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产业扶贫成功率提升研究

2017-04-14 07:22王轶
贵茶 2017年4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贫困户攻坚

文-王轶

引 言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消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4335万人,比上年减少1240万人。”

1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号角。2016年1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4号),对全国脱贫攻坚战略作了总体部署。

产业扶贫的实质是要因地制宜为贫困地区筛选一些适合发展的产业,引进一些有能力带动相应产业发展的企业,充分运用国家扶贫资金,调动各方资源以推动扶贫产业项目发展。产业扶贫的思路是要以扶贫产业项目发展带动贫困地区贫困户增产增收,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中央要求要将70%左右的扶贫资金用于地方产业扶贫。可见,在大扶贫战略行动中,产业扶贫是根本性工程,是精准扶贫的支柱,提升产业扶贫成功率是解决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重要手段。

一、历史回顾:产业扶贫失败的形态分析

提高产业扶贫成功率,消除贫困,防止返贫,是解决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两年多以来,各地按照中央“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

(一)因资金利用导致的失败

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国家扶贫资金利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产业扶贫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国家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目前,国家扶贫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匹配资金。扶贫资金由国家财政主导支付确实比较可靠,但扶贫资金仅仅由国家财政支付是远远不够的。由财政支付的扶贫资金在总体上看起来涉及资金数量巨大,但实际上资金有限,作用受限,远远达不到大扶贫工作对资金的实际需求,使部分工作在资金使用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在产业扶贫方面主要表现为,由于产业扶贫资金不足,常常导致一些项目仅停留在规划阶段。究其原因就是国家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类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各方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二)因项目定位导致的失败

项目定位决定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发展则以消费市场的目标群体为基础。如果项目定位不清、市场消费目标群体不明,则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长期发展。在产业扶贫项目定位方面,大多数扶贫产业项目选择在一产的种植、养殖和三产的民族手工艺开发方面,走的是以绿色、环保、无公害、原生态为特点的农特产品及农特产品加工的路子。在产品市场定位方面自然就瞄准了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在客户群体的选择上顺理成章的选择了高端消费群体。这种发展思路往往由于营销方式、销售渠道、市场拓展等缺陷,大多数特色优质农产品以传统销售方式流向了低端市场,只有少部分产品供应到高端消费群体。高端市场定位的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项目的投资回报往往达不到心理预期,常常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

(三)因项目监管导致的失败

项目监管是产业扶贫项目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措施。一般情况下,项目的监管必须要贯穿项目前期诊断、项目实施、运行和发展的全过程。但由于监管不到位,经常导致扶贫项目出现问题,影响项目的长远发展。在项目运行阶段,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对项目运营的科学性、合理性不加监控,放任其自然发展,也会影响产业的科学合理发展。在项目发展阶段,特别是扶贫项目在发展中遇到困难时没有提供有效帮助,没能为农户出点子、想办法,任由企业和贫困户自生自灭,同样会影响产业发展。

(四)因利益冲突导致的失败

两年多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越来越近,剩余时间越来越少,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地方政府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自上而下的统筹安排项目,侧重点在追求工作实效,取得政绩。农户更加关注项目实施后的实际收益是否达到预期,侧重点在能否真正解决自身贫困问题。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由于各方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利益冲突在所难免。

(五)因内生动力不足导致的失败

贫困地区大多处于中西部边缘地区、偏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交通多为不变,人们思想观念相对封闭,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总体偏低,认识水平相对落后。在产业扶贫工作中,贫困户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主动性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各种原因对创业创新缺乏自信,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甚至对国家全面小康政策持怀疑态度,在国际产业扶贫工作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和状态。因此,忽视贫困户的积极性是导致产业扶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原因追问:产业扶贫失败的深层逻辑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柱,其成败将直接影响精准扶贫的实现程度。由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紧、任务重,在产业扶贫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拯待解决的矛盾。

(一)决策者期待与受益者诉求的逻辑冲突

从主体方面来看,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决心是坚定的,对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的第一责任人的脱贫工作任务要求是高标准的,甚至是严厉的,在对地方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体系中,脱贫攻坚任务一票否决已成常态。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总是希望用最好、最快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解决贫困问题,达成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因此,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决策者的思维逻辑总是希望用短、平、快的方式解决问题,对项目特点与地区优势、贫困户的需求是否匹配、市场前景如何,项目是否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等考虑不够。从客体方面来看,贫困户更加关注扶贫项目是否与自身能力、水平、需求相匹配,是否有市场前景,是否能真正长期给自身带来经济效益,从而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而不是政府的脱贫数据等面子工程。

(二)小农户能力与大市场风险的冲突

目前,产业扶贫项目的模式大多采用“企业+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主要运作方式是由政府引进知名企业,以企业为依托,由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组织贫困户进行生产,提供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增产增收。或者成立农村合作社,吸收贫困户以土地、场地、劳动力入股,通过产业扶贫与知名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商贸合作,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从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还有个别贫困户通过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根据自身实际和地方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自主创业,谋求脱贫致富。这些发展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单个的自主创业者缺乏资金、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做出来的产业没法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有企业参与和带动的项目力量也显得不足,单个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毕竟有限,企业迫于自身的市场竞争压力,往往不会把产业扶贫项目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

(三)外在压力与内生动力的冲突

地方各级政府建立了相应的脱贫攻坚考核制度,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其上级部门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志在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可谓“压力山大”。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客观条件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贫困地区的群众大多知识水平不高,思想相对落后,观念相对陈旧,在脱贫攻坚战略大潮中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内在活力,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如何用好用活国家政策,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教育和引导群众主动脱贫致富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三、改进之路: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一)有效发挥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

目前,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以“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运作模式已经成为解决融资难题的主要渠道。产业扶贫项目完全可以借鉴该模式,把政府引导资金当作一块吸附性超强的“磁石”,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尝试引入PPP模式,鼓励、支持、允许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扶贫项目。一方面可以有效化解产业扶贫工作中政府部门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困境;另一方面,有政府部门牵头,有引导资金投入,可以大大提升产业项目的可行性、可靠性、稳定性,降低投资风险。

(二)建立扶上马送一程的市场对接机制

成立专业技术指导团队,在项目实施初期,对项目进行科学诊断,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对项目进行行业分析,充分了解项目的行业发展概况,科学认识行业发展规律,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找准行业实际需求;对产业的消费群体进行合理定位,找准市场切入点,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在项目发展期,长期关注扶贫产业项目,及时了解项目的运营情况,了解老百姓的诉求,运用大数据、新媒体和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帮助企业和贫困户解决项目发展问题,对产业扶贫项目负责到底。

(三)建立一套有效的项目监管机制

地方政府及其监管部门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抽调专门人员,组建专业队伍,对项目实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程监督,保证项目落地,科学管理,长期有效运营。

(四)充分尊重各方利益诉求

一方面,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级政府要有责任感、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把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在具体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为人民谋福利。在项目筛选时,要充分尊重项目实施地贫困户的意见和诉求,做老百姓愿意做、能够做的项目。在项目建设期、运营期、维护期,尽量聘请当地劳动力并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实现劳动力就地转化。项目运营产生效益之后,要按国家规定的原则和比例,做好“蛋糕”分配工作,保障各方收益分配。

(五)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

在产业扶贫工作中,要把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切实解决人的思想问题、观念问题。相关部门在树立政府公信力的同时,要注重贫困户自信心的培养,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加强对贫困地区群众的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培育新型农民。

四、结 语

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提出的脱贫攻坚战略,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成功率直接关系到贫困户的经济收益和生活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大计。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各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力量和政策优势,又要充分利用社会各项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帮扶对象的主动性优势,激活潜在能量,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使产业扶贫项目真正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造血机器”。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贫困户攻坚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