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25000)
王丽华●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25000)
王丽华●
物理教学不可忽视了“实验”这一重要元素,我们要借助于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规律,深度挖掘物理实验中所蕴藏的教学资源.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
我们的教材对于实验部分提供了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式地进行实验环节的设计与安排,我们的教学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外,笔者认为应该要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切忌仅仅图外在形式的丰富、热闹,应该对教材中的实验部分所蕴含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
例如,对于《大气压强》这节课,我们的教师常常通过“覆杯实验”来证实大气压强的存在时,学生思考的空间并不开阔,因为学生在前段的讨论中已经猜想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所有的思路都被束缚在大气压上,因此这一过程貌似属于探究式学习,但本质上依然是被动的学习,学生的思路依然被教师牵着走,甚至会盲从于教材上的讲解和结论,他们缺乏深层次的独立思考,在创新思维训练方面存在着较大缺失.怎么办?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先将视频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就重复实验操作,并自主探索发生现象的原因,学生唯有经历过实验的失败与成果,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大气压强的玄妙,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实验探究是物理理论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根基,将其应用于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激发作用,它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知物理概念与规律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将实验作为物理学习的先行组织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能为学生物理规律的形成提供更加丰富的感性素材.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自行完成如图1所示的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和覆杯实验,通过前者让学生直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后者让学生看到大气压强的奇妙.特别是后一个实验,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实验之前会认为,一张纸不足以托起一杯水,但是实验现象与他们的设想大相径庭,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学习未知内容的迫切愿望,而且他们也将在新内容的探究过程中彰显出更大的积极性.
利用物理实验来充当知识的先行组织者,让学生经历从“无疑”到“生疑”的过程,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再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学生从“有疑”到“释疑”,通过“顺应”机制建构新的认知平衡,达到物理知识的高效建构.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其教学实践中也可以采用讨论学习法来进行.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原理的认知、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故障的排查、实验现象的记录、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论的汇总,上述每一个环节都会用到讨论学习法.教师要营造和谐而自由的实验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围绕所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对实验难点进行重点突破,由此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要适时地参与其中,及时予以恰当而到位的点拨,当然这些点拨应该要点到为止,教师不能剥夺学生讨论主体的地位.
例如,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学生选定实验方案之前就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为什么采用玻璃板来替代平面镜?如果直接采用平面镜来进行实验,效果是否会更好?”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逐步发现玻璃板完成实验的优势,因为如果采用平面镜来进行实验,则所成虚像位置很难被确定,而这一点在他们后续实验过程中也将被有效证实.再例如,实验操作过程中某些优化实验的细节也被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发现,比如“实验过程中,应该确保玻璃板与桌面保持垂直关系”,事实上,有些小组就是因为此类细节没有到位而导致实验的失败,他们在操作中一边讨论一边调整,最终克服了实验困难,成功实现了规律的探索.
由此可见,实验过程中的讨论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打开,还有助于他们多维度地发现实验操作的不当之处,从而及时地予以校准,顺利完成实验操作.此外,在实验结束之际,教师还要安排学生在更大范围内讨论他们实验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由此促成他们经验的交流和实验方法的积累,这将更大程度地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
[1]乔际平,邢红军著.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明.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81-183.
[3]霍华德·加德纳著,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16
[4]加德纳著,沈智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2-15
[5]王彬.利用师生互动的优势促进例证教学的实践思考——基于“以学定教”的视角[J].教育观察,2012(6).
G632
B
1008-0333(2017)08-0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