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芳
(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安徽·合肥 230088)
浅谈安徽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融资问题
王晓芳
(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安徽·合肥 230088)
安徽省机器人产业迎来发展机遇,但存在资金瓶颈,通过对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融资租赁等融资模式和相关案例的分析,对破解安徽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融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工业机器人产业; 融资; 对策建议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制高点,更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自2013年10月国家批复支持安徽省打造机器人产业“芜马合”集聚试点后,我省机器人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截至2016年底,“芜马合”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累计建设(含在建)重点项目150个,总投资达196亿元。现有机器人生产、集成和零部件生产企业150余家,机器人研究院5家。2016年全省生产工业机器人本体3300余台,同比增长50%,产业产值近120亿元。今年1—8月,生产工业机器人本体3300余台,同比增长50%,“芜马合”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
工业机器人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新兴产业,对要素投入要求较高。在当前产业快速扩张的形势下,资金供给紧张的问题日益显露。工业机器人是根据应用场景变化,小批量定制的智能装备,业内通行“3331”付款方式,即预付款30%、到货付款30%、验收付款30%、质保期后再付质保金10%,而前期技术研发、零部件采购等都是现款支付,企业通常需垫资40%以上,多个项目运行的资金压力大。这样前期投入大、回款时间长,加上融资机制不灵活、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不到位,造成企业资金链紧张。当前,工业机器人产业资金瓶颈主要体现在:
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对政策的依赖程度较高,政策支持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政府对工业机器人的支持形式相对单一,多以财政拨款为主,对机器人购置实行价格补助和应用奖励,市场化程度不足,没有将市场调节机制引入政策,政府财政资金是一次性投入,无法形成资本收益,不能对机器人产业形成滚动的资金支持,不能发挥出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安徽省也出台了很多支持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政策,比如:《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3号),对符合条件的购置企业,按购置金额的20%给予一次性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可达100万元。此外,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也有针对机器人的项目补助,入选的机器人企业可以获得100-500万元不等的财政补助。但一年仅一次,且能获得此项补助的机器人企业少,财政资金的效果不明显。大多数政策主要是针对本地区制造业“机器换人”项目,政府补贴更多向整机的采购和租赁等终端环节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机器人应用,开拓了机器人市场需求,有利于扩大机器人销售,但是机器人企业在研发、生产等环节的庞大资金需求得不到缓解。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不同位置的企业融资需求存在差异性。零部件企业主要是研发阶段需要融资,本体企业在研发和生产阶段都需要融资,但是本体企业一般也是集成企业,因为单纯只做本体,利润太低,甚至亏损,如果兼做集成,可以依靠后续的增值服务盈利。而集成企业项目融资数额较大,融资成本高,审批周期长,造成订单不敢接,效益上不去的恶性循环。
通过对安徽省23家重点本体企业的注册资本分析发现,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下的,有16家,占比69.56%,注册资本2亿元以上的仅3家,为埃夫特、合肥欣奕华、哈工大机器人(合肥),也是安徽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领军企业。其中,有1家主板上市公司 (2017年上市),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被上市公司全资并购)。可见安徽省机器人主体企业资本实力不强,且该产业从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尚不足。
目前,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很多企业度过创业艰难期,迎来加速发展窗口期,在全国机器人产业布局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凸显。为了解决下一步的体制升级,为了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亟需构建和完善多渠道、多模式的融资,以破解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资金瓶颈。
出让股权来融资,筹集的资金具有永久性,没有利息负担。当前,风险投资机构大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根据对安徽省23家重点机器人本体企业的研究发现,有13家企业获得了风险投资,有的企业股东中有四、五家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注入,包括安徽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不是机器人产业引导基金)。有风险投资介入,说明企业发展前景好,但是风险资金进入后,在随后几年会退出,因为风险投资基金都有存续期,一般7-10年。风险投资基金到期分配利润和本金后,基金即解散。所以在投资期间,风险投资基金会快速推动被投资企业上市,因为一旦能以上市的方式退出,投资利润是最大的。如果能成功上市,对于被投资的机器人企业而言,当然是最好的结果。被投企业上市后,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将企业做大做强,比如:安徽机器人本体重点企业之一,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于2017年3月在主板上市。风险资本涌入后,被投企业同时也要清楚,不能成功上市的风险,会给被投企业带来严重后果。例如:安徽省某机器人本体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获得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所以企业开始大规模扩张,新建厂房、更新设备等等,但是受上市政策的变化,没能成功上市,而前期的股权融资资金也因为扩张而耗尽,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只有依靠频繁的动产抵押和股权出质来融资。
以负债的形式融资,企业需要支付利息,并在借款到期后向债权人偿还本金。目前,民营机器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依靠银行抵押或担保贷款,但银行抵押或担保贷款,要求条件较高,经常被银行拒之门外。由于债务融资模式创新,对于融资困难的民营机器人中小企业,可以凭借可靠的订单或国家级、省级项目批复来向银行申请贷款,也可以依靠机器人产业联盟,由同一个项目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互保贷款。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的债务融资主要是项目融资。在深圳,机器人企业接到订单后能办理“订单贷”,由政府提供担保,企业凭订单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只靠企业自己垫资,项目进展缓慢。安徽省暂无这种政府担保的“订单贷”。在2016年,合肥高新担保公司与徽商银行合作先行了订单融资模式,但此贷款只针对合肥市高新区内科技型小微企业,由高新担保公司担保。
相比于传统的银行贷款,融资租赁最大的优势在于没有抵押,不占用企业信用,还款压力小,而且流程短、审批快、融资期限长。众所周知,机器人比使用人力更节约成本,但人力总成本虽高,工资却是按月发放,相当于是按揭支付,机器人总成本虽然低,却是一次性消费,相当于是全款支付。购买机器人,对中小企业造成的资金压力,实际远大于雇佣工人。如果机器人采取融资租赁方式,类似于分期付款买房。例如: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开展的“厂商租赁”业务。华中数控要销售一批价值2000多万的数控机床设备给上海维轴公司,通过重庆两江公司来融资租赁。重庆两江公司先一次性付款从华中数控购买,再将设备出租给上海维轴,由华中数控交付设备给上海维轴。但华中数控公司要承诺回购,并提供担保。
机器人融资租赁方式,源起于日本。1980年,日本成立了“日本机器人租赁公司”,开始运用融资租赁这种金融模式,日本地方政府出资成立合作基金,开始面向各类中小企业提供机器人设备的租赁及贷款,极大地推动了面向下游用户的产业化应用。
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融资租赁渗透率还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由于各界对机器人需求的增长,最近几年,机器人“井喷式”发展,未来五年到十年或将成为中国机器人发展的黄金时期。机器人融资租赁模式推广普及,大有可为。
建立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装备融资租赁模式,依托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机器人融资租赁领域,并对机器人融资租赁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对租赁企业提供租赁贴息补助。
重庆市为推广应用机器人,创新商业模式,组建了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机器人融资租赁的公司--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实施制造业装备智能化提升行动。
今年广东省与东莞市省市共计出资2亿元设立专项资金,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其中,1亿元用于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贴息补助,1亿元用于设置融资风险池。东莞还计划开展“零首付、零门槛”技改信贷计划,采取设备金额80%由国开行贷款、20%由融资租赁公司承担的方式,来解决中小企业技改资金难题。
对工业机器人采取融资租赁模式,可以缓解一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租赁期满后的机器人,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处于闲置状态的机器人,都需要解决一个出口问题,要么转租或要么出售,这就需要一个交易平台,即二手机器人租赁市场。工业机器人作为租赁物,不同于传统的租赁,还需要有配套的机器人人检测、评估体系等。目前,赛宝(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在做机器人检测相关工作,并正在申请国家的机器人检测资质。
为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民间资本进入工业机器人产业,充分发挥财政基金的杠杆作用,建议在省级层面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通过市场化手段,撬动社会资本。该引导基金可以对机器人应用的细分行业进行探索,帮助企业在某些细分行业取得局部优势。相关部门正组织调研我国机器人产业,未来中央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扶持和引导政策,目前20亿元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引导基金业已到位。
鼓励加强银企深度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用贷款产品的创新,开发“订单贷”、“信用贷”等多元产品,让中小企业更容易凭信用获得贷款。“订单贷”就是企业只需提供付款可靠的订单,凭借未来可靠的现金流入,就可获得银行贷款。“信用贷”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企业凭信用无需担保、抵押等条件可获得贷款。目前,工业机器人产业垫资压力大,尤其是多个项目同时运行时,如果有“订单贷”和“信用贷”,可以帮助企业把握机会,避免因资金紧张而放弃订单。同时,政府可以向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提供贴息性补助,分担企业资金压力。
[1]王高翔.解析工业机器人融资租赁[J].机器人产业,2015(4):18-22.
[2]王高翔.借融资租赁推动“机器换人”[J].装备制造,2015(5):90-92.
[3]徐顺爱.何以解忧 融资租赁!——谈中小企业“机器换人”资金难[J].经贸实践,2015(3):12-13.
F426.67;F832.4
A
1009-8534(2017)05-0040-02
王晓芳,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向阳
审 稿 人:宋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