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文
乡镇劳动保障所的设立主要是保障农村各级劳动力的基本利益,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由于信息录入不全,了解问题不全面,引发民众纠纷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状态,在国家的新兴政策施行上,人力资源管理出现偏差或漏洞,让基层劳动力感觉不公,社会利益分配不均从而导致矛盾重重,乡镇劳动服务所本是为服务劳动人民为己任,却由于这些不可控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导致与初心背离、渐行渐远,又同时由于人手不足,对基本问题不重视,使得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逐渐累积扩大,造成无法挽回的社会冲突。
传统招聘手段利用公告或推荐引进人才,在招贤纳士方面吸引的都是当地员工,且专业技能不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一知半解,步入岗位后,难以发挥出人力管理的实际功效,只能按部就班的沿袭旧制,导致人力资管管理体系久久得不到更新,甚至滞后管理,在员工的升迁与评价中,采用一言堂的方式下达指令,缺乏在人力调动方面的数据测评,使得管理内部形成一股不正的竞争之风,基层员工难以获得利益保障,员工积极性不高。1.3 外界沟通闭塞
乡镇劳动保障所对于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不重视,外界沟通渠道闭塞,本身乡镇劳动保障所的规模小,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资金上,都难以支撑后期的培训,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创新问题上,心有余而力不足1,人才的流动性较大,一些学成的员工容易因为其他生活因素调离或辞职,缺乏自身责任感,乡镇劳动保障所只能依托以往的经验与现实问题临场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乡镇劳动保障所应以积极的求知心态,解放传统被束缚的思想认知,将局限于目前事物的眼光延伸开来,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乡镇劳动力的资料,完善系统资源,以信息技术扩散消息,阐明政策变革内容与原则,方便各级劳动力真正了解政策下达的意图,从根源上消除人民矛盾,同时针对以往累积的问题,以信息技术收集起来,集中化进行分析、归纳,找到问题关键点,对症下药排除管理障碍,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才的引进时,应增设对网络技术的专业考核,使得乡镇劳动保障所融入新鲜的科技人才血液,同时在网络上“普遍撒网”,召集各地区的精英,汇集高素质的人才,推动人才的更新换代。对于实习人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登记,将专业人才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施行专项定岗责任制,通过定量积累与模型挖掘数字,从而形成一个人才梯队。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有效帮助乡镇劳动保障所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机制,以网络数据的管理模式,突显优秀人才的付出,并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利用网络的培训视频,广开言路填补管理构架的空白,在减少经费支出的情况下,实时掌控新鲜的管理资源,结合成功案例借鉴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方式。并与其他地区的乡镇劳动保障所互通有无,交流探讨类似情况,短时间获取问题的最佳方案,整体提高人员素质。
在大数据时代,乡镇劳动保障所应意识到,利用网络与科技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需打破传统管理构架的思想,吸收多元化的方式强化专业人员素质,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政策,以求贤若渴的心态与阶段性的人才培育,促进乡镇劳动保障所的长期稳定发展。
[1]马玉春.企业社会责任大数据视角下乡镇劳动保障所人力资源管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
[2]黄玉萍.大数据视角下乡镇劳动保障所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