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玩具载体 提高复习效率
——“饮水鸟中的科学原理”复习课的设计与反思

2017-04-14 12:34:07鲍锦芬
物理教师 2017年1期
关键词:杠杆饮水建模

鲍锦芬

巧设玩具载体 提高复习效率
——“饮水鸟中的科学原理”复习课的设计与反思

鲍锦芬

(浙江省宁波外国语学校,浙江宁波 315121)

新课程背景下的解题已不再是题海战术能应对的了,复习课也不再是习题的堆积,教育者应该改变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学生建模意识和科学探究意识的渗透、选择有效教具等方式,培养学生灵活思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联系自然和生活,将抽象的科学知识模型化,打开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复习课;提问;建模;物理教学

1 教学背景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增强复习课的活力是毕业班教师一直探索和追求的方向.课堂上创设学生感兴趣或亲身经历的生活事件作为教学情景,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事件真相,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科学探究中的建模法对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发散学生的思维,实现知识的结构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本节课选择饮水鸟这一中国古代的玩具作为课堂的载体,达成复习课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 教学过程设计:(4人小组的分组教学)

环节1.建立杠杆模型.

图1

实物展示:工作中的饮水鸟(如图1).

介绍饮水鸟的结构,请学生组装桌上的饮水鸟.

根据饮水鸟的工作情景,前后晃动身体,引水,直立,继续前后晃动身体,周而复始的工作.

教师提问1:根据饮水鸟的工作情景,你能用一个物理模型来描述它吗?

学生1:杠杆模型.

教师追问2: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1:饮水鸟的身体绕着支架这一固定的支点转动,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教师提问3:根据杠杆的五要素,它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怎么表示呢?

图2

图片展示:出示饮水鸟图片,要求完成饮水鸟上的杠杆五要素的作图,头泡部分所受的重力为动力F1,尾泡部分所受的重力为阻力F2,顺水推舟复习力臂的概念并复习作图要求(如图2).

教师提问4:工作中的饮水鸟处于平衡状态吗?

学生各抒己见.复习杠杆平衡的状态和杠杆平衡的条件.

教师提问5:学生们组装的饮水鸟,有些能持续工作,有些饮水后无法直立,有些前后摇动但一直无法饮水,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学生2:杠杆的转动效果取决于力与力臂的乘积.

通过饮水鸟中杠杆模型的分析,我们就能解决常见的杠杆平衡问题.

环节2.建立三态变化模型.

教师追问6:饮水鸟工作过程中力与力臂的乘积为何会发生变化?请仔细观察桌上工作的饮水鸟.

学生1:玻璃管内的液柱会升高.

学生2:饮水后头部的液体回流至尾泡.

学生3:用手捏住尾泡,液柱升高得更快了.是液柱受热膨胀升高了吗?

学生4:不对吧,尾泡内液面下降了,应该是尾泡内液面上方的气压变大了.难道是液体汽化了?

学生5:那头部的气压应该也变大的呀?里边的液体是什么呢?

教师提醒:摸摸饮水鸟的头部,再谈你的发现与体会.

学生6:头部的布是湿的,有些凉.

图3

学生7:头部气压变小液面才会更好的升高吧.随着观察的深入,学生间思维的碰撞,逐渐揭露了真相,此时教师给出饮水鸟内液体乙醚的信息,(乙醚,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极易挥发.溶于低碳醇、苯、氯仿、石油醚和油类,微溶于水.相对密度0.7134,熔点-116.3℃.沸点34.6℃.)

教师:在饮水鸟内部进行着气态和液态之间的变化,提出水的三态变化模型(如图3).

图片展示:如图4,请学生分析总结饮水鸟的工作原理.

图4

吸水布水蒸发吸热,使气室1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变小,尾泡内乙醚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汽化,气室2内气压变大,上下气室内气压存在气压差,玻璃管内液面升高,饮水鸟重心上移,当头部的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大于尾部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时,头部低下饮水,饮水时(如图4丙),上下气室相通,气压相等,乙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尾泡,头部的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小于尾部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饮水鸟直立,接下去将进入下一循环.

环节3.建立热机模型.

教师质疑7:只要给水喝,饮水鸟就一直工作着,难道它是永动机?

学生1:水蒸气汽化吸热,将头泡内气体的部分热量散失.

学生2:尾泡内乙醚汽化从周围空气中吸热.

学生3:尾泡内气体推动玻璃管内液面升高,使液体重力势能增加.

教师总结:饮水鸟所吸收的热量不易觉察,所以被误认为永动机,饮水鸟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内能与机械能的变化过程.引出改变内能的途径的知识点.

教师提问8:饮水鸟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呢?

学生4: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就像1台小型热力发动机.

当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以后,很顺利构建了热机模型.

教师提问9:谁能阐述热力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呢?

学生5:……

图片展示:如图5:分析饮水鸟工作中的热力学原理.[1]

Q:上下气室通过热传递吸收来自周围空气中的热量(从外部热源吸热).

图5

Q1:吸水布上水蒸发带走头泡内气体的部分热量(蒸发散热).

W:尾泡气体推动液体做功,液体部分内能转化为液体的重力势能(气体对外做功).

环节4.回归生活 拓展提升.

教师提问10:饮水鸟工作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1:空气温度,空气流速,吸水布表面积.

学生2:空气湿度.

学生3:让饮水鸟喝酒吧.

教师提议现场让饮水鸟勤劳工作,用扇子给饮水鸟的头部扇风,果然饮水鸟工作加快,实验是科学教学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教师总结:饮水鸟成一个气象预报员了.

环节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饮水鸟是一只让天才爱因斯坦都吃惊的神奇小鸟,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天然能源的方法.和学生探讨饮水鸟设计的几个妙处:(1)支点的确定;(2)头部吸水布的设计;(3)下端玻璃管口大小的控制;(4)饮水鸟中乙醚的量,摸清饮水鸟设计的奥秘,课后尝试自制饮水鸟(如图6),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学以致用.

图6

3 课后反思

(1)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升了教师的整合能力.

教师的有效设疑,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层层推进,解决情境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以问题情境促进思维,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了复习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彰显物理复习课的活力.[2]

(2)观察和实验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如何利用科学探究解决科学问题已经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细心的观察能力,如对吸水布、液柱的变化、液体的回流等细节的观察;调动了学生敢于探索、勇敢实验的热情,如组装饮水鸟,手捏尾泡加速玻璃管内液面升高、扇动扇子加快头部周围空气流速使饮水鸟更勤奋的工作.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后再探究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建模思想的深入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模型是原型的代替者,是研究原型的间接手段.复习课中通过建立模型使知识得到归纳与类比,有助于加深记忆与理解,“建模”思想体现的过程就是:理论 模型 实践.本课教学中建立了杠杆、三态变化、热机3个知识模型,有效地解决了饮水鸟的工作原理.复习课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教学理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生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探索发现更好地结合起来,它具有趣味性,更具有实用性.[3]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科学建模的过程,“物理模型”在学生认识、解决问题中起到了桥梁作用,“物理建模”也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4)玩具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物理感知能力.

随着学生物理知识的增长,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更能用所学的知识去深入探究一些玩具的制作原理.课堂通过新颖的玩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斗志,提升了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融合能力.学生占在主体地位,使得复习课堂一气呵成,印象深刻.物理学习是玩和学交融的过程,在玩和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们留下自己的感悟和方法.

结束语: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对于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的不只是知识,还应包括过程和方法.复习课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提问、注重探究能力的训练、重视建模思想的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使得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课堂重新还给学生,使复习课堂重新充满生机,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水平.

1 杨瑞博.饮水鸟中的热力学原理[J].现代物理知识,2007(02):53-54.

2 杨厚元.让化学课堂体现生活味[J].学周刊a版,2010(07):130-131.

3 温剑飞.“建模”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理科(综合),2007(11):70-71.

2016-08-12)

猜你喜欢
杠杆饮水建模
简易饮水鸟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44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电子制作(2018年17期)2018-09-28 01:56:44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24
防丢干伞饮水杯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
中学科技(2014年8期)2014-09-27 05: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