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展筋通络中药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门诊自2012年1月—2015年12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个临床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系统的健康宣教、饮食控制、运动指导、药物降糖等常规治疗措施,血糖控制稳定,同时给予研究组的患者展筋通络中药联合甲钴胺治疗,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单纯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14例症状改善显效、4例症状改善有效、2例症状改善无效,各占总数的70.0%、20.0%、10.0%,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中9例症状改善显效、5例症状改善有效、6例症状改善无效,各占总数的45.0%、25.0%、30.0%,癥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展筋通络中药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 展筋通络;中药;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b)-0050-02
临床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般呈对称性疼痛及感觉异常,以下肢症状较为多见,少数也可发生在上肢。该病患者常常会感到肢体麻木,有发热、蚁走、虫爬及触电等异样的感觉,并且异样感一般从远端脚趾开始,一直往上达到膝上,类似于穿袜子或戴手套一般。另外,部分较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下肢关节病或溃疡现象,并感到明显的刺痛、灼痛及钻凿痛感,疼痛深入骨髓,个别较剧烈者可能会呈截肢痛,且疼痛感往往昼轻夜重。可以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着患者正常生活的疾病,因此对其的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为了探讨展筋通络中药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现选取该院门诊自2012年1月—2015年12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门诊收治的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医师协会所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①有明确的糖尿病史;②患糖尿病后出现神经病变;③临床表现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④检查示有温度异常、振动觉异常、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踝反射消失及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症状中的2项或2项以上[1]。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个临床研究组:研究组患者中12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各占总数的60.0%、40.0%;年龄在38~7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54.3±7.2)岁;糖尿病病程在3~15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6.7±2.4)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在2个月~9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2.4±1.2)年。对照组患者中11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各占总数的55.0%、45.0%;年龄在37~75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53.7±6.8)岁;糖尿病病程在4~13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6.2±2.2)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在3个月~9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2.6±1.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系统的健康宣教、饮食控制、运动指导、药物降糖等常规治疗措施,血糖控制稳定,同时给予研究组的患者展筋通络中药联合甲钴胺治疗,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单纯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甲钴胺的使用方法为:口服甲钴胺片,500 μg/次,3次/d。展筋通络中药方取:当归6 g,生地10 g,川芎15 g,赤白芍10 g,丹参10 g,益母草6 g,木香6 g,葛根10 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2]。
1.3 观察指标
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
1.4 评价标准
症状改善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症状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症状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3]。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对以上所有临床研究数据均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和统计,计数资料均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14例症状改善显效、4例症状改善有效、2例症状改善无效,各占总数的70.0%、20.0%、10.0%,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中9例症状改善显效、5例症状改善有效、6例症状改善无效,各占总数的45.0%、25.0%、30.0%,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的是糖尿病患者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及体征,其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疼痛及感觉异常,尤其多发生在下肢和上肢[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主要体征有:跟腱及膝腱反射减弱(严重者可能会消失)、震动觉减弱(严重者可能会消失)、位置觉减弱(严重者可能会消失),并且以上均以深感觉减退为主。该病的发病因素有很多,目前医学界主要认为其与微血管、血液动力学变化致神经组织血供减少有关,其次跟蛋白质功能被非酶促糖基化作用损害有关,另外高血糖所引起的山梨醇蓄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5]。
得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患者,无论在生活还是生理上都有较多不变。例如患者往往因触觉过敏而不忍棉被之压,在睡觉时需要把被子支撑起来才能够安眠;再者当累及运动神经时,肌力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甚至发展成营养不良性肌萎缩。而生活上的不变和生理上的痛苦又会导致患者心理情绪差,更加影响了治疗。
目前臨床上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治疗主要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其常用药物一般是甲钴胺,该药是一种内源性辅酶B12,可通过参与一碳单位循环而起到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磷脂及蛋白质合成的功效,从而促使受损神经髓鞘和轴突修复再生;其次还可促进卵磷脂和乙酞胆碱的合成,从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神经功能[6]。但单使用西药治疗仍达不到理想疗效,若联合中药治疗则可标本兼治。
中医学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纳入消渴、痹证、痿证等范畴,消渴日久,耗伤津液,津血同为水谷精微化生,若尿液排出过多,则耗伤气血,致气血双虚,血随气行,致脉络淤阻,气血精微物质达不到四肢,致肌肉萎软[7]。故中医治疗该病应以展筋通络、补气活血、益气养阴为主[8]。当归可补血活血,生地可益阴生津,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赤白芍可除血痹、破坚积,丹参通经止痛,益母草活血祛淤,木香行气止痛,葛根则可生津止渴,诸药相合,共同发挥功效,乃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良药。
根据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中14例症状改善显效、4例症状改善有效、2例症状改善无效,各占总数的70.0%、20.0%、10.0%,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中9例症状改善显效、5例症状改善有效、6例症状改善无效,各占总数的45.0%、25.0%、30.0%,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结论:采用展筋通络中药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连河.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5(21):95,97.
[2] 刘晓红.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临床探讨[J]. 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10-112.
[3] 陈茜,叶婷,冯程程,等.中药封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对照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5(9):1337-1339.
[4] 李锋,濮先明,叶颖,等.糖周方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2):12-14.
[5] 范舜华,李惠冰,肖雪云. 中药、甲钴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3):1402-1404.
[6] 张弘,马力,吴瑞.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8):44-45.
[7] 侯荣. 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4):1518-1520.
[8] 许晓斌. 针灸中药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4(3):183-184.
(收稿日期:2016-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