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宗
解热镇痛药对中老年人的重要性和应用数量仅次于抗生素,故合理应用解热镇痛药非常重要。
然而不少中老年人长期服用镇痛药。专家告诫,中老年人长期滥用镇痛药,不仅不能治疗疾病,而且有损健康。
吗啡、度冷丁类麻醉性镇痛药有很强的止痛作用,但有严重的成瘾性。成瘾后必须经常服用,停药则产生“戒断综合征”,表现为精神不振、全身不适、流泪流涕和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故其只适用于治疗晚期癌症疼痛及严重的刀枪类外伤剧痛,而对更年期的一般疼痛症状,禁止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常年应用的镇痛药会在体内蓄积,达至某一极限后也会导致中毒、成瘾。
各类镇痛药都有许多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可引起胃肠道溃疡和胃肠道出血,并诱发阿司匹林哮喘;消炎痛具有较好的退热、止痛作用,但对消化道有刺激性,严重者可出现胃出血和胃穿孔,且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布洛芬可引起胃部不适、隐性出血、腹泻、呕吐及眩晕等,故有哮喘史、过敏史、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应慎用(尽量不用)镇痛药。
服用解热镇痛药期间饮酒,药物的不良反应会加倍。目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它们本身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而服药后再喝酒,它们会与酒精产生双重协同作用,共同损伤胃黏膜,引起胃溃疡、胃出血和胃穿孔。
腹腔里有很多重要器官,当腹痛时,患者或许并不知晓到底是哪个器官出了问题。若此时滥用镇痛药,虽暂时缓解了疼痛,但掩盖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不利于医生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