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勇,蒋梦圆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会计学院;2.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
会计信息质量内外部治理效应实证研究
——以我国深圳A 股上市公司为例
贾 勇1,2,蒋梦圆1,2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会计学院;2.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
大数据信息经济时代,会计信息重要性日渐提升,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刻不容缓。文章以2012—2014年 423家公司深圳A股上市公司 1 187个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管激励(包括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市场竞争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揭示内部治理要素(高管激励)和外部治理要素(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显示,高管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基于高管激励的内部治理会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市场竞争会促进高管激励内部治理效应的有效发挥,能够与内部激励形成有效的协同治理效应。有效的高管激励和良性的市场竞争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高速发展。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高管激励;市场竞争;治理效应;实证研究
当人类社会步入大数据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信息不对称”将严重影响经济运行方式,制约市场运行效率(逯东等,2012)[1]。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评价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决定了资本市场中的资金投向。会计信息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证券市场能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会计信息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有文献在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影响时,大多从企业层面如股权特征、董事会特征和内部控制等出发,忽视了作为会计信息的决策主体的高管的作用。而企业高管的心理和行为对会计信息有着重要的影响(罗宏等,2016)[2]。特别是高管的自利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行为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本文考虑从企业高管入手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公司治理体系中高管激励机制的存在就是为了引导高管减少自利行为,缓解代理冲突。对企业高管进行有效激励,确保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保持一致,将有效抑制高管“自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然而,目前从高管激励视角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治理效应研究较少,部分针对高管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也只是着眼于高管的自然属性,那么有效的高管激励能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另一方面,市场环境特征作为重要的外部治理要素(Giroud X等,2011)[3],是企业行为和结果的重要决定因素。激烈的市场竞争会改变企业风险、融资能力、业务发展和利润水平(伊志宏等,2010)[4],市场竞争产生的压力会进一步影响高管行为。那么,市场竞争对高管行为产生的“压力”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本文对2012—2014年深圳上市公司1 187个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揭示内部治理要素(高管激励)和外部治理要素(市场竞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高管薪酬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
高管的行为方式直接受到薪酬高低的影响。公司所提供的高薪诱惑会在高管之间形成竞争,从而促使高管更加努力的工作。刘慧凤等(2009)认为激励机制将管理者利益与会计信息相联,高管报酬与盈余管理密切相关。另外,高管现金薪酬能够体现高管个人能力及其诚信度,De Jong,D.等(2009)发现薪酬水平较高的管理者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较小,能够有效降低会计信息的扭曲程度。薪酬激励是高管激励中最为普遍、最易量化的形式。较高的现金薪酬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制约高管通过机会主义行为获得额外收益的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周晓苏,2016)[5]。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高管薪酬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成正相关关系。
(二)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
不同于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目的是为了留住高管,如同一付“金手拷”将高管锁定在等待期内(宗文龙,2013)[6]。股权激励契约有利于降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鼓励管理者采取有利于企业价值增长的长期战略行动。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分享剩余收益权不足的经理人很可能采用盲目投资项目、过度在职消费等方式获得私人收益,导致较高代理成本。被授予一定股权的管理者可以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将其私人利益与公司价值联系起来,与股东共担收益风险,减少代理成本(徐倩,2014)[7]。因此达到股权激励目的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好的业绩,公司高管更愿意公司对外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水平得到提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2:
假设2: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三)产品市场竞争对高管薪酬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的调节作用
在市场竞争较弱的行业中,信息不对称较严重,业绩指标存在许多噪音,不能准确的反映管理者努力的程度。高管可以利用自身的权力增加业绩在薪酬制定中的权重,陈震等(2011)研究表明垄断行业的高管能利用权力干扰薪酬激励契约的有效性,竞争能抑制高管运用权力操控激励契约。竞争的环境为相对业绩比较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使CEO报酬与其个人努力程度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使激励机制更加有效。聂晓等(2014)发现由于信息透明度的增加,委托人可以更好地知悉代理人努力程度,从而针对代理人制定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及契约安排。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企业之间能够形成趋于相同的成本和利润水平,这不仅减少了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和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也减少了业绩指标中的噪音,使得业绩指标更有效地反映了管理者努力的信息,降低了管理者对会计信息操纵的可能。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假设3:
假设3:相对于低竞争行业,高竞争行业中高管薪酬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
(四)产品市场竞争对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的调节作用
产权激励机制有效性的发挥是以公司所处的制度环境为基础的,垄断性行业的高管激励在政府管制之下,股权激励作用微弱,可能存在在职消费和政治晋升等形式的替代性激励(李小荣,2014)[8]。股权激励有效性的重要制度基础是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韩忠雪等(2015)发现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将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断增加,低质量会计信息的曝光将对公司的股价造成致命的打击,而享有公司股份的高管与股东共担风险,可能会更加约束自身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持股价的平稳,以获得持续的收益。外部竞争形成的惩罚机制将有效制约高管机会主义行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假设4:
假设4:相对于低竞争行业,高竞争行业中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
基于上述分析构建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实证研究以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对行业进行了分类,同时,对于缺失数据进行手工下载年报进行补全。此外本文还对所有样本进行了如下处理:剔除了ST、*ST公司;剔除金融、银行和保险业类上市公司;剔除部分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为了确保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能够更准确量化,本研究采用深交所对上市公司的考评等级,因此剔除上交所上市公司;鉴于信息披露、市场发展程度、会计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剔除B股和H股。通过这些样本剔选,最后得到423家公司1 187个样本。相关样本企业的财务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使用Excel2010和Stata12.0进行统计分析。
(二)主要变量定义
1.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可以用一系列质量特征来表述,由于这些质量特征存在可量化的难度以及考虑到数据采集的合理性,本文采用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来表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以深交所主板官网公布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被解释变量。将上市公司的考评等级A、B、C、D分别计得分为4、3、2、1。
2.高管激励。本研究的解释变量为高管薪酬激励和高管股权激励。借鉴王生年等(2015)的研究方法,利用高管现金薪酬水平来代表高管薪酬绩效,高管持股数量来代表高管股权绩效。其中,高管现金薪酬水平通过“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的自然对数”来测量(见表1)。
3.市场竞争。伊志宏等(2010)等都对市场竞争强度进行测量。综合比较几种市场竞争的衡量指标,本文采用赫芬达尔指标(HHI)来反映市场竞争程度,分别计算出2012—2014年每年各行业的HHI指数。
4.控制变量。根据现有相关文献,会计信息质量还受到公司治理和公司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识别高管激励和市场竞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需要对这些因素的干扰进行控制。其中,公司治理变量包括股权分散度(Z)、独立董事比例(Ind)和董事会规模(DS_num)等,公司特征变量包括企化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和经营业绩(Roe)等。由于行业差异在分析市场竞争时已做分组分析,此处未纳入控制变量。变量选择及具体定义见表 1。
表1 变量定义说明表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高管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建立了以下两个回归模型。
模型一:
模型二:
上述两个模型分别检验高管薪酬激励和高管股权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为了考虑产品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本文进一步对以上两个模型采取分样本回归的方式进行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是对所有变量以及对变量进行高低竞争分组后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以发现高市场竞争会计信息质量(AIQ)的均值高于低市场竞争样本,表明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更高。全样本中高管持股比例(Ln_excuhld)标准差较大,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差异较大。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高管持股数量高于低竞争行业,说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
(二)高管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
根据表3的全样本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高管薪酬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即高管薪酬水平越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假设1得到验证。高管持股数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现状正相关,即采用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假设2得到验证。
表2 描述性统计
表3 高管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检验
(三)产品市场竞争、高管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
根据样本所在行业的HHI指数大小,本文将样本划分为高竞争与低竞争两组,并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产品市场竞争行业高管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回归分析
模型1中结果显示高市场竞争样本中高管薪酬与会计信息质量在5%水平下显著正相关,然而低市场竞争样本却不显著,说明市场竞争可以促进薪酬激励的正面效应,假设3可以得到验证。同样对于模型2高市场竞争样本高管持股数量与会计信息质量在10%水平下正相关,而低市场竞争样本并不显著,表明市场竞争同样可以促进股权激励的正面效应,假设4可以得到证明。
为了使研究结论更可靠,本文分两种情况对回归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借鉴贺炎林和詹原瑞(2006)[26]等学者的做法,采用盈利性指标来衡量行业市场竞争,计算出各个行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OPE)和所有行业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以OPE是否高于全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分别界定为高度竞争的行业与低度竞争的行业。回归结果显示相比于低竞争行业,高管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正面效应在高竞争行业更显著。此外,针对薪酬激励、股权激励模型,控制年度因素后进行回归检验。回归发现,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依然显著为正,结论与前文一致。因此,本文的模型具有稳定性。
本文选取深圳交易所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检验高管激励和市场竞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显示,高管薪酬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采用企业股权激励降低了企业对于管理层的监督约束成本,能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同时市场竞争会促进高管激励内部治理效应的有效发挥,能够与内部激励形成有效的协同治理效应。
针对如何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首先,立足于高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合理设计并充分利用高管激励。建立综合评价的薪酬激励制度,能有效降低管理层的盈余操纵动机,减少企业代理成本。其次,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在公司内部加强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等对管理者的监督约束。最后,发挥政府、市场、民间机构等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1]逯东,孙岩,杨丹,2012.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6):19-24,92.
[2]罗宏,曾永良,宛玲羽,2016.薪酬攀比、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操纵[J].南开管理评论(2):19-31,74.
[3]GiroudX,MuellerHM.CorporateGovernance,ProductMarketCompetition,and Equity Prices[J].Journal of Finance,2011,66(2):563-600.
[4]伊志宏,姜付秀,秦义虎,2010.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J].管理世界(1):133-141.
[5]周晓苏,陈沉,王磊,2016.高管薪酬激励与机会主义效应的盈余管理——基于会计稳健性视角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88-99.
[6]宗文龙,王玉涛,魏紫,2013.股权激励能留住高管吗?——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9):58-63,97.
[7]徐倩,2014.不确定性、股权激励与非效率投资[J].会计研究(3):41-48,95.
[8]李小荣,张瑞君,2014.股权激励影响风险承担:代理成本还是风险规避?[J].会计研究(1):57-63,95.
(责任编辑:D 校对:R)
F275;F230
A
1004-2768(2017)01-0138-04
2016-11-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内生机制研究”(71402043)
贾勇(1979-),男,山西太原人,管理学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制造战略、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与管理会计创新;蒋梦圆(1992-),女,浙江绍兴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公司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