托马斯·哈代在设计亚雷这个人物形象时,并非让他成为单纯的魔鬼,而是让苔丝在走投无路之时,总是要亚雷出面帮助。然而,亚雷依然是导致苔丝悲剧一生的直接因素,将苔丝从纯洁的少女变成不洁的罪人,都是亚雷一手造成的。

3.克莱的人物形象

对于苔丝而言,克莱就像上帝一般,在克莱面前,由于爱情的影响,苔丝失去了一切的主见,成为克莱虔诚的信徒。为了得到克莱的爱情,苔丝愿意忍受一切痛苦。就像约伯对上帝的信仰一般,约伯在受到了灾难时,从未抛弃过对上帝的虔诚,并将这种灾难当做自己磨炼,苔丝对于自身的悲惨遭遇,也从未对克莱有过怨恨,更多的则是怨恨亚雷,并为自己的遭遇而痛苦。约伯在受难时质问上帝,为什么恶人的寿命更长,势力更大。而苔丝在受难时也曾经则为过,为什么太阳会照耀好人,也会照耀坏人。

(二)文章中的意象

在圣经当中,红色代表着情欲、罪恶和暴力,例如在上帝发怒时,月亮会变得血红,而代表着邪恶的巴比伦女巫则是穿着红色的衣服,骑在红色的巨兽上。而《德伯家的苔丝》中 ,红色贯穿了整个小说的始终。例如在五朔节舞的游行当中,原文中曾经描述苔丝头上扎了一根红色的带子,而这整个游行队伍都是白色的,这一抹红色就显得异常显眼。

而在《圣经》当中,白色代表着圣洁、正义和真实等,这些人必将受到上帝的赐福。而在游行当中,代表苔丝的红色与代表大众的白色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就表示出苔丝与周围的环境难以相容,必将有其他人所无法经历的悲剧故事,而苔丝身上红色的带子,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苔丝在未来的生活中,将会饱受苦难。

三、《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艺术

(一)悲剧的开端

在小说一开始,苔丝还是一个性格淳朴的农家少女,在这段时间内,小说的风格还是明朗的。然而,在描写到苔丝的父亲时,小说风格开始转暗,也为苔丝的悲剧结局奠定了基础。而随着家中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苔丝只能到旁边的农场工作。而少爷亚雷看上了苔丝的美貌,不断的纠缠苔丝,最终将苔丝诱奸,使苔丝失去了贞洁,成为了当时社会所厌恶的不洁之人。这对于苔丝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改变了苔丝的一生。从此以后,《德伯家的苔丝》改变了之前轻松的写作风格,成为了悲剧的开端。而在此处,苔丝也离开了农场,回到家乡,到了另一家农场之中。

(二)悲剧的发展

在新的农场中,苔丝又遇见了生命中的上帝,克莱。在克莱眼中,苔丝是一切美好的化身,作为牧师的儿子,他将苔丝当做了天使,并且爱上了她。而苔丝由具有心理阴影,对于克莱的爱意也曾有过犹豫,然而,因为爱情的因素,两个人最终决定在一起。在这段时间中,《德伯家的苔丝》为了衬托两个人的爱情,将节奏放缓。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爱情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也就是在传统伦理道德中,失身的苔丝是难以被原谅的。在新婚之夜,苔丝最终还是向克莱坦白,然而克莱并没有原谅她,选择自己一个人去了巴西。祸不单行,苔丝的父亲病死,留下没有工作能力的母亲和弟弟妹妹,并且被赶出了房子。而这时,亚雷又找到了苔丝,要求她成为自己的情妇,软硬并施,而苔丝为了照顾家人,只能被迫和亚雷在一起。在这段时间中,《德伯家的苔丝》的格调更加灰暗,体现出苔丝人生的低谷。

(三)悲剧的高潮

克莱在巴西的自然环境之中,不断的回忆自己与苔丝度过的时光,经过时间的不断流逝,克莱最终幡然醒悟,回国找到了苔丝,请求苔丝的原谅,同时希望能够挽回苔丝。然而苔丝这时已然是亚雷的情妇,两人之间已没有在一起的可能。再加上亚雷不断的在一旁冷嘲热讽,苔丝最终隐藏在心底深处的怨恨终于爆发了,她杀死了亚雷,并与克莱离开了庄园。在这段刺杀场景的描写中,主要是通过房东太太的视角进行描述的,通过偷听的形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紧张,感同身受,也使得《德伯家的苔丝》的整个悲剧达到了最高潮。

(四)悲剧的结尾

在苔丝杀死亚雷之后,克莱与苔丝离开了农场,并过了几天美好的生活,这段日子里,苔丝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最后,她将自己的妹妹托付给了克莱,并要求克莱娶她。然而,在当时的宗教和法律,都明令禁止这种行为,这也是苔丝对于宗教和法律反抗的直观体现。当苔丝因为杀人罪被处以绞刑之后,《德伯家的苔丝》的整个悲剧也迎来终结。

结语: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悲剧小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由于维多利亚时代下的传统文化、宗教和工业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变革多方因素,传统的农业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也产生了尖锐的社会保顿。通过对于苔丝这一人物形象的构造,利用悲剧的形式描绘苔丝人物的一生,在多方面体现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首先,在传统文化角度,在男权社会中,难以保障女性的权益。其次,在宗教方面,伪善的宗教对于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最后,在社会方面,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英国的社会矛盾加剧。苔丝的命运,不但表现除了她自身的命运,更是整个农民阶级命运的体现。

[1]李月青.《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圣经原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25(3):158-159.

[2]卢晓蕾.简析《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及其成因[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3):76-78.

[3]胡艳.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色彩[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8,12(5):204-205.

I561

A

1009-8534(2017)05-0070-02

张岳健,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徐向阳

审 稿 人:于吉瑞

猜你喜欢
德伯德伯家的苔丝克莱
漫画
读书(2022年8期)2022-05-30 20:38:20
《德伯家的苔丝》中情与景的巧妙融合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38
托马斯·哈代的宗教思想探究——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
意料之外的结果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4
意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