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程超
[摘 要]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提高其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其自主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推动其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思考,支持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当前我国新课程标准持续深化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完成升学考试,而是强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其知识运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初中数学课程而言,由于该课程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切实贴合学生自身的数学求知欲望,积极培养属于学生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另一角度上说,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事实上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而有效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通过数学问题的表象而深入了解隐藏在表层下的数学规律本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思路。
一、激发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兴趣
常言道,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应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兴趣,利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课堂学习。数学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来设计精彩有趣的课程导入,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之后的教学内容奠定良好的课堂教学基调。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有理数乘方”的相关内容讲解之前,可以以我国古代的经典数学理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为开场导入,此时教师则可以“1”代替长度1尺,第一天取其一半,剩下1/2,第二天取一半为1/4,第三天为1/8……第十天则为1/1024。为学生列举这个案例,能帮助学生在有趣的数学解题中认识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有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逐渐展开。此外,由于数学是一门来源于日常生活但最终又真实还原于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学科,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课程讲解时还可适当运用生活中的常见数学现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时,可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场大厦为讲解案例,将建筑物的线条、装饰物性状、图形作为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度等相关内容的呈现载体,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空间想象以真实具体的物体进行充分体现,增强学生在几何初步接触阶段对于图形的认识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思考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以及相应的数学原理与应用过程,更重要的则是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掌握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便于学生自我探究思考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真实情况对其学习方法进行相应的引导,帮助学生按照正确的数学问题思考方向进行探究。例如,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指导学生将自己感到困惑或者是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而在实际教学课堂上,学生则可以针对教师的讲解思路再次进行思考。从教师角度上看,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则应为学生适当预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为学生营造课堂自我探索与思考的条件。例如,在为学生介绍“平行四边形中平行线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出一定的时间,并指导学生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一性质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加深对定义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在后续的解题过程中良好应用这一性质。
三、支持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初中生对于未知知识大多抱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由于教师过于沉闷、刻板的教学风格,课堂学习气氛显得十分紧张,在此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甚至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注重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針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发言。积极主动的课堂发言不仅能将学生的学习误区进行充分体现,教师的认真讲解无形中也会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当学生敢于表达自身的困惑或者是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有所质疑时,则表明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有一定的自我思考,所以,教师应鼓励并支持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与质疑。例如,在“三角形勾股定理”教学课堂上,许多学生都会对勾股定理的适应前提条件产生误解,即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才具有计算意义,并且,直角三角形均满足勾股定理。
四、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题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初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解题能力相对低下,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养成独立探究思考的习惯,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解题思路以后,学生也很少会对同类型题目进行重新思考,所以,当学生在做新题型时,常常会由于解题思路单一狭窄而感到困难重重。因此,教师在具体的习题讲解课堂上应注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有效解题。在初中阶段的数学题中,证明题、思考题以及谈论题等题型都能有效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路,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类题目主动进行思考与总结,并善于发现相应题目中的解题规律,从不同方面对解题证明过程进行研究。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均为180°”一题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辅助线的思路进行解题,当辅助线作出来以后,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过一个角的定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可得出平行线之间内错角相等这一隐藏条件,再进行进一步论证,则可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均为180°这一结论。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有效串联,积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解题,帮助学生透过数学问题表层而清楚认识到所掩藏的数学本质。
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采用例题解析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培养融会贯通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考虑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以及相应的逻辑思维运用能力来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思考与研究,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所营造的逻辑思维学习模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而逐渐掌握数学逻辑思维方式。例如,在教授学生“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开展多方面的解题探究,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题目,并善于从题目中发现所隐藏的条件,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再比如,在为学生讲解“不等式计算”相关内容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典型例题的举例,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逐步掌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解题技巧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在反复的自主思考、探究过程中完全掌握数学规律。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具体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从而达到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对其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促进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而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良,通过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思考、支持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题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共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6,(9).
[2]娄群姣.新课标下基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6,(4).
[3]解小军.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6,(10).
[4]李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A].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责任编辑 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