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兴,薛雄豪,朱翠清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心肌酶的影响
周景兴,薛雄豪,朱翠清
目的 研究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心肌酶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两周后外周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治疗4周后检测心肌酶水平,评定治疗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在治疗两周后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观察组在治疗两周后患儿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的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清中的心肌酶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观察组普遍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χ2=13.944,P<0.001)。结论 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时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患儿体内心肌酶和T淋巴细胞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初步运用。
病毒性心肌炎;丙种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心肌酶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心肌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主要是柯萨奇B族病毒[1]。虽然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与感染与该种病毒有关,但其具体的致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了,且发病多集中在儿童,所以该病是儿科心血管的一种常见疾病[2]。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抗病毒药物,所以治疗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对于某些合并心律失常的患儿治疗效果不佳[3]。近年来,很多领域使用了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它使病人的免疫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进而具有一定的抗炎抗病毒的作用[4]。本研究对收治的患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静脉注射,现将治疗过程以及疗效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岁~11岁(7.5岁±2.1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岁~12岁(7.8岁±2.3岁)。进入研究的患儿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制定)。确诊条件:患儿的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段异常改变。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患儿给予常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吸氧、营养心肌药物、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抗病毒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观察组患儿除使用以上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外还使用丙种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主要是在患儿入院后24 h内使用人丙种免疫球蛋白进行静脉注射,连续使用3 d。在治疗过程中务必密切关注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且每周进行一次心电图的检查,连续观察4周。
1.3 心电图以及临床症状观察 在患儿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定患儿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观察患儿体内血清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情况。使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测定法测定T淋巴亚群的数量,采用美国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儿血清心肌酶谱。
1.4 疗效评定标准 经过4周的治疗后评定。无效:生命体征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还具有加重的趋势,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仍然呈现异常;好转:生命体征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均有一定程度好转;痊愈:生命体征完全正常,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和心肌酶谱也恢复正常。
2.1 两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 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而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和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治疗两周后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的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详见表1。
组别时间CD4+CD8+CD4+/CD8+对照组治疗前35.8±2.317.5±2.12.0±0.5治疗后33.8±2.617.9±2.51.8±0.4t值3.156-0.6711.711P<0.0010.5050.092观察组治疗前38.0±2.517.6±2.32.1±0.1治疗后31.8±2.121.8±1.61.3±0.3t值10.401-8.21113.856P<0.001<0.001<0.001
2.2 两组心肌酶谱变化比较 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乳酸脱氢酶,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清中的3种酶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血清中3种酶的含量观察组普遍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组别时间肌酸激酶(U/L)肌酸激酶同工酶(U/L)乳酸脱氢酶(U/L)对照组治疗前282.6±77.5286.3±45.676.3±12.5治疗后174.3±30.1145.2±50.618.9±8.5t值7.13511.34620.798P<0.001<0.001<0.001观察组治疗前288.9±70.6288.3±45.277.6±10.2治疗后144.3±2.51)100.2±32.61)11.2±6.61)t值11.21118.48729.935P<0.001<0.001<0.001 与对照组比较,1)P<0.001。
2.3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对照组痊愈5例,好转18例,治疗无效7例。观察组痊愈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44,P<0.001)。
病毒性心肌炎是发生在儿童身上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还无法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这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惑[6-8]。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患儿受到病毒的侵染而使其心肌受到损害,由于心肌组织受到了损害,在大大降低患儿身体的免疫能力的同时使免疫系统发生紊乱,体内T淋巴细胞无法有效积极的分泌抗病毒因子,则病毒得不到消灭,进而导致恶性循环[9]。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进行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尽量提高免疫力,这样才能对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10]。
静脉注射的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中和性抗体,该抗体的针对性比较广泛,可以有效的清除患儿体内的病毒,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最大限度的保护机体,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11]。目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所起的作用还不清楚,可能的机制为:丙种球蛋白可以中和很多类型的病毒,可以很快清除患儿体内的病毒;丙种球蛋白本身作为一种抗体也可以提升免疫反应,减轻心肌炎症。但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12]。
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结果,最大限度降低患儿的住院治疗时间[13-15]。本研究证实,对照组在治疗两周后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而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和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治疗两周后患儿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清中的3种酶的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血清中3种酶的含量观察组普遍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的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44,P<0.001)。
对患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射大量丙种球蛋白可以更快、更好达到目标临床效果。
[1] 林清,马会霞,高秀娟,等.抗柯萨奇病毒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复方提取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1(6):1609-1611.
[2] 张彪.老年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850-4852.
[3] 刘佩勇,谢梅,纪玉强,等.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30(5):46-49.
[4] 邓文,唐远平,黄冬平,等.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对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炎症因子、CK-MB、肌钙蛋白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10(2):104-106.
[5] 陈元元,范晓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受体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的表达[J].广东医学,2015,10(96):832-835.
[6] Mackman N,Antoniak S.Roles of PAR1 and PAR2 in viral myocarditis[J].Thrombosis Research,2014,133(1):18-20.5.
[7] 寇艳,桑叶.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5):1540-1542.
[8] 田琳,何春枝,李双杰等.黄芪甲甙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TLI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2):150-157.
[9] 吴岚,王朝霞,高曼,等.百令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小鼠骨膜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64-67.
[10] Zhang Y,Li JN,Xia HH,et al.Protective effects of losartan in mice with chronic viral myocarditis induced by coxsackie virus B3[J].Life Sciences,2013,92(26):1186-1194.
[11] 袁安冬,王昃睿.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55(12):1390-1392.
[12] Pankuweit S,Klingel K.Viral myocarditis:from experimental models to molecular diagnosis in patients[J].Heart Failure Reviews,2013,18(6):683-702.
[13] 石秦东,李昊,滕琰,等.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33(14):1717-1722.
[14] Yan Shen,Feng Qi Zhang,Xiao Wei,et al.Truncate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can alleviate cardiac injury in mice with viral myocarditis via infiltration of mononuclear cells[J].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2014,58(3):195-201.
[15] Jeserich M,Brunner E,Kandolf R,et al.Diagnosis of viral myocarditis by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and viral genome detection in peripheral bloo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13,29(1):121-129.
(本文编辑王雅洁)
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 广东惠州 516229),
E-mail:jingxingzhou@163.com
R542.2 R256.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06.040
1672-1349(2017)06-0760-03
2016-08-03)
引用信息:周景兴,薛雄豪,朱翠清.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心肌酶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6):760-762.