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冠藏
“问题学生”大多数是班里的“刺头”,在班里惹事生非,让老师寝食不安,令家长无奈嗟叹。他们大多对老师有抵触情绪,常常怀疑、提防、厌烦、躲避老师。所以,与他们接触、沟通,要讲究策略,把握契机,找准节点,真诚相待。
了解是前提。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因材施教,医治那些意志薄弱、品德不佳、习惯不良和感情冲动的顽疾。
我们要像医生仔细地检查病人的身体,寻找和探究病源,以便着手治疗一样,深思熟虑地、细致耐心地了解和研究“问题学生”的“问题”成因。
要对“问题学生”的道德品行、情感意志、性格特点、智力状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家庭境况、交际圈、爱好特长、学习成绩等了如指掌,以便从他们的软肋、困难和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真诚是核心。学生是从深厚而又真诚的感情中体会教师的善良用心的。真诚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对待“问题学生”,一般不用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不要秋风扫落叶似的冷酷,切忌盲目武断;也不能居高临下,俨然真理化身似的空讲大道理。只有捧出你的真诚,晒出你真正的善意,才能打动这些学生,让他真心接受你的教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如那首歌中唱到的,因为爱着你的爱,梦着你的梦,苦过你的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这样,师生才能“牵手”一起走。
真诚也意味着彼此要敞开心扉,做真实的自己。老师与学生相处,要有针对性地自我开放,避免或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巧妙传递自己的思想。在一次和一个“问题学生”交谈中,我谈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尴尬事:在经过果园时,因口渴而偷摘果园里的苹果吃,被果农追赶,被母亲责罚……通过有针对性的自我开放,学生认识到,人不会十全十美,都有犯错的时候,只要勇于纠正错误,改过自新,还是一个好学生,进而引导他积极地改正错误。
契机是关键。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在什么时候进行得最鲜明、最积极、最深刻、最见效呢?就是在教师的情感接触了学生情感的时候。找到情感共鸣点,才能“打通关节”。我们要寻找、创造这样的契机,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谈。
一是当他遇到困难时。无论是在生活方面还是情感方面,无论是在家庭里还是人际交往中,发现他有了困难,就要积极、真诚地帮助解决。尤其是在学习方面,更要千方百计,竭力促进他的成绩进步。因为,智育会逐渐转变人的精神面貌、道德面貌和性格特点。要相信,老师的“小恩小惠”很容易温暖学生冰冷的心灵。
二是当他有点滴收获时,老师的及时表扬和鼓励,会使他产生喜悦感。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喜悦时,会敞开心扉,悦纳他人,主动接近他人,激起自己追求进取的意念和力量。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点燃他心中的火花。
三是当他受到委屈时,他需要找到一个知心人倾诉。老师要及时出现,给予同情和关懷,给他找一个适合的方式倾诉心声,发泄情绪。老师认真倾听,揽入胸怀,乐于接纳,给予慰藉。当他真正感觉到老师是最可依靠、最可信任的人时,你的谈话将会顺畅无阻。有次,“问题生”小C气冲冲地把试卷甩到我跟前说:“老师,我再也不想学习了。”我仔细一问才知道,这次考试他做对了一道中游生都不会的题,同桌说他是偷看别人的。而这道题确实是他自己做出来的。我表扬了他,并跟他深谈了同桌怀疑的客观原因和勤奋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心里受到很大触动,慢慢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的学习成绩进步了。
四是当他闯祸犯错时,会有惧怕、后悔的心理,希望能找个人为他分担后果,减轻责任。老师如果能充当“及时雨”,伸出坚实的臂膀,充当他的“保护神”,让他暂时避难,事情处理完之后,再找他谈话,你的话里带点“刺”,他也会接受。有次,“问题生”小D偷偷地把他爸爸收藏的一幅画换了一部手机,被他爸狠揍一顿赶出了家门。我知道后,及时配合家长进行教育,并帮他把问题解决了。这个学生非常后悔自己的行为,在后来和我的交谈中,他态度非常好,此后坏习惯也慢慢地改掉了。
五是寻找共同话题。如果老师能够与“问题学生”找到一个或几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找机会经常聊聊,可使彼此渐渐亲近。也许当你和他一起默默地欣赏那繁星闪烁的夜空时,你的教育将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他的内心,改变他的言行。
六是发现他的特长。努力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长处,挖掘出他某一方面的才能。当我们以他在某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话题时,他还不乐意听你“说道”吗?“问题生”小B因基础差听不懂课,经常在本上临摹一些漫画。我发现后,就请我校一位擅长漫画的老师辅导他。随着漫画水平的提高,他的文字能力也在提高,并且在一次全国性漫画比赛中获得了大奖,他的自信心逐渐增强,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慢慢有了提高。
要把握住教育的有利时机,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和心灵的敏感与力量,觉察学生最细微的内心活动,发觉深藏于学生心中的那片绿洲;需要教师用心、细心、真心、耐心、诚心,经营师生关系,让师生之间平等、亲密,没有任何怀疑。这样,教师的教育话语和教育行为才能浸透到学生的内心,滋养其灵魂,促使其向着阳光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