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浙贝母10克,瓜蒌皮10克,天竺黄10克,竹沥10克。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
主治:热痰,色黄、黏稠、难咳、腥臭。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痰触气管则咳,痰阻气管则喘,同时痰液潴留,郁久化热,又易耗气伤阴,加重咳嗽,故治咳要治痰。临床上,除干咳无痰、频咳不止、影响休息者应以止咳为主外,凡因痰致咳,痰出咳止者,则须以治痰为主。治痰止咳亦要分清寒痰、热痰、燥痰及湿痰。寒痰要温,热痰应清,燥痰宜润,湿痰宜化,寒散、热清、燥除、湿化、痰消则咳嗽自止。寒痰,痰色白、清稀、易咳、无腥臭;热痰,色黄、黏稠、难咳、腥臭;燥痰,痰少难咳,涩而难出,实者咳声洪亮,燥热伤肺者多;湿痰,痰稀量多,滑而易出。
(国医大师郭子光)
组成:沙参60克,蛤蚧2对(去头足)。
功效:养阴清肺,补肾纳气。
主治:哮喘证属虚喘而兼痰热,疾病处于缓解期者。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2~3克,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
经验:方中沙参养阴清热,蛤蚧补肾纳气平喘。二药合用,以扶正为主而兼祛邪,用于哮喘肾虚兼肺热阴虚、病情处于缓解期者,久服可显著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组成:蛤蚧1对(去头足),沙参15克,甘草6克,山茱萸10克,枸杞子15克。
功效:补肾纳气,温阳化痰。
主治:久病哮喘。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蛤蚧性味咸平,具有补肺益肾、定喘止嗽的功效。在治疗本证中贵为君药,以定喘补气建功,药用1对已足量,症状缓解,不必附加,且入药时应注意去其头足。方中沙参养阴润肺,治久劳咳喘;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肺脾同治;山茱萸味酸,性微温,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温肾以健脾阳;枸杞子甘平,滋肾润肺,平补阴阳。
可酌情佐用以下药味:海浮石入肺、肾二经,清肺火,化老痰,质重而实轻,降气归原;桔梗宣肺上行,通调水道,通降有序,气顺则痰无居留之所,喘咳自清;白芥子温化痰饮,降气平喘;蝉蜕清热宣肺止咳,既有解热厥之意,又可解痉平喘,用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疗效独到。
(国医大师李玉奇)
组成:生地黄、南沙参各12克,山茱萸、山药、五味子、麦冬各10克,西洋参6克。
功效:补肾阴,纳肾气。
主治:肾阴不足,肾不纳气证,以喘促日久、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多汗、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为主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本方以都气丸去“三泻”滋肾纳气,生脉饮益气复脉、养阴生津,合南沙参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补骨脂各10克,肉桂3克,胡桃肉15克,红人参6克,蛤蚧尾1对(研末,分吞服)或蛤蚧身6克。
功效:补肾阳,纳肾气。
主治:肾阳不足,肾不纳气证,以喘促日久、动则喘甚、气不得续、汗出、肢冷、舌淡、脉细弱为主症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本方为金匮肾气丸合四神丸、人参蛤蚧散加减,补肾温阳,滋肾敛阴,纳气平喘。
(国医大师颜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